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CB127204)
- 作品数:15 被引量:153H指数:8
- 相关作者:张茂俊张建中顾一心何利华闫梅英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贵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空肠弯曲菌耐药谱特征分析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分析十几年间我国空肠弯曲菌临床分离株对10种抗生素耐药谱特征,了解我国空肠弯曲菌耐药的变迁趋势。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食源性病原菌感染网络(GFN)推荐的弯曲菌琼脂稀释法,测定1995年至今分离的116株空肠弯曲菌对6类10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经对实验结果整体分析,甲硝唑的总体耐药率最高为97.4%(113/116),四环素为82.8%(96/116),环丙沙星为80.2%(93/116),萘啶酸为79.3%(92/116),左氧氟沙星和氨苄西林耐药率相同,为40.5%(47/116),氯霉素为18.1%(21/116),庆大霉素为8.6%(10/116),链霉素为4.3%(5/116),最低为红霉素0(0/116)。随着时间的推进,萘啶酸、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氨苄西林的MIC有明显增高趋势;四环素、红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和甲硝唑的MIC值变化不明显;链霉素的MIC值变化有下降的趋势。6.1%的菌株出现了8种抗生素多重耐药的结果,且菌株均出现在2010年后。经统计学分析,萘啶酸、环丙沙星、链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和氨苄西林6种抗生素在2001年前、2001-2005年、2006-2010年和2010年后4个时间段中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空肠弯曲菌对红霉素、庆大霉素以及链霉素3种抗生素依旧保持了较高的敏感性,对萘啶酸、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四环素、甲硝唑以及氨苄西林6种抗生素产生了较大程度的耐药。
- 顾一心何利华刘红莹刘夏阳陶晓霞张建中张茂俊
- 关键词:空肠弯曲菌琼脂稀释法最小抑菌浓度耐药
- 我国607株不同宿主来源弯曲菌耐药基因簇aadE-sat4-aphA-3分布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了解不同宿主来源弯曲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现状,确定耐药菌株中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簇aadE-sat4-aph A-3的分布,并初步了解耐药菌株的菌型特征。方法利用琼脂稀释法分析不同宿主来源菌株针对链霉素最小抑菌浓度(MIC),对耐药的221株菌通过聚合酶链反应筛查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簇aad E-sat4-aph A-3的分布情况。选取不同来源共100株耐药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并进行聚类分析,获得耐药菌株的菌型特征及遗传相关性。结果 607株弯曲菌中共筛查到221株(36.41%)链霉素耐药株(MIC≥4μg/ml),其中腹泻患者来源菌株耐药率33.33%(78/234)、鸡来源菌株耐药率35.14%(123/350)、猪来源菌株耐药率86.96%(20/23)。空肠弯曲菌耐药率14.37%(51/355),结肠弯曲菌耐药率67.46%(170/252)。24株(10.86%)链霉素耐药弯曲菌中筛查到aad E-sat4-aph A-3耐药基因簇,分别来自腹泻患者14株、鸡4株、猪6株。100株耐药菌株共分为58种ST序列型。结论结肠弯曲菌链霉素耐药率明显高于空肠弯曲菌,猪源弯曲菌耐药率显著高于人源和鸡源,空肠弯曲菌与结肠弯曲菌中均筛查到aad E-sat4-aph A-3耐药基因簇。
- 张艾煜顾一心梁昊邓义贞何利华张建中张茂俊
- 关键词:基因簇弯曲菌
- 基于单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定性检测猪霍乱沙门菌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建立基于单基因的猪霍乱沙门菌的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RT-PCR)检测方法。方法通过对猪霍乱沙门菌基因组及其他血清型沙门菌基因组、人类基因组的生物信息学比对及普通PCR检测分析,获得猪霍乱沙门菌特有而其他细菌及人类基因组中不存在的特异基因SC1242,针对该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检测该靶基因的rRT-PCR方法,利用123株多种血清型沙门菌及非沙门菌菌株RNA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同时对猪霍乱沙门菌全血模拟标本进行敏感性检测。结果利用该方法检测20株猪霍乱沙门菌均为阳性,其余菌株均扩增阴性。对纯菌RNA检测中,rRT-PCR的最低检测限度为50 fg/反应,约为96个拷贝/反应。在以全血模拟样品提取核酸为模板的检测中,敏感性达90 cfu/ml。结论 rRT-PCR方法检测猪霍乱沙门菌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对猪霍乱沙门菌的早期诊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 高瑞红曹阳闫梅英
- 关键词:猪霍乱沙门菌
- 沙门菌常见O抗原和H抗原荧光PCR检测方法评估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评估沙门菌常见A^F血清群O抗原和H抗原荧光PCR检测方法对不同血清型沙门菌的检测效果。方法:选用不同血清型沙门菌制备模板,运用沙门菌O抗原A^F群及不同H抗原荧光PCR检测试剂盒对这些菌株进行扩增检测,分别计算不同血清型检测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检测下限、假阳性率、假阴性率、Kappa值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对7种不同沙门菌O抗原的检测灵敏度为85.71%~100.00%,特异度为66.67%~100.00%;对7种不同沙门菌H抗原的检测,H1,5及Hi-l的灵敏度不高,分别为35.71%及57.14%,但特异度均较高(87.50%~100.00%);经Fisher精确检验,除H1,5阳性检测的P>0.05(P=0.162),其余为P<0.05;C1、C2、D1、E、F血清群及H抗原1,6、1,7、g,s,t、g,m的检测结果与血清凝集结果的一致性较高(Kappa值均大于0.75),而H1,5及Hi-l的检测结果与血清凝集结果的一致性很差(Kappa值分别为0.302及0.492);试剂盒对不同O/H抗原核酸检测扩增效率较好,最低检出限为7~137608拷贝/反应。结论:除H1,5抗原外,该荧光PCR检测试剂盒对沙门菌O/H抗原不同血清型的检测效果较好,优于传统血清凝集方法,可显著提高血清型鉴定时效,有利于疾病或暴发的早期发现。
- 曹阳韩营营李杰阚飙闫梅英
- 关键词:沙门菌血清型H抗原荧光PCR
-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血清型及耐药性研究被引量:24
- 2013年
- 为调查北京、河南、天津及广西等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种类和乳房炎的流行情况,在这些地区采集了临床型乳房炎奶牛新鲜奶样82份,分离到13种110株细菌,其中大肠埃希菌2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链球菌38株。血清型研究表明,大肠埃希菌以O13、O17和O91为优势血清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血清型主要集中于Ⅵ型及复合型。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利福平耐药严重,对其他15种测试药耐药率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达81.25%以上,对其他14种测试药耐药率均低于31.30%;链球菌较上述2种细菌耐药性强,对链霉素等5种药物耐药率均高于52.60%,除万古霉素外,对其他10种药物呈不同程度耐药。3种细菌对氧氟沙星、恩诺沙星、复方新诺明和甲氧苄啶较敏感,这4种药可作为这些地区治疗奶牛乳房炎的首选药物。
- 王凤宋立汤德元张纯萍徐士新魏蕊蕊
- 关键词: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血清型耐药性
- 2006-2016年我国畜禽动物源性沙门菌血清型分布及其耐药特征被引量:30
- 2019年
- 目的了解2006—2016年我国畜禽动物来源沙门菌的血清型分布及其耐药特征,完善我国动物源性沙门菌耐药数据,为多重耐药沙门菌感染的预防控制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传统血清凝集试验,对主要来源于鸡、猪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所有实验菌株对16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依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2017版进行药敏结果判读。结果 2006—2016年776株沙门菌分为49种血清型,以肠炎沙门菌(31.57%)、德尔卑沙门菌(17.53%)和鼠伤寒沙门菌(14.82%)为主。猪和鸡源沙门菌的优势血清型分别为德尔卑沙门菌(39.15%)和肠炎沙门菌(51.62%)。沙门菌对磺胺异恶唑、链霉素和萘啶酸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73.32%、70.88%、69.59%;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10.70%;对三代头孢的敏感性较高,达92.00%以上。菌株多重耐药率达63.40%,鼠伤寒沙门菌多重耐药率最高(90.44%),次之为德尔卑沙门菌(63.24%)和肠炎沙门菌(58.78%)。结论我国主要畜禽动物源性沙门菌的多重耐药现象较严重。随着时间的推移,菌株对多数药物的耐药水平呈上升趋势,需密切关注并实时监测耐药性的变迁、播散及其对环境、人群的潜在威胁,同时加强养殖业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监管。
- 段瑶李杰阚飙闫梅英
- 关键词:沙门菌血清型耐药多重耐药
- NASBA和RPA两种等温扩增技术在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5
- 2019年
- 依赖核酸序列扩增和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是在PC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等温扩增技术。本文介绍了这两个技术的反应原理、引物探针设计原则以及优势,根据其简便、准确性好、灵敏度高、周期短的特点进一步对该技术在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予以综述及展望。
- 岳苑张建中张茂俊
- 关键词:病原菌
- 3种奶牛乳房炎链球菌的gapC基因原核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为研究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停乳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和乳房链球菌的gapC基因工程疫苗及其生物免疫活性,试验采用PCR方法扩增出停乳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和乳房链球菌的gapC基因cDNA序列,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将重组质粒pMD18-T-TRgapC、pMD18-T-WRgapC和pMD18-T-RFgapC经双酶切鉴定、测序及序列分析后,再将gapC基因亚克隆到pET-28a(+)原核表达载体上,构建停乳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和乳房链球菌的gapC基因原核表达质粒pET-28-TRgapC、pET-28-WRgapC和pET-28-RFgapC;将构建好的原核表达质粒转化至宿主菌BL21(DH3)中,诱导表达目的蛋白。表达产物经SDS-PAGE电泳、纯化、复性后经Western blot检测,得到了约38 ku的条带,与预期大小相符。说明这3种蛋白有一定的免疫原性。
- 王凤汤德元宋立宁宜宝张纯萍
- 关键词:奶牛乳房炎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原核表达免疫原性
-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空肠弯曲菌的遗传特征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为分析我国弯曲菌遗传特征,本研究根据已发表多株弯曲菌的全基因组测序特征及比对结果自行设计基因芯片,利用芯片对我国不同宿主来源菌株进行遗传特异性分析。方法根据前期基因组水平比对分析的结果,利用Combimatrix tiling Custom ArrayTM90K芯片,设计DNA芯片。芯片包含已测序菌株ICDCCJ07001、269.97、NCTC11168、81-176、81-116和RM1221共3384个CDS的探针序列,以及空肠弯曲菌耐药及致病性相关2个质粒共80个CDS的探针序列,与脂寡糖的合成相关基因簇16种共219个CDS的探针序列、荚膜多糖合成相关基因簇7种共160个CDS的所有序列。对我国不同宿主来源27株分离菌株提取DNA,利用芯片进行杂交,获得杂交信息并分析不同菌株CDS分布特征分析及聚类特点。结果中国菌株的主要变异区域主要存在于与脂寡糖、荚膜多糖合成相关的基因簇、鞭毛修饰相关的基因簇、DNA限制/修饰相关的基因簇以及空肠弯曲菌Mu样噬菌体基因簇。基因组水平不同来源菌株CDS分布的聚类结果没有发现显著的宿主归因特点,但GBS相关菌株脂寡糖合成相关基因组成具有共性特征。结论通过验证以及与过去研究的比较,本次研究中的基因芯片技术结果准确可信,本研究所用基因芯片在分析空肠弯曲菌基因多态性方面具有很好的优势,可用于弯曲菌遗传特征和重要毒力因子的分析和检测。
- 梁昊刘红莹尤元海顾一心张艾煜王敏何利华孟凡亮张建中张茂俊
- 关键词:空肠弯曲菌基因芯片
- 我国非伤寒沙门菌对多粘菌素的耐药现况及mcr-1基因携带概况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初步探究我国非伤寒沙门菌对多粘菌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不同来源404株非伤寒沙门菌对多粘菌素B及多粘菌素E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计算耐药率,推测野生沙门菌株的耐药阈值。同时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菌株携带mcr-1基因的情况。结果 404株沙门菌对多粘菌素B及E的MIC范围为≤0.125μg/ml至>16μg/ml,对多粘菌素B的MIC50、MIC90分别为1μg/ml和8μg/ml;对多粘菌素E的MIC50、MIC90分别为2μg/ml和8μg/ml。优势血清型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及德尔卑沙门菌对多粘菌素B及E的MIC值分布不同。以8μg/ml为耐药阈值判定折点,实验菌株对多粘菌素B及E的耐药率分别为10.89%和15.84%;其中食源性沙门菌、人源性沙门菌及动物源性沙门菌对多粘菌素B的耐药率分别为12.50%、17.16%和0.00%(P<0.01);对多粘菌素E的耐药率分别为8.30%、27.94%和0.78%(P<0.01)。发现7株同时耐多粘菌素及三代头孢的菌株。发现1株人源鼠伤寒沙门菌携带可转移的mcr-1基因,且该菌株产ESBLs。结论发现我国人源产ESBLs的沙门菌携带mcr-1基因。根据体外药敏结果,非伤寒沙门菌对多粘菌素B及E的耐药折点设为8μg/ml较宜。沙门菌对多粘菌素的耐药率尚处于低水平,应加强不同来源沙门菌对多粘菌素的耐药监测。
- 曹阳遇晓杰韩营营李杰阚飙闫梅英
- 关键词:多粘菌素沙门菌药物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