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011]507)
-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3
- 相关作者:于洋陈才周玉梅梅林杨帆更多>>
-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工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 华北地区工业经济与二氧化硫治理关系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采用变异系数和空间自相关等分析方法对我国华北地区5省市单位工业产值SO2排放量、SO2去除比例的差异大小和空间聚集特性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对未来几年发展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提出了相关建议。
- 于洋
- 关键词:工业经济SO2空间自相关
- 中国二氧化碳净排放的时空特性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为深入研究中国二氧化碳(CO2)排放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充分考虑各省(市、自治区)、不同年份能源转化成CO2效率差异性基础上,以扣除掉森林等对CO2吸收后的净CO2排放量作为基础数据,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理论对2005-2010年中国六大区域(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和29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及西藏和新疆)人均和单位GDP的CO2净排放空间格局和时间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通过引入变异系数分析方法,综合比较优势理论,对2005~2010年地区和省市差异变化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和东北地区人均CO2净排放较高,西北、华北、东北、西南地区单位GDP的CO2净排放较高。宁夏、内蒙古属于人均C02净排放强度区;江西等省属于低度区。省际间差异呈现“震荡”总体略呈减小态势;宁夏等省一直属于单位GDPCO2排放强度区,北京等省市一直属于低度区,2007年以后各省差异缩小。最后对中国低碳发展的未来提出了“CO2区域和省市间补偿”等建议,以期推动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 于洋陈才
- 关键词: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比较优势的战略思考——以华北地区为例被引量:3
- 2013年
- 笔者以2005—2010年我国华北地区5个省市人均和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比较优势为基础,通过对其空间格局和时间变化规律的研究,深刻剖析了造成我国省市二氧化碳排放差异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空间"极化"和"扩散"作用机制、历史因素、政策和宏观调控因素、产业结构和行业技术水平、能源结构等。最后对华北地区和我国低碳发展提出了一条制度、二条原则和三条措施。
- 于洋陈才
- 关键词:比较优势空间自相关
- 华北地区汽车拥有量与CO_2排放量关系研究
- 2013年
- 研究了华北地区5省(市、自治区)汽车拥有量和人均CO2排放量现状。采用变异系数分析方法对汽车拥有量和人均CO2排放量各地区差异大小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华北地区未来10年汽车拥有量和人均CO2排放趋势及其地区差异大小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该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提供参考。
- 于洋刘志恒张今华杨帆
- 关键词:汽车拥有量CO2排放
- 我国4个直辖市CO_2净排放现状和趋势预测被引量:4
- 2013年
- 从人均和单位GDPCO2碳净排放角度,借鉴显示性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4个直辖市2005—2011年人均和单位GDPCO2碳净排放状况及其之间的差异大小进行计算,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4个直辖市未来几年人均和单位GDPCO2排放趋势和差异大小变化进行了预测,针对造成4个直辖市目前CO2排放现状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 于洋陈才梅林
- 关键词:直辖市
- 华东地区碳源、碳汇和碳生产力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从碳源、碳汇和碳生产力的角度深入研究了华东地区6省1市2005—2011年之间低碳经济发展现状,采用变异系数和空间自相关等分析方法对该地区碳源、碳汇和碳生产力差异大小及其空间聚集特性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分析华东地区乃至全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提供借鉴。
- 于洋周玉梅
- 关键词:碳源空间自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