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2657) 作品数:10 被引量:70 H指数:5 相关作者: 李家乐 白志毅 刘晓军 韩学凯 李清清 更多>> 相关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医药卫生 更多>>
三角帆蚌生长性状和内壳色与所产无核珍珠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9 2015年 为了研究供片蚌和育珠蚌对无核珍珠质量的影响,以三角帆蚌紫色选育系F5为材料,在插植无核珍珠前,测量了供片蚌和育珠蚌的壳长、壳高、壳宽、体质量等生长性状,检测了供片蚌内壳色颜色参数L、a、b、d E。经过18个月育珠,测量了育珠蚌的壳长、壳高、壳宽、体质量,计算其特定生长率,检测了育珠蚌内壳色颜色参数L、a、b、d E,测量了育珠蚌所产无核珍珠的颜色、大小、圆度、光泽和产珠量。结果发现,供片蚌生长性状与所产无核珍珠大小、圆度和产珠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供片蚌内壳色与无核珍珠颜色相关性极显著(r=-0.400~0.376,P<0.01),供片蚌d E值越大所产紫色珍珠比例越高、d E值越小所产白色珍珠比例越高。育珠蚌特定生长率与所产无核珍珠大小、光泽和产珠量相关性极显著(r=0.237~0.516,P<0.01),相关程度为体重>壳长>壳宽>壳高,育珠蚌特定生长率与所产无核珍珠圆度相关性极显著(r=-0.284^-0.256,P<0.01),相关程度为壳长>体质量>壳宽>壳高。育珠蚌内壳色与所产无核珍珠颜色、大小、圆度、光泽和产珠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综合各性状相关性分析,改良供片蚌内壳色可以改良珍珠颜色,改良育珠蚌的生长性状可以改良珍珠大小、光泽、圆度和产珠量。 李清清 白志毅 刘晓军 韩学凯 罗红瑞 董绍建 李家乐关键词:三角帆蚌 生长性状 Hic74,a novel alanine and glycine rich matrix protein related to nacreous layer formation in the mollusc Hyriopsis cumingii 被引量:6 2017年 Organic matrix protein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biomineralization of mollusc shells.We have identified and characterized a novel matrix protein,namely hic74,isolated from the mantle of the freshwater mussel Hyriopsis cumingii.The hic74 gene encodes a 850 amino acid protein that is rich in alanine(ala,30.8%),glycine(gly,25.8%)and serine(ser,10.6%),with ala mainly existing in poly-ala forms within the ala/gly-rich regions.Quantitative PCR expression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hic74 was specifically amplified from the mantle and in situ hybridization showed a strong signal in the epithelial cells in the pallial region of the mantle.Lower levels of expression were detected during the early stages of pearl sac formation but increased and remained constant during nacreous layer formation suggesting that hic74 might be involved in this process. Xiaojun Liu Can Jin Leiming Wu Shaojian Dong Shimei Zeng Jiale Li关键词:PEARL BIOMINERALIZATION 三角帆蚌四核苷酸重复微卫星的开发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014年 用磁珠富集法和生物素标记(ATAC)5为探针构建了三角帆蚌基因微卫星富集文库。利用PrimerSelect软件对得到的微卫星序列进行引物设计并合成得到43对引物,初筛后发现有20对引物可以扩增出稳定、清晰的目的产物带。荧光标记这20对引物,然后用36只洞庭湖三角帆蚌扩增,发现17对引物呈现多态性。17个微卫星位点等位基因数的范围为6-28。期望杂合度(He)、观测杂合度(Ho)的范围分别为0.677 6-0.946 4、0.638 9-1.000 0。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630-0.929之间。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其中有12个微卫星位点满足Hardy-Weinberg平衡条件。与本实验室之前开发的二核苷酸重复微卫星相比,该17对四核甘酸重复微卫星具有更高多态性,且更易于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传统方法分析基因型,有利于节约成本,从而为三角帆蚌群体遗传分析、亲子鉴定等技术提供了准确、价格低廉的微卫星标记。 韩学凯 李家乐 王照旗 白志毅关键词:三角帆蚌 微卫星 多态性 三角帆蚌紫色选育系1龄阶段内壳色及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被引量:31 2014年 采用群体选育辅助种内群体间杂交选育的方法,以内壳色、体质量作为选育性状,经过连续4代的选育获得了紫色选育系F4。本实验以F4为亲本进行繁殖,利用6对微卫星标记,对15个同批繁育的F4母蚌的1龄后代进行亲子鉴定,鉴别出了来自12个父本、15个母本的42个全同胞家系,使用ASREML软件的约束极大似然法对三角帆蚌内壳色及生长性状进行了遗传参数分析。结果显示,内壳色颜色参数L^*、a^*、b^*、dE*的遗传力分别为0.31±0.22、0.11±0.08、0.36±0.18、0.29±0.19,L^*、a^*、b^*之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均较低,范围为0.08-0.47和0.04-0.32,L^*与dE*相关性最大,遗传相关为-0.94±0.06,表型相关为-0.96±0.01;生长性状壳长、壳高、壳宽、体质量和壳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24±0.19、0.37±0.27、0.26±0.16、0.26±0.17、0.31±0.19,各性状间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均为正相关,分别为0.71-0.92、0.66-0.94;颜色参数与生长性状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均很低,为0.02-0.18。三角帆蚌紫色选育系1龄阶段内壳色和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多为中高水平,对其继续进行遗传改良预期能够获得良好遗传进展。内壳色与生长性状的相关度很低,无法实现相互选择,体质量与其他生长性状相关均较紧密,表明将内壳色、体质量作为目标性状进行同步选育的方法合理,可实现同时改良壳色及生长性能的目的。 王照旗 韩学凯 白志毅 李家乐关键词:三角帆蚌 生长性状 亲子鉴定 中国淡水珍珠种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6 2014年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淡水珍珠生产国,其产业和种业发展分为4个时期,本文综述了不同时期产业和种业发展特点。第一发展时期,产业规模迅速发展,天然水域苗种供不应求,淡水珍珠蚌种质资源破坏严重;第二发展时期,突破淡水珍珠蚌人工繁殖技术,确定三角帆蚌与褶纹冠蚌为我国最佳淡水育珠蚌,淡水珍珠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第三发展时期,民营珍珠企业发展迅速,促进淡水珍珠养殖和苗种生产商业化,淡水珍珠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08年至今,进入提高珍珠产量向提高珍珠质量转型期。目前,淡水珍珠蚌苗种生产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农户自繁自养模式仍占较高比重,苗种生产工业化程度较低。在种质创新与利用方面,种质资源评价、杂交育种和选择育种等工作逐步开展,但现代育种技术应用率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突出。最后,根据现代水产种业发展要求,展望了我国淡水珍珠种业现代化、商品化和多元化发展趋势,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推动淡水珍珠种业乃至产业发展。 白志毅 汪桂玲 刘晓军 李家乐关键词:淡水珍珠 种业 种质资源 新品种培育 种苗生产 三角帆蚌HcCUBDC基因cDNA的全长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2 2015年 为寻找珍珠层颜色形成相关基因,以转录组文库中标注的序列为模板,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方法,获得了三角帆蚌HcCUBDC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共5 158 bp,开放阅读框(ORF)1 920 bp,编码639个氨基酸,5'端非编码区576 bp,3'端非编码区2 662 bp,Gen Bank登录号为KP067952。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三角帆蚌HcCUBDC蛋白含有一个由19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和4个CUB结构域,但未能比对上已知的蛋白。经荧光定量PCR检测,HcCUBDC基因在紫色和白色蚌前端缘膜、后端缘膜、中央膜、鳃、斧足、肝胰腺、肠和肾8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并且都是肝胰腺中表达量最低。在紫色蚌中,后端缘膜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前端缘膜;在白色蚌中,前端和后端缘膜之间表达差异不显著。HcCUBDC基因在紫色蚌后端缘膜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白色蚌,在紫色和白色蚌前端缘膜中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外套膜原位杂交结果显示,HcCUBDC基因主要在缘膜外上皮细胞中表达。研究表明,HcCUBDC基因在三角帆蚌贝壳珍珠层颜色形成中发挥作用,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基因在珍珠颜色形成过程中的功能及其调控机理提供基础资料。 罗红瑞 白志毅 刘晓军 李清清 董绍建 曾仕梅 李家乐关键词:三角帆蚌 序列克隆 三角帆蚌F_5壳色及生长性状选育效果评价 被引量:8 2016年 以选育系紫色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F_4和非选育系三角帆蚌为亲本建立后代家系群体,比较选育组与对照组贝壳珍珠质颜色和生长性状,以评价F5贝壳珍珠质层颜色与生长性能选育效果。结果显示,选育组明度L*、饱和度C*、色差值d E*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选育组明度L*比对照组低17.13%,饱和度C*高于对照组20.55%,色差值d E*高于对照组22.56%,表明选育组贝壳珍珠质层颜色较对照组颜色更深,色彩更丰富。选育组左右两侧贝壳珍珠质层颜色参数–L*、d E*从前端至后端逐渐增大,表明贝壳珍珠质层颜色逐渐加深,对照组前端至后端变化规律与其不同。选育组与对照组左右贝壳相同位置处,贝壳珍珠质层颜色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选育组各生长性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壳长、壳高、壳宽、体重分别高于对照组12.30%、9.95%、8.60%、36.34%。对贝壳珍珠质层颜色参数与生长指标综合评定值联合分析发现,B2、B4、B5、B6、B3家系最优,贝壳珍珠质层颜色深,并具有较强生长优势,可用于进一步选育与推广。通过对贝壳珍珠质层颜色和生长性状相关性分析发现,选育组内壳珍珠质层各颜色参数与生长性状之间相关系数较低,相关程度极弱,无法通过生长性状间接选择贝壳珍珠质颜色。 吴雷明 白志毅 刘晓军 李清清 殷浩 李家乐关键词:三角帆蚌 生长性状 育种值 三角帆蚌HcTyr基因内壳色性状相关SNP筛选及图谱定位 被引量:4 2017年 为研究三角帆蚌HcTyr基因与内壳色性状的相关性,本实验根据已分离的三角帆蚌HcTyr基因进行引物设计和片段扩增,并用144只三角帆蚌对其多态性进行筛选和验证,卡方检验分析了SNP位点和三角帆蚌内壳色相关性,并对HcTyr基因进行了图谱定位。结果显示,在HcTyr基因上筛选出8个SNP位点,其中有7个SNP位点与三角帆蚌内壳色L、a及d E呈显著相关性,用这7个SNP位点做单倍型构建和分析,发现Ⅱ、Ⅲ及Ⅳ这3种单倍型在白色群体中出现的频率极显著高于在紫色群体中出现的频率,而Ⅴ和Ⅶ这2两种单倍型在紫色群体中出现的频率极显著高于白色群体。进一步在商业养殖群体中验证发现,Ⅳ和Ⅶ这2种单倍型可分别作为白色和紫色群体的优势单倍型。研究表明,三角帆蚌HcTyr基因可作为内壳色相关的候选基因,其部分SNP位点可用于三角帆蚌分子辅助育种。另外本实验还将HcTyr基因定位在三角帆蚌LG16连锁群上,这为进一步解析该基因调控珍珠颜色形成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韩学凯 陈夏君 白志毅 刘晓军 李家乐关键词:三角帆蚌 基因定位 珍珠蚌5个群体不同阶段生长性能及外部形态变异分析 被引量:3 2017年 采用温室大棚早繁技术,获得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选育群体、武义养殖群体、鄱阳湖、洞庭湖野生群体,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i)养殖群体的子代,对1龄和2龄蚌的生长性能进行分析,并利用三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1龄蚌外部形态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珍珠蚌5个群体的养殖性能由高到低为:池蝶蚌群体>选育群体>鄱阳湖群体>洞庭湖群体>养殖群体。生长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与体质量相关程度由大到小为:壳长、壳宽和壳高。1龄时,影响珍珠蚌体质量的生长指标主要为壳长,2龄时,为壳长和壳宽。珍珠蚌生长后期壳宽对体重的影响比重加大,壳高与体重的相关性降低。三种多元分析结果显示,1龄时,池蝶蚌群体与鄱阳湖群体、洞庭湖群体以及养殖群体的外部形态存在较大的相似性,综合判别率较低,选育群体外部形态较前四者存在明显差异。 吴雷明 白志毅 刘晓军 金参 殷浩 李家乐三角帆蚌微卫星多重PCR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1 2016年 为了提高三角帆蚌微卫星分析效率,从已开发的微卫星标记中构建了三组四重PCR,并将稳定的多重PCR体系用于56个三角帆蚌紫色选育系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18.75,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9.010,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857,平均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809和0.876,香农多样性指数为2.422。运用Cervus v3.0软件对3个三角帆蚌全同胞家系共114个个体进行亲子鉴定,结果显示,使用该3组微卫星多重PCR体系进行亲子鉴定准确率为100%。该三角帆蚌微卫星多重PCR应用于三角帆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亲子鉴定和家系管理等,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实验成本。 殷浩 白志毅 韩学凯 李家乐关键词:三角帆蚌 微卫星 多重PCR 亲子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