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06Z3-E0401)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刘晓力朱红倩张嵩杜庆锋许娜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白血
  • 3篇遗传学
  • 3篇白血病
  • 2篇蛋白
  • 2篇伊马替尼
  • 2篇髓样
  • 2篇细胞
  • 2篇慢性
  • 2篇急变
  • 2篇分子
  • 1篇血症
  • 1篇异基因
  • 1篇异基因造血干...
  • 1篇异基因造血干...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巨球蛋...
  • 1篇原位
  • 1篇原位杂交
  • 1篇造血
  • 1篇造血干

机构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贵州省人民医...

作者

  • 5篇刘晓力
  • 4篇杜庆锋
  • 4篇张嵩
  • 4篇朱红倩
  • 2篇周淑芸
  • 2篇刘志
  • 2篇许娜
  • 2篇宋兰林
  • 1篇孟凡义
  • 1篇刘启发
  • 1篇易正山
  • 1篇王霜
  • 1篇钟敏
  • 1篇欧阳凌云
  • 1篇姚峰
  • 1篇李荣
  • 1篇龚峻梅
  • 1篇杨柳

传媒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4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分析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诊断和微小残留病(MRD)监测中,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的应用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染色体G显带、FISH和RQ-PCR技术对46例CML初发慢性期(CP)患者进行核型分析、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并对伊马替尼、羟基脲和干扰素治疗后进行追踪观察。结果①46例CML初发患者Ph染色体均为阳性,其中1例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FISH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均阳性,阳性细胞平均数为(92.20±7.80)%;RQ-PCR检测BCR-ABL/ABL的平均值(68.18±26.67)%。②46例患者随访时间6~24个月,其中17例采用伊马替尼治疗,27例羟基脲治疗,2例干扰素治疗。随访期间,7例出现附加染色体异常,同时FISH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均为阳性(82%~1.0%),RQ-PCR检测BCR-ABL/ABL值为(51.10±16.30)%,并于0~12个月内进入加速期或急变期。其余39例患者(包括伊马替尼治疗组16例,羟基脲和干扰素治疗组29例),伊马替尼治疗组FISH检测仅4例为阳性(1.0%~5.0%),RQ-PCR检测BCR-ABL/ABL转录本相对平均值(0.10±0.08)%,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羟基脲和干扰素治疗组FISH检测均阳性(79%~100%),BCR-ABL/ABL转录本相对平均值(53.65±12.60)%,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善。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FISH、RQ-PCR能够有效提高CML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后MRD的监测水平。
朱红倩刘晓力杜庆锋宋兰林杨柳张嵩龚峻梅欧阳凌云
关键词:白血病髓样慢性原位杂交聚合酶链反应
59例BCR/ABL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
2009年
目的研究分析BCR/ABL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R/ABL+-ALL)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筛选可能影响临床疗效的相关预后因素。方法我院2001年1月至2008年5月荧光原位杂交检查确诊为原发BCR/ABL+-ALL59例,经VDLP±Ara-C方案诱导化疗,化疗不缓解者或准备移植者给予伊马替尼治疗,其中接受伊马替尼联合治疗17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16例。结果59例BCR/ABL+-ALL患者中位年龄32(3~69)岁,经第1疗程诱导治疗后获CR共32例(54.2%)。外周血白细胞计数<30×109/L、30~99.9×109/L和≥100×109/L的CR率分别是75.0%(18/24例)、56.3%(9/15例)和26.3%(5/19例)(P=0.006),2年总生存率(OS)分别是24.7%、22.5%和21.1%(P=0.180)。FAB分型:L1、L2、急性混合性白血病的CR率分别是66.7%(6/9例)、63.2%(24/38例)和22.2%(2/9例)(P=0.029),2年OS分别是22.2%、27.0%和22.0%(P=0.623)。免疫分型:单纯ALL、伴髓系抗原表达ALL、急性混合性白血病的CR率分别是61.1%(11/18例)、60.6%(20/33例)和12.5%(1/8例)(P=0.039),2年OS分别是22.7%、21.0%和18.8%(P=0.643)。染色体核型:正常核型、单纯t(9;22)、Ph+伴附加染色体异常的CR率分别是71.4%(5/7例)、70.8%(17/24例)和37.5%(9/24例)(P=0.046),2年OS分别是42.9%、34.0%和7.3%(P=0.000)。是否合并败血症的2年OS分别是5.0%和36.0%(P=0.005)。含伊马替尼治疗组与不含伊马替尼治疗组、接受allo-HSCT治疗组和仅化疗组的2年OS分别是48.0%和11.2%(P=0.001)、54.2%和8.5%(P=0.000)。结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0×109/L、形态学或免疫学类型为急性混合性白血病、Ph+伴附加染色体异常对BCR/ABL+-ALL的疗效有一定的负性影响,Ph+伴附加染色体异常、合并败血症者生存期短,伊马替尼联合治疗和allo-HSCT均可延长BCR/ABL+-ALL的生存期。
刘志刘晓力杜庆锋许娜钟敏宋兰林易正山刘启发孟凡义周淑芸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R/ABL伊马替尼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慢性髓系白血病急变相关蛋白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筛选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急变相关蛋白,探讨CML急变的转化机制。方法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急变期和慢性期CML患者骨髓细胞的全部蛋白质,以ImageMaster 2D Platinum 5.0图像分析软件比较慢性期和急变期患者的蛋白凝胶图谱,找出差异蛋白质点。通过质谱分析差异表达蛋白质点,获得肽质量指纹图谱,于SWISS-PROT/TrEMBL数据库查询鉴定。采用Western 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在蛋白和mRNA水平进一步验证。结果与慢性期CML患者比较,急变期患者有13个蛋白质点表达降低,23个蛋白质点表达升高。选取20个差异蛋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其中15个蛋白质点比较明确。选取在急变期患者中高表达的3个蛋白质点不均一核内核糖蛋白K(hnRNPK)、膜联蛋白A1(annexinA1)和RhoA进行验证,与慢性期患者比较,急变期患者骨髓细胞中蛋白表达增高,与双向凝胶电泳检测结果一致;mRNA水平的表达无变化。结论获得了1组可能参与CML急变的相关蛋白,为进一步研究CML急变的转化机制提供了线索。
朱红倩刘晓力李荣杜庆锋张嵩姚峰刘志
关键词:急变ANNEXINA1RHOA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s macroglobulinemia,WM)的临床特点、免疫表型、遗传学改变及诊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一例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病例经血清固定电泳、骨髓形态学、细胞免疫分型等检测结果证实为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经过8个疗程的化疗后,恢复良好,目前仍在定期随访之中。结论 WM有特殊的免疫表型及细胞遗传学的改变,在临床工作中如果遇到单克隆IgM增高的病例,建议要考虑到WM的可能性,进一步完善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检测。
朱红倩杜庆锋王霜张嵩许娜刘晓力周淑芸
关键词:巨球蛋白血症免疫表型遗传学
慢性髓系白血病急变期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8年
9号和22号染色体相互易位产生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几乎在所有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出现,BCR-ABL编码的蛋白具有持续增高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使白血病细胞异常增殖。急变期是CML的晚期,在此期间常常出现其它附加染色体和分子的改变。大量研究表明,BCR-ABL基因与其他失调的基因共同作用并异常激活下游的信号传导通路,促进了疾病的进展。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对大多数慢性期CML患者治疗效果显著。IRIS5年的临床试验显示:用伊马替尼治疗的98%患者达血液学完全缓解,92%患者达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87%患者达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然而,仍有少数慢性期和大多数进展期患者用伊马替尼治疗疗效欠佳。在耐药机制的研究中发现ABL激酶区点突变与临床耐药关系密切。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改善伊马替尼耐药,本文就急性变的分子机制、伊马替尼耐药等做一综述。
朱红倩张嵩刘晓力
关键词:慢性髓系白血病染色体异位伊马替尼耐药机制分子遗传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