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9151051501000035)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朱晓霞刘星言刘宏曾昭武王昊飞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杭州师范大学广东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榄香烯
  • 2篇微乳
  • 2篇细胞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照射
  • 1篇照射野
  • 1篇色谱
  • 1篇射野
  • 1篇生物材料
  • 1篇食管
  • 1篇食管癌
  • 1篇透皮
  • 1篇凝胶
  • 1篇染色
  • 1篇肿瘤
  • 1篇转移相关基因
  • 1篇组织化学
  • 1篇组织化学染色
  • 1篇细胞肺癌

机构

  • 3篇广东医学院
  • 3篇杭州师范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朱晓霞
  • 3篇曾昭武
  • 3篇刘宏
  • 3篇刘星言
  • 2篇王昊飞
  • 2篇丁元林
  • 2篇郭煜
  • 2篇周广林
  • 1篇李学农
  • 1篇展晓日
  • 1篇何志巍
  • 1篇杨磊
  • 1篇刘珺
  • 1篇范海珠
  • 1篇郑小康
  • 1篇林晶

传媒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胸段食管癌术后复发模式与放疗靶区的设计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通过分析胸段食管癌术后复发部位的规律,探讨术后预防性照射的靶区设计。方法:对我院2001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81例食管癌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2检验分析原发肿瘤部位及术后分期与食管癌术后复发部位的关系。结果:81例食管癌术后复发患者最常见的复发部位依次为吻合口49例(60.49%)、颈部/锁骨上淋巴结20例(24.69%)、1、2区淋巴结18例(22.22%)、残食管/残胃17例(20.99%)、4区淋巴结12例(14.81%)、7区淋巴结11例(13.58%);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复发率分别为28.57%(4/14)、23.40%(11/47)、25.0%(5/20),差异无显著性(2=0.156,P>0.05);胸上段和胸中段食管癌上纵隔淋巴结复发率分别为42.86%(6/14)、40.43%(19/47),差异无显著性(2=0.026,P>0.05),胸下段食管癌上纵隔淋巴结复发率为15.0%(3/20),低于胸中段食管癌(2=4.113,P<0.05);IIA、IIB、III期食管癌术后锁骨上淋巴结复发率分别为9.52%(2/21)、27.27%(6/22)、45.0%(9/20),差异有显著性(2=6.545,P<0.05)。吻合口复发率在不同原发部位食管癌(2=0.097,P>0.05)、不同术后分期食管癌(2=0.355,P>0.05)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原发肿瘤部位食管癌术后放疗的靶区均应包括锁骨上区及吻合口,胸上段及胸中段食管癌还应包括上纵隔淋巴结。对于术后临床分期为III期的食管癌,锁骨上区是重要的预防照射区域。
叶尔佳王昊飞郑小康朱晓霞
关键词:食管癌复发放射疗法照射野
榄香烯透皮凝胶的制备及体外透皮性能被引量:3
2012年
背景:选择合适的载体材料对药物透皮性能的影响是制备榄香烯透皮制剂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目的:建立一种榄香烯透皮凝胶并观察其体外透皮性能。方法:采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亲水性高分子材料聚乙烯醇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制备榄香烯透皮制剂。在体外透皮实验装置上,用鼠背皮肤为屏障进行经皮渗透实验,高效气相色谱检测榄香烯的经皮渗透量。结果与结论:聚乙烯醇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使用比例对榄香烯的透皮能力没有显著影响;两种高分子骨架材料在凝胶基质中的浓度对榄香烯透皮能力有一定的影响,以30%含量(聚乙烯醇与羧甲基纤维素钠总量)为最佳。提示此种透皮凝胶可用作榄香烯的良好载体。
刘星言刘宏范海珠林晶曾昭武何志巍
关键词:榄香烯透皮基质凝胶生物材料
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对鼻咽癌细胞株中转移相关基因1的沉默效应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评价鼻咽癌细胞株SUNE1的两个不同转移潜能亚株5-8F和6-10B中转移相关基因1(MTA1)表达的差异,以及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对人鼻咽癌高转移潜能细胞株5-8F中MTA1的沉默效应。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5-8F和6-10B细胞中MTA1mRNA和蛋白表达的差异。利用在线数据库和软件设计MTA1siRNA片段,构建特异性MTA1的慢病毒干扰载体,转染鼻咽癌细胞5-8F,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MTA1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5-8F细胞中MTA1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6-10B细胞。经测序分析,插入片段正确;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RNA干扰后MTA1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MTA1可能在促进鼻咽癌细胞株的恶性转化和转移潜能的增强中具有作用。MTA1siRNA可高效、特异地抑制5-8F细胞MTA1表达,为研究MTA1基因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工具。
朱晓霞李学农郭煜
关键词:RNA干扰MTA1基因
HDAC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HDAC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确定HDAC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69例肺癌组织中HDAC1蛋白表达情况,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检验HDAC1蛋白染色强度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用Kaplan-Meier计算生存曲线,用log-rank检验分析生存曲线。结果:在169例NSCLC组织中,HDAC1阳性表达率为97.0%,HDAC1蛋白高表达与临床分期(P=0.027,r=-0.170)、远处转移(P=0.023,r=-0.175)均呈负相关。HDAC1蛋白不同表达水平肺癌患者无进展中位生存期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DAC1蛋白高表达与NSCLC患者更好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相关。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DAC1在NSCLC中的表达,有可能成为预测NSCLC患者对HDAC抑制剂治疗反应的新手段。
朱晓霞杨磊王昊飞郭煜
关键词:肺肿瘤HDAC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口服榄香烯微乳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6
2012年
背景:研究显示,微乳可保护稳定性差的药物,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提高生物利用度,控制药物释放及减少用药个体差异等。其主要缺点在于需要较多的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对人体的安全性是一个重要挑战。目的:探讨榄香烯微乳的制备方法,并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方法:榄香烯药物直接作为油相,吐温80作为表面活性剂,乙醇、丙二醇、甘油作为助表面活性剂,采用超声法制备成榄香烯微乳。结果与结论:榄香烯微乳粒径为(67±13)nm,Zeta电位为(3.2±0.4)mV,pH值为5.16,黏度为6mPa?s,表面张力为31.7mN/m。榄香烯微乳中β-榄香烯含量为(8.273±0.018)g/L,平均包封率为(99.81±0.24)%。结果可见该方法制备的榄香烯微乳粒径小,分布窄,呈弱酸性,黏度低,表面张力较低,体系稳定性好,适用于口服给药。
刘星言曾昭武刘宏周广林丁元林
关键词:榄香烯微乳口服
超快效液相色谱与液面法测定榄香烯微乳的含量及包封率被引量:1
2012年
背景:超快速液相色谱法具有快速、准确的优点,可以用来检测榄香烯微乳的含量。榄香烯微乳的包封率目前尚没有较好检测方法。目的:采用超快效液相色谱与液面法测定榄香烯微乳的含量及包封率。方法:应用超快速液相色谱法检测榄香烯微乳含量,根据榄香烯不溶于水而浮于水面的原理,设计液面法检测榄香烯微乳的包封率。结果与结论:色谱条件下β-榄香烯与辅料分离良好,β-榄香烯在3.94-27.58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榄香烯微乳中β-榄香烯平均含量为(8.273±0.018)g/L,平均包封率为(99.81±0.24)%。提示超快速液相色谱和液面法可用于检测榄香烯微乳的含量和包封率,简单、快速且准确,榄香烯微乳包封率好。
刘星言刘宏周广林展晓日刘珺曾昭武丁元林
关键词:榄香烯微乳包封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