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01043)

作品数:20 被引量:487H指数:14
相关作者:徐勤松施国新王学吴国荣周红卫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理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毒害
  • 5篇胁迫
  • 4篇抗氧化酶
  • 4篇活性
  • 4篇黑藻
  • 3篇生理生化
  • 3篇污染
  • 3篇可溶性蛋白
  • 3篇活性氧
  • 3篇
  • 2篇毒理
  • 2篇氧化酶
  • 2篇氧化酶活性
  • 2篇叶细胞
  • 2篇水稻
  • 2篇水体
  • 2篇铜绿微囊藻
  • 2篇菹草
  • 2篇微囊藻
  • 2篇酶活性

机构

  • 18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北京语言大学
  • 2篇南京野生植物...

作者

  • 14篇施国新
  • 14篇徐勤松
  • 8篇王学
  • 6篇吴国荣
  • 5篇周红卫
  • 5篇张小兰
  • 4篇曾晓敏
  • 4篇马广岳
  • 3篇徐楠
  • 3篇张玲
  • 3篇刘贵龙
  • 3篇陆长梅
  • 2篇谷巍
  • 2篇张卫明
  • 2篇张余霞
  • 2篇拉非克
  • 1篇丁秉中
  • 1篇王习达
  • 1篇顾龚平
  • 1篇陈苏雅

传媒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南京师大学报...
  • 2篇中国稀土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模糊系统与数...
  • 1篇城市环境与城...
  • 1篇Acta B...
  • 1篇农村生态环境
  • 1篇湖泊科学
  • 1篇中国野生植物...
  • 1篇实验生物学报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广西植物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计算机科学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4
  • 8篇2003
  • 1篇200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苯酚对两种微囊藻生长的作用效应被引量:6
2003年
用不同浓度的苯酚处理无毒铜绿微囊藻和有毒铜绿微囊藻。结果显示不加苯酚处理时,有毒藻生长量明显高于无毒藻;100μg/mL的苯酚促进无毒藻生长而抑制有毒藻的生长;苯酚浓度增至200μg/mL,无毒藻的生长才受到抑制。高浓度苯酚胁迫下的藻细胞:光合速率大幅度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减少;细胞膜透性增大;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和丙二醛(MDA)相对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这些变化有毒藻较无毒藻更显著。表明:有毒微囊藻是水华中的优势种群;两种藻中有毒藻对苯酚的敏感性更大。
王习达吴国荣陆长梅陈景耀吴晓慧沙莎
关键词:苯酚敏感性水体污染污染防治富营养化
镧缓解镍对水鳖叶片的毒害效应研究被引量:31
2003年
以水鳖叶片为实验材料,研究了重金属Ni毒害下La的缓解效应。La能缓解重金属Ni胁迫导致的水鳖(HydrocharisdubiaBL Backer)叶片叶绿素含量的降低,细胞膜透性(relativemembranepenetrability)的增加和丙二醛(MDA)的积累。加入10mg·L-1La后与同浓度的单一Ni处理相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增强,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有所减弱,表明它增强了对活性氧的清除能力,缓解了Ni对膜的伤害;可溶性蛋白含量则保持较高的水平,脯氨酸(proline)含量刚好相反,体现出La能增强水鳖对Ni胁迫的抗性,两组不同处理差异显著。而高浓度Ni处理,La则与Ni协同,从而加快细胞死亡进程。因此,La只能缓解一定浓度Ni对水鳖的毒害(Ni<10mg·L-1),而对高浓度Ni缓解效应不明显甚至加剧毒害作用。
张小兰施国新徐勤松谷巍周红卫曾晓敏徐楠
关键词:毒害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细胞膜透性
模糊关系矩阵传递闭包的Warshall算法被引量:21
2003年
通过对照关系的传递闭包和模糊关系的传递闭包,把求关系矩阵的传递闭包的算法完整地推广到模糊关系矩阵上。
刘贵龙
关键词:传递闭包
粗糙集的粗糙度被引量:15
2004年
设U是全集,R是U上的等价关系,(U,R)是相应的近似空间,则粗相等关系≈是幂集P(U)上的等价关系,其商集为P(U)/≈,而商集P(U)/≈是一个分配格,本文考虑两种特殊情况,使得在这两种特殊情况下粗糙度有类似于集合论的包容排斥原理,同时我们还把此结论推广到粗糙模糊集上。
刘贵龙
关键词:粗糙集理论粗糙度数据处理知识集合
Hg^(2+)、Cd^(2+)对轮藻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43
2002年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Hg2 + 、Cd2 + 离子单一处理对轮藻 (Chara)藻体叶绿素含量 ,叶绿素a/b比值 ,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 (POD)、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的影响 .受Hg2 + 、Cd2 + 胁迫后 ,随着Hg2 + 、Cd2 + 浓度的增加 ,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比值、可溶性蛋白含量持续下降 ;Hg2 + 处理系列SOD活性呈下降趋势 ,而Cd2 + 系列则表现出先降后升再降趋势 ;两种离子处理POD活性都表现出先明显上升后下降的相同情况 ,但幅度不同 ;CAT活性受两种离子的影响存在明显不同 .实验结果表明 ,在相同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条件下 ,Hg2 + 比Cd2 + 对轮藻的毒性要大 .
张小兰施国新徐楠曾晓敏徐勤松谷巍周红卫
关键词:生理生化指标轮藻HGCD可溶性蛋白抗氧化酶系统
镉(Cd)在黑藻叶细胞中的亚显微定位分布及毒害效应分析
水生植物被认为能积累和浓缩重金属,本文以不同浓度 Cd 培养7d 的黑藻为利料,研究了 Cd 的积累, 亚细胞分布,亚显微定位,存在形态及对矿质营养吸收,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以揭示 Cd 的植物毒害机理。研究结果表...
徐勤松施国新
关键词:黑藻化学形态毒理
文献传递
粗集商空间的格论性质被引量:1
2004年
设U是论域 ,R是U上的等价关系 ,我们在U的幂集P(U)上研究上粗相等、下粗相等及粗相等这三个等价关系 ,证明这三个等价关系确定的商集是有界分配格 ,且上粗相等、下粗相等确定的商集是布尔代数 。
刘贵龙
关键词:商集格论商空间分配格粗集幂集
Cd^(2+)污染水质对水花生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和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38
2003年
在不同浓度Cd2 + 污染下 ,水花生根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过氧化氢酶 (CAT)的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 ,但达到最大值时的Cd2 + 污染浓度 ,SOD的更低 ,过氧化物酶 (POD)的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持续下降的变化趋势 ,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受Cd2 + 的毒害更大。随着Cd2 + 污染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 ,根尖细胞中高尔基体消失 ,线粒体嵴突膨胀、变形及空泡化 ,细胞核扭曲成不规则形 ,核染色质凝集 ,这些变化反应在功能上表现为膜脂过氧化、能量供应不足 ,蛋白质合成受阻而含量下降 ,最终导致死亡。各项结果与Cd2 + 皆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
周红卫施国新徐勤松
关键词:水质水花生抗氧化酶活性超微结构过氧化氢酶
盐京九号水稻秸秆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4
2008年
以盐京九号水稻为材料,研究经高温灭菌或物理粉碎后的水稻秸秆微细颗粒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抑制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当藻液中水稻秸秆添加量≥10g·L-1时,高温灭菌与未灭菌的水稻秸秆同样能抑制微囊藻生长。灭菌稻秆试验组藻细胞的呼吸速率和SOD活性都呈现出先上升后迅速下降的趋势;通过有机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和乙醚)萃取稻秆水浸液,用滤纸片法在固体培养基上所做的抑藻试验结果表明,乙醚提取液有明显的抑藻圈。提示抑藻效应是水稻秸秆中某些化学物质溶出而产生的作用,与微生物的活动无关。进一步分离鉴定乙醚提取液结果显示,浸提液中有机酸类和酚类物质有显著的抑藻效应。水稻秸秆微粒的粒径越小,产生的抑藻效应出现得越早,也越明显,这可能还与秸秆微粒的吸附作用有关。
张余霞张玲张阳阳李倩陆长梅吴国荣张卫明
关键词:水稻秸秆铜绿微囊藻抑藻效应
镉、铜和锌胁迫下黑藻活性氧的产生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研究被引量:96
2006年
研究了不同Cd、Cu、Zn处理浓度对黑藻体内活性氧()产生及对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的分子毒理学效应以探讨高等水生植物抗氧化酶对重金属胁迫的反应。结果表明,三种重金属都不同程度地加快了产生速率;Cu使SOD、POD、CAT活性下降;Cd也都减弱了SOD和POD活性,而CAT活性在0.5—5mg/L处理浓度时增加;Zn对SOD活性也为抑制作用,当浓度为0.5—5mg/L时POD和CAT活性都上升。关联度分析发现Cd、Cu和Zn胁迫下黑藻起主要保护作用的分别为SOD、POD和CAT,而SOD最易受到影响。Cd、Cu处理下的叶绿素含量也都呈下降趋势,而0.5—5mg/L的Zn浓度刺激了叶绿素合成。所有Zn处理、0.5mg/L的Cu处理和0.5—1mg/L的Cd处理的叶绿素a/b值都大于对照值。除了Cu使可溶性蛋白含量减少外,0.5—5mg/L的Zn和0.5—1mg/L的Cd都使其含量增加。综合起来,Cu的毒性最强,其次为Cd,Zn最弱。致死阈浓度分别为:Cu:0.5—1mg/L;Cd:1—2mg/L;Zn:5—6mg/L。SOD是评价重金属对沉水植物毒性效应的灵敏指标。黑藻对水环境Cu污染反应敏感。
徐勤松施国新王学吴国荣
关键词:胁迫黑藻活性氧抗氧化酶毒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