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12JK0591)
-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3
- 相关作者:杨靖李保松李悦王亚莉霍翔更多>>
- 相关机构:西安工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Pd掺杂对SiO_2杂化材料热分析动力学的影响
-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甲基化改性的疏水性SiO2杂化材料中掺杂金属钯,用Coast-Redfern积分法和Achar微分法相结合的方法[1-2],参照41种常见固相热分解机理函数[1],求算钯掺杂前后SiO2材料热分解...
- 杨靖李保松许好霍翔
- 关键词:热分析动力学
- 文献传递
- Pd/SiO_2溶胶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 2014年
-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为疏水性前驱物,PdCl2为Pd源,制备Pd/SiO2溶胶,研究钯含量对Pd/SiO2溶胶的黏度、稳定性、粒径分布、化学结构的影响以及Pd元素的物相转变情况。结果表明:随着钯含量的增加,Pd/SiO2溶胶的黏度逐渐增加,凝胶时间逐渐缩短,Zeta电位逐渐降低,胶粒平均粒径逐渐增大,当Pd/Si摩尔比达到0.10以后,溶胶粒子的粒径分布变宽,平均粒径略有减小,甚至使Zeta电位变为负值,溶胶的聚集稳定性劣化。为获得稳定性好且粒径分布较窄的Pd/SiO2溶胶,应选择Pd/Si摩尔比≤0.08。Pd/SiO2溶胶以Si-O-Si键为主,体系中具有疏水性的Si-CH3基团,所形成的SiO2分子具有线型结构,钯含量的增加对Pd/SiO2溶胶的化学结构影响不大。Pd/SiO2溶胶真空干燥后,Pd元素主要以PdCl2的形式存在,经350℃焙烧,PdCl2还原为单质Pd。
- 杨靖李保松王亚莉李悦
-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ZETA电位粒径分布
- TiO_2-SiO_2复合溶胶的制备及性能
- 2014年
- 以正硅酸乙酯、钛酸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SiO2复合溶胶,研究Ti/Si摩尔比和乙醇稀释倍数对复合溶胶密度、固含量、折射率、黏度及凝胶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i/Si摩尔比和乙醇稀释倍数的增大,复合溶胶的黏度、固含量、密度和折射率随之减小,凝胶时间延长.SiO2-TiO2复合溶胶的最佳Ti/Si摩尔比为3,EtOH稀释倍数为5.
- 杨靖王亚莉李保松
-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复合材料
- Pd/SiO_2有机-无机薄膜的制备及其在N_2气氛中的热稳定性被引量:1
- 2015年
-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甲基化改性SiO2溶胶中掺杂PdCl2,制备Pd/SiO2有机-无机薄膜.通过XRD、红外光谱、TG-DTG分析、接触角以及SEM测试,考察该样品在N2气氛中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Pd/SiO2膜材料经200℃以上温度焙烧后,样品中即出现了少量纳米金属Pd粒子,这些金属Pd为PdCl2还原所得.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金属Pd粒子的衍射峰强度增加,膜材料中的Si-CH3吸收峰和Si-OH吸收峰减弱.样品中的Si-CH3吸收峰在750℃时完全消失.金属Pd的掺杂对SiO2膜材料的化学结构基本没影响.保持Pd/SiO2有机-无机薄膜及分离膜疏水性的最适宜焙烧温度为350℃.
- 杨靖许好李保松霍翔李悦
-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疏水性热稳定性
- 等转化率法对Pd/SiO2杂化材料热分解动力学的研究
- 热分析数据的处理方法从数学方面来分,有积分法和微分法;从操作方式来分有单个扫描速率法和多重扫描速率法[1]。单个扫描速率法只需要一条热重曲线数据就可求出动力学三因子。这种分析方法前期应用广泛,但随着人们对不同材料的深入研...
- 杨靖李鹏程商配李淋钰
-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二氧化硅杂化材料
- 文献传递
- Ag/SiO_2抗菌材料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以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为疏水性前驱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单质银掺杂的疏水性二氧化硅(Ag/SiO2)材料。通过XRD、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对Ag/SiO2材料的物相和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对大肠杆菌和地表水样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Ag/SiO2材料中的银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具有疏水性Si-CH3基团,单质银的掺杂对Ag/SiO2材料的化学结构影响不明显。随着银含量的增加,Ag/SiO2材料的抑菌性明显增强,银含量nAg=0.15时,其对大肠杆菌抑菌率达91.86%,对地表水样的抑菌率达92.38%,具有较好的抑菌广谱性。
- 杨靖李悦李鹏程
-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抗菌
- 纳米TiO_2制备过程中乙醇含量对其性能的影响被引量:6
- 2015年
- 以钛酸丁酯(TBOT)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_2溶胶,研究TiO_2溶胶制备过程中乙醇用量的变化对溶胶粘度、密度、稳定性、粒径分布的影响,考察溶胶内部的化学结构和TiO_2的物相转变情况。结果表明:随着乙醇含量的增加,溶胶的粘度、密度、Zeta电位减小;当醇钛物质的量比小于50时,溶胶平均粒径相差不大且粒径分布较窄,当醇钛物质的量比大于50时,平均粒径随乙醇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且粒径分布变宽;所制备的TiO_2溶胶内部结构以Ti-O-Ti键为主,所形成的TiO_2分子具有线性结构。TiO_2溶胶真空干燥后,其粉末晶型为无定型态,经350℃焙烧后,纳米TiO_2转变为锐钛矿型。
- 杨靖霍翔李保松许好
- 关键词:TIO2溶胶溶胶-凝胶法粒径分布ZETA电位
- 甲基化改性SiO_2膜表面自由能的计算及方法比较被引量:4
- 2013年
- 以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替代部分正硅酸乙酯(TEOS)作为前驱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甲基化改性SiO2膜。用几种已知表面张力的液体测定接触角,分别根据Owens二液法、扩展的Fowkes式以及van OssChaudhury-Good理论等方法求解了不同MTES与TEOS比例SiO2膜的表面自由能及其分量。结果表明,当n(MTES)/n(TEOS)≥0.8时,SiO2膜表面疏水性较好;3种方法计算所得SiO2膜表面自由能的变化规律相同,数值相差不大;随着MTES与TEOS物质的量比的增大,SiO2膜的表面自由能减小,膜表面疏水性的增加主要来自极性分量的贡献。根据van Oss-Chaudhury-Good理论求算出的极性分量比例较其余两种方法稍小。
- 杨靖王亚莉李保松李悦
- 关键词:二氧化硅膜表面自由能疏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