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08s010201)
- 作品数:3 被引量:54H指数:3
- 相关作者:李永梅张怀志张维理王自林张燕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项目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滇池流域农田径流磷素流失的土壤影响因子被引量:19
- 2011年
- 试验采用田间原位模拟降雨并结合多元线性回归(逐步)的统计分析方法,分别在滇池流域的6个点位研究旱季和雨季农田土壤的理化性质与径流中磷素流失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旱季和雨季进行的田间原位模拟降雨的平均产流起始时间、产流历时、产流量和平均出水速度均无显著的差异。旱季径流的产流强度曲线比雨季波动大;2次试验中,质地为砂质粘壤土的大渔乡元宝村(C-2)点的初始产流强度和平均产流强度均最大。土壤孔隙度与降雨平均入渗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332*,n=12);0-5 cm的土壤速效磷(Olsen-P)含量与地表径流中总磷(TP)、水溶性的总磷(DTP)和水溶性正磷酸盐(DRP)及颗粒态磷(PP)的流失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是影响磷素流失的最重要因子,且0-5 cm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径流中TP、DTP和DRP的流失量呈负相关;0-5 cm,5-20 cm的土壤含水量皆与TP、DTP、DRP和PP流失量呈负相关;土壤pH与DTP流失量呈正相关,与颗粒态磷(PP)流失量呈负相关。
- 张燕李永梅张怀志张维理
- 关键词:土壤理化性质径流磷流失
- 滇池流域农田土壤氮素流失影响因子研究被引量:9
- 2012年
- 本试验采用田间原位模拟降雨并结合多元线性回归(逐步)的统计分析方法,分别在滇池流域的6个点位研究了旱季和雨季农田土壤的理化性质与氮素流失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点位进行的模拟降雨的产流起始时间、产流历时和平均出水速度,在径流和渗漏两种流失方式下差异显著;两次径流试验中,质地为砂质黏壤土的C-2点(大渔乡元宝村)的初始产流强度和平均产流强度均最大。渗漏是氮素流失的主要方式,流失的形态主要是与NO3--N为主。土壤的孔隙度与降雨平均入渗率呈显著正相关,与径流中总氮(TN)和铵态氮(NH4+-N)的流失量呈负相关。0~20 cm的土壤硝态氮含量与地表径流和渗漏中总氮(TN)、硝态氮(NO3--N)的流失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是影响氮素流失的最重要因子,且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氮素的流失量呈正相关,土壤pH、5~20 cm的土壤含水量均与TN及NO3--N的流失量呈负相关。0~5 cm土壤铵态氮与NH4+-N的流失量呈正相关。
- 张燕王自林李永梅张怀志张维理
- 关键词:土壤理化性质氮流失
- 滇池流域原位模拟降雨条件下不同土壤质地磷素流失差异研究被引量:31
- 2010年
- 在滇池流域的设施大棚和露地两种土地利用类型上,选择粉砂质壤土、粘壤土、砂质粘土、壤质粘土等4种典型土壤质地,应用原位模拟人工降雨设备,对地表径流和渗漏的流失过程以及水中的总磷(TP)、水溶性总磷(DTP)和溶解性正磷酸盐(DRP)的浓度、流失量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模拟降雨量为80 mm,雨强采用40 mm/h以模拟渗漏流失过程和120 mm/h以模拟径流流失过程。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壤质地下,壤质粘土在两种流失方式下都极易发生养分流失,而砂质土的径流量和渗漏量较高,养分流失风险增加;壤质粘土的TP流失浓度和流失量高,而砂质土的DTP、DRP流失浓度和流失量高;在两种不同流失方式下,径流比渗漏初始产流时间早,产流历时短;而且径流是磷素流失的主要途径,砂质壤土、粘壤土、壤质粘土(露地)径流水中的TP、DTP、DRP流失浓度和流失量要高于渗漏,但砂质粘土和壤质粘土(大棚)的渗漏流失量较高。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露地比大棚更易发生径流流失,且土壤磷素流失多以泥砂结合态的PP为主要流失形态,而砂质粘土和壤质粘土(大棚)以水溶性总磷(DTP)为磷素流失的主要流失形态;在本研究区域内,土壤速效磷含量已经高达272.38 mg/kg,远远超过了作物适宜生长的土壤速效磷含量,也超过了土壤磷素淋溶的临界值,因此,滇池流域土壤磷素向下淋溶的趋势对地下水的富营养化造成了巨大威胁。
- 曹雪艳李永梅张怀志张维理王自林
- 关键词:滇池流域模拟降雨土壤质地磷素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