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EAA070250)
-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4
- 相关作者:王澍谢延龙柳海民林丹杨进更多>>
-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从唯方法论主义到问题与方法论的统一——改革开放30年教育学方法论研究的知识论立场探寻被引量:6
- 2011年
- 改革开放30年来,教育学方法论研究取得了巨大的理论成就,研究者以研究范式问题作为争论的焦点探讨了教育学的理论前提,以学科独立性问题作为争论的焦点深化了教育学发展的学科意识,以多元化方法论的启示拓展了教育学发展的理论资源。但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唯方法论主义的研究倾向,造成方法论与问题的断裂。教育学方法论研究的恰当知识论立场是问题意识和后果意识,即遵循方法论研究的本体论立场、问题具有方法论研究的逻辑先在性、在问题的解决中检验方法论的有限性和有效性。
- 王澍柳海民
- 关键词:教育学方法论
- 现实反思与理想图景:论我国教育知识生产被引量:4
- 2009年
- 我国教育知识生产存在三个方面不足:教育研究者的领地与实践者的缺席;基础主义、二元论认知模式的支配与教育知识乡愁气息的消弭;规划式生产制度的宰制与自主性的泯灭。走出我国教育知识生产面临的困境,需在三个方面作出努力:让教师成为教育知识生产者;反基础主义与建构交往认知模式;走向教育知识学术自主式生产制度。
- 谢延龙王澍
- 关键词:知识教育知识知识生产
- 现实反思与理想图景:论我国教育知识生产被引量:6
- 2009年
- 我国教育知识生产存在着三个方面的不足:只是教育研究者的"领地",而实践有所"空场";受基础主义、二元论认知模式"支配",教育知识的"乡愁气息"消弭;受规划式生产制度"宰制",自主性泯灭。我国的教育知识生产要走出困境,需在三个方面做出努力:让教师成为教育知识生产者;建构反基础主义与交往认知模式;建立教育知识学术自主式生产制度。
- 谢延龙王澍
- 关键词:知识教育知识知识生产
- 影响最深刻的一件事——对高中阶段道德教育状况调查与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本文以138名师范大学的师范生"高中阶段影响自己道德最深刻的一件事"的描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这些道德事件的性质、道德影响的来源、事件主题等因素。通过对事件的整体分析和调查结果解读,本研究发现高中生的道德结构、影响他们道德观念的因素、接受道德教育的方式以及克服道德弱点四个方面存在着显著的特征,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 王澍林丹
- 关键词:高中生道德教育
- 教育学视角下的学校规训与纪律教育被引量:3
- 2010年
- 纪律之于人的发展十分重要,是学校教育的必要手段和重要任务;学校一般在知、情、行三方面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然而其中却存在着通过灌输、诱惑、惩罚等手段规训学生,混淆纪律教育和规训的现象。因此,必须对纪律教育和规训进行区分,通过引导学生建立规则、累积学生的积极情感经历和扭转对学生的人性假设,真正实现对学生的纪律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 王澍杨进
- 关键词:纪律纪律教育
- 从普遍理性的诉求到情境理性的遵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校教育实践的后现代倾向评析被引量:2
- 2011年
- 中国学校教育实践普遍理性诉求的表现可概括为:注重普遍性知识的教学,学校教育教学过程呈现工厂模式,以及相信普遍理性必然使学校教育不断取得进步。这种普遍理性的诉求给我国学校教育带来不能承担之重,导致学校教育忽视知识的生存论意义,窒息了人的创造性,并导致人自身问题意识的丧失。而遵循情境理性则带来了转机,我国学校教育实践开始关注知识的生存论意义,尊重教育的情境性,找寻能够对实践发生作用的理论。这种转变的原因主要是后现代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以及我们中国人自身问题意识和实践关怀意识的增强。
- 王澍
- 关键词:学校教育实践教育变革后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