卫生部艾滋病防治应用性研究项目(WA-2006-08)
-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1
- 相关作者:惠艳王丽张丽娟邓淑文王慧更多>>
- 相关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艾滋病防治应用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分离自艾滋病患者白念珠菌唑类药物耐药株中Erg11基因突变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分离自艾滋病患者的白念珠菌唑类药物耐药株中Erg11基因的突变及其与唑类耐药的关系。方法:分离自艾滋病患者的100株真菌标本,经科玛嘉显色培养鉴定为白念珠菌85株,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制订的M27-A方案的液体微量稀释法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共鉴定出27株唑类耐药株(耐氟康唑和/或伊曲康唑和/或伏立康唑)。27株耐药株提取基因组DNA后,对其Erg11基因行PCR扩增、测序并与Genebank中敏感株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在27株唑类耐药株中共发现25处不同点突变,其中5处引起氨基酸替换,分别为D116E、E266D、H485T、V447I和V488I,27株均发生H485T突变,7株耐药株发生E266D突变,4株耐药株发生V488I突变,其中1株同时发生E266D和V488I突变,1株发生V447I突变。结论:分离自艾滋病患者的白念珠菌唑类耐药株中Erg11基因的突变热变区和有意义突变与分离自其他宿主的唑类耐药株的突变情况基本一致;分离自艾滋病患者的白念珠菌唑类耐药株Erg11基因突变并非唯一致耐药因素。
- 张丽娟惠艳邓淑文帕丽达.阿布力孜
- 关键词:白念珠菌耐药机制ERG11基因突变
- 艾滋病患者白念珠菌ERG11基因突变的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的白念珠菌唑类耐药株中唑类抗真菌药物(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作用靶位基因ERG 11基因突变与耐药的关系.方法 用PCR对临床分离的93株白念珠菌的Erg11基因进行扩增、测序,DNAman软件将测序结果与基因库中的X13296进行比对,将突变碱基翻译为氨基酸,确定是否发生错义突变.结果 共检出40个碱基突变位点,包括27个同义突变位点和13个错义突变位点.耐一种药物的突变菌株中每株菌只发生一处错义突变或无错义突变,而耐二种或三种药物的菌株中每株菌还可以同时出现两处或三处错义突变.结论 ERG 11基因错义突变与白念珠菌耐药有关.
- 王丽惠艳张丽娟张巧巧邓淑文帕丽达·阿布利孜王慧
- 关键词: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
- 白念珠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白念珠菌是常见机会致病菌,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抗真菌药物的种类亦较多。白念珠菌的耐药机制具有多样性,例如,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的改变、药物外排增强、细胞膜中磷脂和固醇组成比例的改变、细胞壁葡聚糖的改变、细胞核DNA合成的改变及生物膜的形成等。白念珠菌耐药株中耐药机制的形成并非单机制,而是多种耐药机制相互协作的产物,应积极防控。
- 王丽惠艳
- 关键词:念珠菌抗真菌药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