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0-81072729)

作品数:1 被引量:7H指数:1
相关作者:黄丽芬贾卫东叶晓新岑玉文邓子德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医院感染
  • 1篇原体
  • 1篇人免疫缺陷病...
  • 1篇死亡病例
  • 1篇缺陷病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免疫缺陷
  • 1篇免疫缺陷病
  • 1篇免疫缺陷病毒
  • 1篇艾滋病
  • 1篇病毒
  • 1篇病例
  • 1篇病原
  • 1篇病原体

机构

  • 1篇广州市第八人...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篇邓子德
  • 1篇岑玉文
  • 1篇叶晓新
  • 1篇贾卫东
  • 1篇黄丽芬

传媒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年份

  • 1篇2013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345例艾滋病死亡病例的医院感染状况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某传染病医院艾滋病住院死亡病例医院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和对死亡的影响。方法对2001年1月—2011年12月该院345例艾滋病住院死亡病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5例艾滋病住院死亡病例共发生医院感染47例,52例次,医院感染率为13.62%,感染例次率为15.07%;其中15例(31.91%)医院感染与死亡直接相关。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18例次,34.62%)为主,其次为消化道(13例次,25.00%)和皮肤软组织(11例次,21.15%)等;病原体种类构成分别为细菌(12株,25.53%)、病毒(10株,21.28%)、真菌(6株,12.77%)及其他病原体(19株,40.43%)。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住院时间>30d、侵袭性操作、2个及以上部位的合并机会性感染、使用二联以上抗菌药物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结论医院感染是艾滋病住院患者死亡的重要诱因之一。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机会性感染,缩短住院日,减少侵袭性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
黄丽芬邓子德叶晓新岑玉文贾卫东
关键词:艾滋病人免疫缺陷病毒死亡病例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病原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