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1BA606A-05)

作品数:27 被引量:737H指数:16
相关作者:吴宁罗鹏庞学勇包维楷陈槐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岷江上游
  • 5篇种群
  • 3篇亚高山
  • 3篇养分
  • 3篇植物
  • 3篇土壤
  • 3篇群落
  • 3篇污染
  • 3篇污染物
  • 3篇林线
  • 3篇草甸
  • 3篇川西亚高山
  • 2篇凋落
  • 2篇凋落物
  • 2篇亚高山针叶林
  • 2篇演替
  • 2篇育肥
  • 2篇针叶
  • 2篇针叶林
  • 2篇植物群

机构

  • 25篇中国科学院成...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青海省畜牧兽...
  • 2篇西南大学
  • 2篇西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山大学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国家林业局

作者

  • 16篇吴宁
  • 14篇罗鹏
  • 7篇庞学勇
  • 7篇包维楷
  • 4篇陶豫萍
  • 4篇陈槐
  • 4篇张桥英
  • 4篇刘兵
  • 3篇高永恒
  • 3篇何海
  • 3篇刘世全
  • 3篇林波
  • 3篇吴彦
  • 3篇刘庆
  • 2篇李青云
  • 2篇徐世晓
  • 2篇易绍良
  • 2篇王根绪
  • 2篇孟令彬
  • 2篇张运春

传媒

  • 4篇应用与环境生...
  • 3篇山地学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生态环境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土壤学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中国草食动物
  • 1篇青海畜牧兽医...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科学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水资源保护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2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7篇2004
  • 4篇2003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放牧强度对川西北高寒草甸植物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被引量:54
2008年
研究了四川省红原县境内4个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随放牧强度的增加,植物群落表现出由垂穗鹅冠草(Roegneria nutans)和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等禾草为优势种的群落向以川嵩草(Kobresia setchwanensis)和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等莎草为优势种的群落演替的趋势。生长季节6—9月,草甸植物地上生物量以不放牧为最高,重度放牧显著小于不放牧;地下生物量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重度和中度放牧显著高于不放牧和轻度放牧。不放牧、轻度、中度和重度放牧草地6—9月4个月植物总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1543.3、1621.6、2294.7和2448.5g·m-2,地下生物量占总生物量比例大小排序为重牧(87.8%)>中牧(81.8%)>轻牧(76.2%)>不放牧(69.2%)。草甸植物生物量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放牧作用下植物群落优势种的变化而引起的,其分配比例的变化反映了草甸植物对放牧干扰的适应。
高永恒陈槐罗鹏吴宁王根绪
关键词:放牧物种组成
基于BaPS技术的高山草甸土硝化和反硝化季节变化被引量:18
2008年
应用气压分离(BaPS)技术测定了川西北高山草甸土硝化和反硝化季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植物生长季节内,土壤总硝化、反硝化和N2O释放率的变化趋势一致,即从6月份(硝化率:N8.40mgkg-1d-1;反硝化率:N0.48mgkg-1d-1;N2O释放率:N84.48μgkg-1d-1)开始增加,7月份(N19.36mgkg-1d-1;N0.60mgkg-1d-1;N100.13μgkg-1d-1)达到最大值,然后开始下降,到9月份(N1.81mgkg-1d-1;N0.24mgkg-1d-1;N40.09μgkg-1d-1)降为最小值。氮素物质基础(NO3--N和NH4+-N)不是影响该高山草甸土硝化和反硝化的主要因素,土壤温度和湿度是该高山草甸土硝化、反硝化作用的主要影响因子。
高永恒罗鹏吴宁陈槐
关键词:生物量NH4^+-NN2O
克隆乔木黄牛奶树空间点格局分析被引量:9
2007年
常绿小乔木黄牛奶树具有有性繁殖和克隆繁殖两种繁殖方式,对森林更新意义重大.以种群个体空间分布的坐标点图为基础,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对其不同生境下克隆苗与实生苗的分布格局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克隆苗和实生苗的密度顺序都是常绿阔叶林>竹林>针阔混交林,在水肥资源丰富、郁闭度较大(常绿阔叶林和竹林)的生境中,两类苗密度都较大,但克隆苗占优势;在水肥资源贫乏光照较强的生境中,两类苗数量均较低,实生苗占优势.黄牛奶树克隆苗与实生苗在竹林与针阔混交林下以集群分布为特征,常绿阔叶林在小尺度下呈集群分布但随尺度的增大呈现为随机分布;克隆苗与实生苗的关系在密度较小的竹林和针阔混交林为显著正相关,而对于密度较大的常绿阔叶林,小尺度下为正相关,大尺度下则呈负相关.
张运春张桥英罗鹏高贤明吴宁
关键词:克隆植物种群点格局分析
萌蘖调控对辽东栎留存萌生株生长与结实的影响被引量:7
2006年
比较了不同调控措施对岷江上游辽东栎萌生灌丛生长与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人为调控对辽东栎萌生灌丛本生长阶段的高生长与有性繁殖有着显著影响.各调控措施对辽东栎灌丛萌生株的基径增长未产生明显影响;保留2支和3支萌生株的丛高生长优势明显.调控丛的新生枝数量、总长度、总生物量较未调控前有较大增加,保留2支萌生株的丛类型增加得尤为显著;叶片数量、叶片总生物量与未调控前相比增加明显,叶片面积按保留萌生株数量由多到少逐渐变小.调控后,每丛保留3支萌生株的丛产生的种子最多,但自然状态丛种子单粒重最大.
孟令彬包维楷庞学勇孙凡
关键词:岷江上游辽东栎
森林对污染物湿沉降过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2
2006年
研究了四川乐山市沙湾区德胜钢铁公司附近的马尾松林、香樟林这两种森林生态系统的大气降水、穿透雨和树干径流以及土壤渗透水的污染物离子浓度并和裸地相对比,以期了解这3种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过滤作用。研究结果如下:①大气降水的SO42-、NO3-、Cl-和F-浓度分别为30.36 mg/L,3.56 mg/L,1.41 mg/L,0.75 mg/L,表明SO2是该区的最主要酸性污染物质。②马尾松、香樟林群落的穿透雨和树干径流中污染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大气降水,表明森林对大气污染物具有显著的截留作用。马尾松林的穿透雨和树干径流的污染物离子的总量高于香樟林,表明马尾松林对酸性污染物质的截留作用高于香樟林。③两种林型的土壤渗滤水的污染物质含量比起树干径流有比较明显下降,这表明土壤对酸性污染物具有明显的截持和吸附作用。④对输入和输出不同生态系统的污染物各离子含量比较,并与裸地相对照发现,森林生态系统均对污染物起到了明显的拦截和积蓄作用。综上,森林生态系统对酸沉降具有明显的过滤作用。
陶豫萍吴宁罗鹏易绍良刘兵张桥英廖银章
关键词:大气污染物湿沉降
森林植被截留对大气污染物湿沉降的影响被引量:15
2007年
试验研究了裸地、马尾松林、香樟林的大气降水、穿透雨和树干径流以及地表径流的污染物离子浓度。结果表明:大气降水的污染物质离子浓度大小依次为SO42->NO3->Cl->F-;马尾松、香樟林群落的穿透雨、树干径流的污染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大气降水,说明它们对降水中污染离子的富集作用很强,马尾松林的穿透雨和树干径流的污染物离子的总量高于香樟林。各林型大气污染物降水的SO42-离子含量都较高,两种林型的地表径流污染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大气降水,但污染物浓度比树干径流有显著降低,说明土壤表面和枯枝落叶对降水中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很强。
陶豫萍吴宁罗鹏刘兵张桥英
关键词:湿沉降大气降水穿透雨树干径流地表径流污染物
岷江上游人工油松林凋落量及其持水特征被引量:31
2004年
通过对人工油松林凋落量及其持水性动态变化的监测和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2002.9~2003.10)凋落量是5.900t/hm2·a,月凋落量在0.166~1.775t/hm2之间变化,其中以10月凋落最盛,该月占了全年凋落量的30.09%;而凋落最少则出现在5月,本月凋落量仅2.81%。凋落物自然含水量在13.75%~63.62%之间变化,半分解凋落物含水量普遍高于未分解凋落物,但2者月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凋落物自然含水量与其饱和持水率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并且2者有较好的拟合关系。未分解和半分解凋落物饱和持水率分别在85.05%~323.41%,147.66%~251.11%之间波动,半分解凋落物饱和持水率变幅相对较小,未分解凋落物呈现明显的"凸"形月变化,半分解凋落物则无明显变化规律。
鲍文包维楷丁德蓉何丙辉
关键词:人工油松林凋落物
高寒牧区藏系绵羊(1岁)冬季暖棚育肥试验被引量:6
2003年
试验结果表明:藏系羔羊日粮中精料比例越高,个体增重、饲料转化率达到最大的时间就越长,曲线的峰值就出现的越晚。各育肥期羔羊个体增重在育肥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同一育肥组羔羊的个体增重在不同育肥期之间差异显著(P<0.05)。3个育肥组和对照组羔羊个体总增重的顺序为:第1组>第3组>第2组>对照,且它们的增重率分别为51.27%、50.08%、48.75%和-8.25%,且3个育肥组羔羊个体增重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不论从羔羊个体增重,还是从饲料转化率的角度考虑,利用相应的日粮组成育肥1岁羔羊时,第1组、第2组和第3组分别不能少于50d、40d和40d。3个育肥组羔羊个体增重与实际采食量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第1、第2和第3组的线性回归方程依次为:Y=0.5951X-4.7596(r=0.8037,P<0.05);Y=0.5456X-6.2214(r=0.8587,P<0.05);Y=0.2418X-6.408(r=0.8474,P<0.05)。当X=7.998kg/10d·只,11.403kg/10d·只和26.502k/10d·只时,第1组、第2组和第3组羔羊的个体增重均为零,即在这种采食量水平下,只能够维持各组羔羊的基础代谢,只有采食量大于这种水平时,羔羊才能进行净生产。
董全民赵新全徐世晓马玉寿李青云
关键词:高寒牧区藏系绵羊饲料搭配
岷江柏各地理居群生长状况及气候因子分析被引量:11
2005年
岷江柏是我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现主要集中分布在四川西部、甘肃南部的少数几个地区,由于全面调查的缺乏,对其了解和保护很少。样方调查及对岷江柏生长状况的研究表明,马尔康居群岷江柏生长好,群落结构稳定,物种多样性指数高,茂县、小金居群岷江柏生长状况较差,乔木层结构单一,物种多样性指数低。结合气候因子的研究,结果表明岷江柏适于生长在温度适中、雨量充沛、蒸发量小、干燥系数小、太阳辐射较优的环境中。岷江柏分布区的生长状况和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总蒸发量、生长季蒸发量和干燥系数是影响岷江柏生长的主要气象因子,年均温、年降雨量对岷江柏地径和高无明显影响,年均温、年降雨量对岷江柏种群乔木层多样性和重要值有重要影响。这说明岷江柏主要生长指标不单单取决于降水的多少,而着重要考虑有多少能够存留在土壤中,也就是说岷江柏分布区的干燥系数大小,能综合反应降水与蒸发的动态关系。
庞学勇包维楷
关键词:岷江上游气候因子干燥度生物多样性
岷江柏林下土壤养分特征及种群间差异分析被引量:11
2005年
对现存于川西6个县的岷江柏林下土壤养分状况及其空间差异性比较研究表明,土壤表层(0~20cm)有机质、全N、全P、碱解N、速效P、速效K和阳离子交换量均以马尔康居群最高,其次为金川、小金、丹巴居群,理县和茂县居群较低,土壤全K和土壤pH恰好相反,茂县居群较大,马尔康居群较小.从土壤的垂直变化看,除全K和土壤pH外,其它土壤养分均为表土层大于底土层.从相关性分析看,岷江柏林下土壤全N、全P、碱解N、速效P和CEC与土壤有机质呈极显著相关,土壤速效养分主要受全量养分控制,土壤养分指标地理空间差异较大,通过岷江柏林土壤养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马尔康岷江柏居群土壤养分指标综合性能最好,其次为理县、金川、丹巴、小金岷江柏居群,最差的为茂县岷江柏居群.岷江柏林下养分差异是植被状况、地形条件、保护管理措施和人为干扰状况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庞学勇包维楷
关键词:土壤养分干旱河谷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