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文学及水资源重点学科基金(XJSWSZYZDXK20101202) 作品数:5 被引量:64 H指数:3 相关作者: 周金龙 杜明亮 李巧 高业新 孟奇 更多>> 相关机构: 新疆农业大学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文学及水资源重点学科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天文地球 环境科学与工程 水利工程 更多>>
基于DEM的克亚吉尔冰川湖容积插值计算研究 2015年 克亚吉尔冰川湖的突发洪水灾害是叶尔羌河流域的主要灾害之一。为了解该湖不同高程对应的湖面积和湖容积,通过GIS中的湖痕线和最新的DEM进行了等高线分析,利用拉格朗日四点插值公式查算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高程中点对应的湖面积值,用抛物线法估算得到不同高程对应的湖面积和湖容积。结果表明:湖水位4760、4785、4810 m时对应的湖面积分别为0.089、0.378、1.082 km2,湖容积分别为10万、538万、2200万m3;2011年、2012年冰川湖容积最小为450万m3,最大为950万m3,冰川湖突发洪水的潜在危险等级较低。 彭亮 敖志刚 袁波波 姜卉芳关键词:插值法 等高线 新疆焉耆盆地平原区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时空演化 被引量:18 2016年 为研究新疆焉耆盆地平原区地下水污染现状,2014年在焉耆盆地平原区设置42个采样点,采集42组地下水样本,测定样本中溶解性总固体(total dissolved solids,TDS)及阴阳离子含量,并利用SPSS软件及MAPGIS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其时空动态。结果表明,1999年与2014年地下水TDS总体存在显著差异性;对地下水中TDS与宏量阴、阳离子组分及p H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地下水TDS与SO42-、Cl-、K++Na+、Mg2+、Ca2+具有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在0.717~0.964之间,与宏量阴离子SO42-、Cl-相关性明显大于阳离子,相关系数分别为0.963及0.964。在时间尺度上,1983-2014年地下水TDS均值整体呈现先升高再有所降低而后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均值由1983年305.0 mg/L上升至1999年1773.1 mg/L后又降低至2014年589.44 mg/L;在空间尺度上,1999-2014年地下水TDS〈1 g/L区域面积变化呈增加的趋势,面积由1999年2 011.7 km2增加至2014年2 229.3 km2,与1999-2014年地下水TDS均值呈下降趋势相对应。研究区地下水TDS变化主要原因有2方面:一是地下水水位由2000年4.98 m下降至2014年7.34 m,地下水水位下降促使土壤及其下层沉积物中的钙、镁易溶盐、难溶盐及交换性钙镁由固相向水中转移使更多的钙镁离子进入地下水中,使地下水TDS增高,同时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水中溶质浓缩也会造成TDS增高;二是生活及工业污水的排放导致大量Cl-、SO42-和部分Mg2+、Ca2+进入地下水中,造成TDS升高,这与TDS中Cl-和SO42-占主导地位相吻合。 赵江涛 周金龙 高业新 曾妍妍 李巧 杜明亮关键词:地下水 污染 化学特性 TDS 新疆干旱灾害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2012年 整理了1950—2000年新疆地区干旱灾害资料,分析了区内干旱灾害的变化特征及形成干旱灾害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近50 a间共发生干旱灾害47次,平均1.06 a发生一次,其中轻度旱灾14次,占旱灾发生总数的29.8%;中度旱灾14次,占旱灾总数的29.8%;重大旱灾10次,占旱灾总数的21.2%;特大旱灾9次,占旱灾总数的19.2%。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大与特大干旱灾害发生频率明显提高,同时新疆干旱灾害的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各种经济损失有逐步增加的趋势。新疆干旱灾害成因主要为干旱缺水、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以及水利工程水毁等。 白云岗 木沙.如孜 雷晓云 张江辉关键词:干旱灾害 影响因素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22 2015年 地下水是玛纳斯河流域主要的供水水源,为宏观掌握该区地下水化学特征,了解区域地下水主要形成过程,运用舒卡列夫分类法、数学统计法、吉布斯图、离子比及同位素的方法,在分析玛纳斯河流域平原区典型剖面的地下水水化学常量组分、吉布斯图、离子比和同位素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研究区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潜水和承压水水力联系紧密;从上游、中游到下游,潜水、承压水的δ18O、δD值逐渐增大。地下水形成主要受蒸发浓缩、大气降水及碳酸盐岩和硫酸盐岩的溶滤作用。 李巧 周金龙 高业新 杜明亮 程凡 李丰琇 孟奇关键词:玛纳斯河流域 水化学类型 同位素 VLDA模型及其在潜水脆弱性评价中的应用——以新疆焉耆县平原区为例 被引量:3 2011年 在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的GOD法和DRASTIC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VLDA模型,其中V为包气带岩性(lithology of vadose zone)、L为土地利用方式(pattern of land use)、D为地下水埋深(groundwater depth)、A为含水层特征(aquifer characteristics)。以新疆焉耆县平原区为例,在GIS平台上,利用VLDA模型评价该地区潜水的脆弱性,并与2009年9月潜水硝酸盐含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焉耆县平原区孔隙潜水脆弱性相对较高的区域面积占40.83%,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地区(包括库尔勒市城市地下水水源地)和焉耆镇一带;潜水高脆弱性区与潜水硝酸盐含量高值区基本一致,说明应用VLDA模型开展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具有可行性。为解决城市供水与地下水脆弱性这一对矛盾,应加强该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并应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蔡伟忠 周金龙 郭玉川关键词:地下水 脆弱性 硝酸盐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