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5300768)

作品数:9 被引量:32H指数:4
相关作者:马毅何晓顺朱晓峰陈规划王东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广东省科委攻关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物
  • 2篇胰腺
  • 2篇再灌注
  • 2篇再灌注损伤
  • 2篇上腹
  • 2篇上腹部
  • 2篇上腹部器官簇...
  • 2篇术式
  • 2篇术式探讨
  • 2篇器官
  • 2篇器官簇
  • 2篇器官簇移植
  • 2篇缺血
  • 2篇热缺血
  • 2篇细胞
  • 2篇供体
  • 2篇灌注
  • 2篇灌注损伤
  • 2篇腹部
  • 2篇腹部器官

机构

  • 9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9篇马毅
  • 7篇何晓顺
  • 5篇朱晓峰
  • 3篇王东平
  • 3篇陈规划
  • 3篇王国栋
  • 2篇詹文华
  • 2篇胡红星
  • 2篇巫林伟
  • 2篇李军良
  • 2篇钱世鹍
  • 2篇鞠卫强
  • 1篇华赟鹏
  • 1篇梁英杰
  • 1篇黄洁夫
  • 1篇吴金浪
  • 1篇胡瑞德
  • 1篇张劭
  • 1篇陈祖兵
  • 1篇陈细桃

传媒

  • 6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年份

  • 3篇2008
  • 4篇2006
  • 2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上腹部器官簇移植术后胰腺功能的监测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上腹部器官簇移植术后胰腺功能的监测方法。方法分析我院5例上腹部器官簇移植成功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患者术后一般情况恢复良好,移植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未发现有排斥反应。结论围手术期通过动态监测患者血糖、C肽、血胰岛素和血尿淀粉酶、腹腔引流液淀粉酶以及十二指肠减压管引流液淀粉酶,并结合Doppler彩超检查,可以较好地了解移植胰腺的内、外分泌功能。
马毅何晓顺朱晓峰王东平胡红星钱世鹍鞠卫强巫林伟詹文华
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术式探讨被引量:15
2005年
目的探讨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手术操作方法,并对大鼠颈部和腹部异位心脏移植的术式进行了比较。方法施行颈部异位心脏移植60次和腹部异位心脏移植90次,均采用显微外科缝合法进行动静脉吻合。结果颈部和腹部异位心脏移植供心获取时间分别为(10.0±2.2)min和(7.2±0.8)min。受体血管吻合时间分别为(28.2±5.6)min和(20.6±3.8)min。无干预同系移植组中,颈部和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3.2%和92.6%,两种术式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异位心脏移植术式均可作为移植免疫及药物实验研究的可靠动物模型,两种术式分别有其各自的优缺点,术式选择主要根据实验者的设计进行。
马毅陈细桃朱晓峰何晓顺陈规划
关键词:动物模型移植免疫血管吻合
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肝脏细胞周期检查点调控的基因表达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动态观察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WIRI)对细胞周期检查点基因的表达影响,研究其分子机制帮助了解那些与热缺血再灌注相关的疾病。方法采用成组对照的实验设计,利用微阵列芯片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联合分析技术,分析SD大鼠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处理后的基因表达变化(其中芯片分析8只、RT-PCR定量分析16只);运用系统生物学分析方法对功能基因进行聚类。结果分别得到了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处理后肝脏的细胞周期各检查点基因及早期即刻基因表达数据,将其中与细胞周期密切相关的的功能基因(上调的223条、下调的62条变化幅度均大于3倍)做进一步分析。结论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通过细胞周期/检查点控制基因影响细胞周期G1/S、G2/M的运行,抑制DNA的合成和染色体的分裂。推测可能影响受损的DNA双链自我修复和后期的组织细胞再生、凋亡。
张劭何晓顺马毅王东平朱晓峰黄洁夫
关键词:肝脏再灌注损伤细胞周期基因表达微阵列芯片
大鼠异体胰腺移植模型的术式探讨
2006年
目的探讨大鼠异体胰腺移植模型的手术操作方法,并对大鼠颈部胰段移植和腹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的术式和特点进行比较。方法施行颈部胰段移植60次和腹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60次,均采用显微外科缝合法进行动、静脉吻合。结果颈部和腹部异体胰腺移植的供体手术时间分别为(31.0±6.0)min和(37.6±3.8)min;受体手术时间分别为(49.2±5.6)min和(60.6±7.8)min。两组供体平均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模型受体手术时间明显长于颈部模型(P<0.05)。无干预同系移植组中,颈部和腹部异体胰腺移植术后1周存活率分别为93.6%和86.2%,两种术式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异体胰腺移植术式均可以满足胰腺移植免疫和生理研究的需要。两种术式分别有其各自的优缺点,术式选择主要根据实验者的设计进行。
马毅王国栋陈祖兵华赟鹏朱晓峰何晓顺陈规划
关键词:胰腺动物手术
外源性三磷酸腺苷-氯化镁预处理对大鼠供肝热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2008年
目的观察三磷酸腺苷-氯化镁(ATP—MgCl2)预处理对无心跳大鼠供肝热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根据ATP—MgCl2预处理与否及供肝获取前经历的供体心脏停搏时间(即热缺血时间)30min或45min,将实验动物分为4组,即非预处理的30min(N-30min)组和45min(N-45min)组,以及ATP-MgCl2预处理的30min(tN-30min)组和45min(tN-45min)组行原位肝移植,观察存活状况,取材行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检查,移植术后1、3、7d采集血样检测肝功能。结果N-30mitt组和N-45min组的1周存活率分别为50.0%和16.7%,而tN-30min组和tN-45min组的1周存活率分别为83.3%和66.7%,预处理组移植肝脏的病理及肝功能明显好于非预处理组。结论ATP—MgCl2预处理能够减轻供肝的热缺血损伤,改善肝功能,减轻病理损害,提高大鼠肝移植的存活率。
李军良马毅何晓顺
关键词:肝脏移植缺血预处理
非接触状态下小鼠胚胎干细胞在小鼠肝癌细胞H22诱导下分化的动态观察
2008年
目的观察小鼠源性肿瘤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对小鼠胚胎干细胞(ESceils)的诱导分化。方法将ES细胞形成的拟胚体分为诱导组和对照组。诱导组在加入小鼠肝癌细胞H22上清液制成的条件培养基中生长,对照组在去除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ES细胞培养液中生长。于诱导分化的第7、9、12、15天在倒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两组分化情况,并分别测量上清液中AFP的含量。结果诱导分化的第7天观察到诱导组拟胚体细胞群落的中心和周边有较为典型的小鼠肝癌样细胞形成,第9、12、15天肝癌样细胞数量逐渐增加。对照组拟胚体向三胚层细胞分化,未见肝癌细胞形成。第9,12,15天诱导组和对照组AFP含量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鼠胚胎干细胞在小鼠肝癌细胞H22分泌的细胞因子的诱导下可以分化为肝癌细胞。
李军良马毅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肝细胞分化
大鼠无心跳供体热缺血损伤后供肝组织学与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动态观察移植肝热缺血损伤后组织学与超微结构的变化特点,预测无心跳供体(NHBD)中供肝耐受热缺血的安全时限。方法实验动物按供肝热缺血时间分别为0、10、15、20、30、45、60min,随机分为7组。按各组条件分别作原位肝移植,动态观察单纯热缺血期和肝移植术后6 h、24 h、48 h各组移植肝组织学、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变化规律。结果NHBD的供肝不仅发生热缺血阶段缺血缺氧造成的损伤,在移植肝复流后,也存在再灌注损伤,且再灌注期肝组织损伤的程度与热缺血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热缺血30 min以前,移植肝仅出现组织细胞的变性,未见明显坏死。45 min组,肝组织可见小灶状的坏死,在小叶中央区首先发生。60 min组,肝细胞坏死的范围扩大,呈片状或弥漫性分布;肝窦内皮细胞明显肿胀呈泡状或气球状,肝血窦阻塞,呈微循环障碍。结论大鼠供肝经受30 min以内热缺血损伤,肝组织损伤处在可复性阶段。热缺血60 min以后,呈现不可逆性的形态学改变。
马毅胡瑞德梁英杰吴金浪何晓顺陈规划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形态学观察
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的建立及技术改进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建立大鼠原位肝脏移植的急性排斥模型并观察其排斥反应的特点。方法选择近交系雄性DA大鼠为供体,Lewis大鼠为受体,改良“二袖套”法建立肝移植模型48例,肝动脉重建采用“袖管式微血管缝合法”( microvascular sleeve anatomosis) 。受体随机分为两组,A组(非干预组,n=24):术后不用免疫抑制剂;B组(FK506处理组,n=24):术后每日用FK506每日0.2mg/kg体重灌胃。分别于术后3、5、7d随机解剖受体大鼠6只,取材肝组织对移植肝进行病理学观察,同时静脉采血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和总胆红素(TBIL)浓度;每组各留6只观察其生存时间和死亡原因。结果本方法建立模型的手术时间(包括供体手术)和重建动脉的时间明显缩短,手术成功率和肝动脉的通畅率均为100%。DA→Lewis组合的模型术后的血清生化指标、肝脏病理学改变、生存情况均符合肝移植急性排斥的特点,排斥反应于术后3~5d出现,并逐渐增强,术后7d迅速达到高峰并维持;该模型可以为抗排斥药物FK506预防而达到长期存活。A、B两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4、73d;A、B两组的累积生存率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取值为11.78,P〈0.01)。结论DA到Lewis大鼠品系组合可以建立稳定可靠的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该模型具有研究周期短、病理改变典型、可重复性好等优点。
马毅王国栋
关键词:肝移植排斥反应
上腹部器官簇移植供体器官的切取及修整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上腹部多器官移植中器官簇的切取、修整、血管整形方法及移植效果。方法5例供体器官簇的获取均采用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腹主动脉、肠系膜上静脉、胆道及十二指肠同时灌注降温。供体器官簇的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分别与取自供体的髂内、外动脉预先行端端吻合,再通过髂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单口端侧吻合(动脉“搭桥”)。受体行上腹部肝、胆、胰、脾、十二指肠、全胃、空肠上段及大小网膜切除,接受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结果5例患者移植术后器官簇存活及功能均良好,肝胰功能均在术后1周左右恢复正常。其中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第2天、第3天出现十二指肠空肠吻合口瘘,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目前,除1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肿瘤复发、肺转移,死于全身衰竭外;其余4例患者移植物功能良好,现均已存活达6个月。结论获取质量良好的上腹部器官簇及适当的血管整形,是保证移植效果的前提;上腹部器官簇移植是治疗上腹多脏器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马毅朱晓峰何晓顺王国栋王东平胡红星钱世鹍鞠卫强巫林伟詹文华
关键词:器官移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