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12AE002)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王元忠李晚谊肖丹潘俊沈涛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中医学院玉溪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酸酯
  • 2篇老年
  • 2篇老年痴呆
  • 2篇甲酸
  • 2篇甲酸酯
  • 2篇苯甲酸
  • 2篇苯甲酸酯
  • 2篇痴呆
  • 1篇萃取
  • 1篇龙胆
  • 1篇龙胆草
  • 1篇固相
  • 1篇固相萃取
  • 1篇HPLC
  • 1篇LC-MS/...
  • 1篇LC-MS/...
  • 1篇不同种植模式

机构

  • 3篇云南省农业科...
  • 2篇云南中医学院
  • 1篇玉溪师范学院

作者

  • 2篇潘俊
  • 2篇肖丹
  • 2篇王元忠
  • 2篇李晚谊
  • 1篇赵艳丽
  • 1篇张霁
  • 1篇李智敏
  • 1篇王瀚墨
  • 1篇田浩
  • 1篇石瑶
  • 1篇沈涛
  • 1篇潘聿
  • 1篇李志敏

传媒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中成药
  • 1篇分析试验室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LC-MS/MS法同时测定滇龙胆中4种苯甲酸酯类成分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建立LC-MS/MS法同时测定滇龙胆中抗老年痴呆的4种主要成分gentiside A,gentiside J,gentiside B,gentiside K的量。方法使用岛津LC-MS/MS 8030液质联用仪,色谱柱为Shim-pack XR-ODSⅢ(75 mm×2.0 mm,1.6μm);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等度洗脱;离子源为电喷雾电离源(ESI),采用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结果Gentiside A,gentiside J,gentiside B,gentiside K分别在39.0-444.4μg/m L、39.0-444.4μg/m L、59.0-444.4μg/m L、26.0-444.4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 9-0.999 6;所测的滇龙胆根部中,4种苯甲酸酯类成分的含有量分别为0.284、0.358、0.654、0.267 mg/g;加样回收率为98.1%-102.6%,RSD为0.7%-1.7%。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好、精密度高,可用于滇龙胆中苯甲酸酯类成分的检测。
潘俊潘聿肖丹李志敏王元忠李晚谊
关键词:老年痴呆苯甲酸酯LC-MS/MS
固相萃取-HPLC法同时测定滇龙胆中7种苯甲酸酯被引量:2
2015年
建立了固相萃取-HPLC法同时测定滇龙胆中抗老年痴呆的7种主要成分gentiside G,gentiside H,gentiside I,gentiside A,gentiside J,gentiside B,gentiside K的含量的方法。滇龙胆样品经乙醇提取环己烷萃取后,用硅胶固相萃取小柱净化,HPLC-DAD对7种苯甲酸酯进行定量检测。7种苯甲酸酯类化合物在一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加样回收率为92.8%~104.6%,RSD为0.8%~4.7%。不同产地龙胆样品中云南产滇龙胆苯甲酸酯含量高于其他产地龙胆,7种化合物中,gentiside B含量最高达0.3425μg/g,gentiside G含量最低只有8.5μg/g。方法为滇龙胆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石瑶田浩李晚谊潘俊王瀚墨李智敏肖丹
关键词:苯甲酸酯固相萃取HPLC老年痴呆
不同种植模式对滇龙胆草总裂环烯醚萜苷含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滇龙胆草(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 ex Hemsl.)为龙胆科(Gentianaceae)龙胆属(Gentiana Linn.)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湖南和广西等地,生长于山坡、草地、灌丛、林下及山谷中。该种为传统中药龙胆的基源植物,其干燥根及根茎均可入药,具有清热燥湿和泻肝胆火的功效。因其资源需求量逐年增加,滇龙胆草的人工种植越来越普遍,并出现了多种种植模式。目前滇龙胆草主要种植模式有单一种植和林药复合种植,常见的有滇龙胆草与茶树也Camellia sinensis (Linn.) Kuntze页、桉树(Eucalyptus robusta Smith)、木瓜也Chaenomeles sinensis ( Thouin ) Koehne 页和旱冬瓜( Alnus nepalensis D. Don)的复合种植模式。与传统林业系统相比,林药复合系统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周幸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太行山山地林药复合种植模式中,分布于土壤表层的药用植物浅根系对表层土有加筋固着作用,可减少水土流失。 Sujatha 等认为:在槟榔(Areca catechu Linn.)园间作芳香药用植物有助于提高其产量并增加单位面积收入。目前有关林药复合种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复合种植模式下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变化的研究尚不多见。
李远菊沈涛张霁赵艳丽王元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