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120099)

作品数:12 被引量:124H指数:7
相关作者:胡健民施炜公王斌董树文汤良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土资源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篇断裂带
  • 4篇新生代
  • 4篇盆地
  • 4篇裂带
  • 3篇更新世
  • 2篇东北缘
  • 2篇青藏高原
  • 2篇青藏高原东北...
  • 2篇晚更新世
  • 2篇北缘
  • 1篇地段
  • 1篇地质
  • 1篇地质研究
  • 1篇断层
  • 1篇新构造
  • 1篇新生代构造
  • 1篇盐矿
  • 1篇盐矿物
  • 1篇沂沭断裂带
  • 1篇应力场

机构

  • 8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化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福州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静冈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京都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水电工程...
  • 1篇广东省地质过...

作者

  • 3篇施炜
  • 3篇胡健民
  • 2篇董树文
  • 2篇杨勇
  • 2篇谢大庆
  • 2篇汤良杰
  • 2篇公王斌
  • 1篇饶刚
  • 1篇黎敦朋
  • 1篇戴黎明
  • 1篇章桂芳
  • 1篇李三忠
  • 1篇郭玲莉
  • 1篇索艳慧
  • 1篇陈兴强
  • 1篇陈鹏
  • 1篇李利波
  • 1篇肖爱芳
  • 1篇刘洋
  • 1篇林爱明

传媒

  • 4篇地学前缘
  • 1篇地球学报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ASTER数据的烃蚀变信息增强与提取被引量:2
2014年
烃类微渗漏蚀变信息是地下深部油气藏储层在地表和近地表的直观证据,通过遥感图像进行烃蚀变解译是遥感油气勘探中的一项高效、快速和安全的新技术。该研究采用ASTER近红外数据,以烃渗漏蚀变产生的碳酸盐矿物为目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密度分割和假彩色合成等信息增强和提取方法,获得了1589-PC3、1689-PC3、1348-PC3和5689-PC2等四个对碳酸盐具有较好增强效果的主成分因子,以X+2σ为阈值,从4幅主成分因子图像上提取了碳酸盐区域,并根据叠合结果划分为一级富集区和二级富集区。结果显示碳酸盐富集与展布结果与该区的地层分布紧密相关,与已有研究的解译结果较为一致。
章桂芳王远华郑卓
关键词:ASTER碳酸盐矿物
郯庐断裂带对鲁西隆升过程的影响: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被引量:24
2016年
郯庐断裂带(TLFZ)是一条贯穿华北的NNE向巨型断裂带。新生代以来,在郯庐断裂带的两侧及其内部发生了显著的伸展构造变形,形成了泰安-莱芜-蒙阴NW向断陷盆地群,并使鲁西块体发生了急剧的陆内伸展隆升。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在鲁西沂山、徂徕山和蒙山三处进行了大量的样品采集,总计完成了25个样品的测试,获得了一系列新的磷灰石裂变径迹(AFT)年代学结果。结合前人已发表的裂变径迹结果,对鲁西地区新生代与伸展变形有关的剥露-隆升作用的时空分布特征、隆升剥露模式及隆升幅度进行分析,并揭示郯庐断裂带在鲁西新生代热隆升过程中的影响。主要认识有:1)新生代以来,鲁西主要经历了始新世-早渐新世和新近纪以来两期快速剥露-隆升阶段。2)始新世-早渐新世主要表现为幕式差异性快速剥露-隆升,鲁西南受NW向断层控制形成向北、向东的掀斜抬升作用,鲁西北受NE向断裂控制,形成向北、向西的掀斜抬升作用。新近纪以来,进入相对低速区域性剥露-隆升阶段。3)AFT模拟显示,与始新世-早渐新世的幕式快速剥露-隆升相比,中新世以来,鲁西剥露-隆升速率相对减小,但剥蚀量剥露-抬升量较大。故鲁西整体抬升于中新世以来。4)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新生代以来,鲁西宏观上受郯庐断裂带伸展活动影响,越靠近郯庐断裂带剥蚀量越大,局部受NW或NE向断裂控制。
许立青李三忠郭玲莉索艳慧曹现志戴黎明王鹏程惠格格
关键词:磷灰石裂变径迹新生代郯庐断裂带
主要活动构造带关键地段区域地质专项调查
2017年
1项目总体目标任务在系统收集、整理、分析现有主要活动构造带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GPS、RS与GIS技术,针对我国主要活动构造带开展详细的野外调查,以地球系统科学观为指导,整合相关研究成果,开展专题性成果集成研究,提升相应研究区的活动构造研究整体水平。同时,编制相关系列图件,并建立数据库,从而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基础地质信息和提高我国基础地质研究水半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与资料。
关键词:活动构造带区域地质地段基础地质研究GIS技术
华北临汾盆地中部柴庄上新世—更新世剖面沉积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7
2016年
临汾盆地位于华北克拉通汾渭地堑系中南部,是典型的受控于北东—南西向和近东西向正断层的晚新生代断陷盆地。沉积相、古水流和重矿物综合分析表明,盆地中部的柴庄新生界剖面除顶部的风成黄土之外,可以划分为3个岩性段,分别具有不同的物源,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构造背景。第一岩性段为上新统(5.0-2.6 Ma),冲积扇和风成红黏土沉积,冲积扇碎屑物源为盆地周缘的灰岩等沉积岩类;第二岩性段为更新统下部(2.6-1.0 Ma),三角洲相沉积,沉积物来自盆地南缘中条山北部和东缘太行山西部的太古宇—下元古界的花岗片麻岩和片麻岩、上元古界—古生界的碳酸盐岩、中生界的陆源碎屑岩及少量不同时代的花岗岩;第三段为更新统中上部(〈1.0 Ma),河流相沉积,主要物源为盆地北东缘太行山的花岗岩类、少量沉积岩和变质岩。结合区域应力演化过程认为,距今5.0-2.6 Ma期间,受北西—南东向伸展作用影响,北东—南西向正断层为盆地的主控断层;距今2.6-1.0 Ma时期,主要受到北东—南西伸展应力的影响,近东西向断层开始活动;距今1.0 Ma以来,沉积环境由三角洲和湖泊相转为河流相沉积,指示盆地发育的减弱,可能与后一期伸展应力的减弱有关。上述结果表明,受青藏高原向北东扩展的影响,汾渭地堑系至少经历了中新世晚期—上新世早期(〉5 Ma)、2.6 Ma和1.0 Ma等主要构造转换时代。
陈兴强施炜胡健民董树文
关键词:临汾盆地沉积相新构造
青藏高原东北缘牛首山-罗山断裂带新生代构造变形与演化被引量:28
2013年
牛首山—罗山断裂带分隔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和鄂尔多斯地块两大构造单元,是青藏高原东北缘最外缘的一条断裂带。通过断裂带内详细的构造变形测量,结合区域构造分析与筛分,获得新生代4期构造应力场。通过年代学的初步研究,提出牛首山—罗山断裂带新生代构造演化序列,即:始新世末—渐新世近N-S向挤压逆冲变形、中新世晚期—上新世NW SE向挤压与左行走滑活动、上新世末—中更新世NNE SSW向挤压与右行走滑活动、晚更新世以来近E-W向挤压与伸展构造。其中强烈的构造变形起始于中新世晚期,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边界扩展在中新世晚期已经到达该断裂带。研究结果表明,牛首山—罗山断裂带在不同阶段的构造演化过程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及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密切相关,同时记录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向外侧扩展和鄂尔多斯地块新生代构造转换的构造过程。
陈虹胡健民公王斌李利波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应力场
从水系的分布形态探讨沂沭断裂带的运动特征被引量:14
2013年
郯城—庐江断裂带是纵贯中国大陆东部,长达2 000km以上的大断裂带。该研究利用DEM数据和ETM,以及谷歌卫星影像来分析郯城—庐江断裂带中段的沂沭断裂带周边的水系的几何分布形态特征。三维卫星图像解译和野外调查的结果显示:(1)沿断裂带周边发育的水系的几何分布形态主要受由F1—F44条主要断层所组成的沂沭断裂带构造所制约;(2)沿断裂带发育的水系不具有典型的走滑断层的系统化的同步转折和位错的变形特征;(3)沂沭断裂带东侧的F1和F2断裂是现今的活动断裂,而F3和F4断裂在第四纪基本没有明显的活动迹象;(4)F1和F2断裂以垂向运动为主,具有高角度的逆断层或正断层的运动特征。该研究结果显示沿断裂发育的水系地貌和几何分布特征可作为评价断裂的活动性和运动特征的地貌标志。
林爱明饶刚闫兵
关键词:沂沭断裂带
河套盆地西缘山前低台地沉积特征对“吉兰泰-河套”古湖消退过程及其控制因素的指示意义被引量:17
2013年
河套盆地西缘与北缘发育一系列山前台地,台地沉积物记录了盆地环境变化。高台地沉积物记录了"吉兰泰—河套"古大湖形成过程,而低台地记录了古大湖的消退过程。盆地东部与西部低台地沉积特征不同,东部低台地由全新世冲洪积物组成,西部狼山山前低台地由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14 C年龄(15 260±60)a cal BP与(9 810±40)a cal BP)湖相沉积组成。低台地沉积特征及测年结果表明,1.5万年至1.0万年前后,河套盆地东部湖泊消失,而西部仍发育湖泊,古湖经历了自东向西的退却过程。古湖消退受盆地周缘断裂活动的差异性控制,1.5万年至1.0万年前后,盆地周缘断裂活动性总体上东强西弱,东部大青山山前断裂活动速率较高,大量碎屑物质进入盆地,呼和坳陷湖泊萎缩甚至消失,西部狼山山前断裂活动速率较低,进入盆地碎屑物质较少,临河坳陷大部分地区发育湖泊。
公王斌胡健民李振宏吴素娟刘洋阎纪元
关键词:河套盆地湖相沉积
西安市临潼—长安断裂带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性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临潼—长安活动断裂带是渭河盆地内部西安凹陷与骊山凸起之间一条重要的活动断裂带,由2条次级断层组成,以灞河、皂河为界划分为北东、中、南西3段,前人对晚更新世以来的断裂的活动性存在2种不同的认识。为了确定临潼—长安断裂带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性,文中以黄土S1、L1S和S0为确定垂直位移的标志和年代标尺,通过DEM地貌分析、断层露头调查,结合地壳形变资料,分析得出临潼—长安断裂带北东段晚更新世以来断裂活动性强,中段活动性其次,南西段活动性弱,与DEM显示的现今临潼—长安活动断裂带上下盘的地貌差异有很好的吻合性。
黎敦朋杜建军马寅生肖爱芳
关键词:DEM
华北晚中生代构造演化过程——根据太行山北部盆地沉积记录被引量:13
2016年
太行山北部地区处于燕山山脉和太行山山脉的交汇处,其侏罗纪—白垩纪叠加盆地发育过程记录了东西向盆地向北东向盆地转化过程,对刻画华北晚中生代陆内变形过程及其动力学背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太行山北部草沟堡盆地和招柏盆地为例,在盆地基本构造格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沉积物物源分析、盆地原型再造等沉积学方法,结合岩浆岩同位素年代学数据,提出太行山北部晚中生代构造演化过程,主要经历四个发展演化阶段,包括中侏罗世晚期近南北向构造挤压与挠曲盆地发育、晚侏罗世近南北向弱伸展作用与壳源火山喷发、晚侏罗世末期—早白垩世早期北西—南东向构造挤压与前陆盆地形成、早白垩世北西—南东向伸展作用与幔源火山作用。构造体制转变本质上是动力学体系的转变,在中晚侏罗世东亚大陆多向汇聚体系之下,太行山北部经历的多期构造叠加和盆地叠置过程折射了蒙古—鄂霍茨克构造体系向滨太平洋构造体系的转化过程。
王永超董树文施炜岑敏李江瑜
关键词:晚中生代
塔里木盆地雅克拉断凸断裂差异变形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被引量:8
2018年
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研究了雅克拉断凸断裂差异活动特征,探讨其控制因素。受控于白垩系厚层泥岩和新近系吉迪克组膏盐岩,雅克拉断裂构造的发育具有明显的分层性:下构造层发育大型的基底卷入型逆冲断裂,中构造层发育呈雁列式密集分布的张扭性断层,上构造层发育盖层滑脱型逆冲断层。自下而上断裂构造变形强度逐渐减弱。雅克拉断凸断裂构造的演化经历了晚古生代逆冲断裂发育阶段、中生代逆冲断裂复活调整阶段、新近纪早期张扭性断裂发育阶段、新近纪晚期滑脱型逆冲断裂发育阶段等4个关键阶段。晚古生代的断裂活动与北昆仑洋和南天山洋闭合引起的周缘地体与塔里木地块的碰撞拼合相关,中生代和新生代的断裂活动是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在塔里木盆地内的构造响应。
杨勇汤良杰刁新东谢大庆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