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20050210)
-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 相关作者:孙二琳宋诗铎梁歌宏祁伟王哲更多>>
- 相关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42株形成生物被膜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药物敏感性研究
- 2008年
- 目的研究单独及联合使用不同种类抗生素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SML)体外生物被膜的抗菌活性。方法收集从患者分离的非重复SML42株,分别采用微量接种针和硅胶膜片在水解酪蛋白肉汤中构建细菌生物被膜(bacterial biofilm)的体外模型,经过抗生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哌拉西林、红霉素、磺胺甲嗯唑、庆大霉素)作用20h,超声振荡并测定孵育前后6h吸光度(A)值的变化,计算相应的细菌生物被膜抑制浓度,进而测定红霉素与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对细菌生物被膜的联合作用。结果SML对左氧氟沙星、磺胺甲嗯唑和哌拉西林敏感率分别为83.33%、66.67%和54.76%,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50%以上。形成生物被膜后,细菌对抗生素的生物被膜抑制浓度大于相应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结论42株SML呈现多重耐药现象,形成生物被膜后耐药性增强。左氧氟沙星的抗菌活性在形成生物被膜前后均优于其他抗生素,联合红霉素与左氧氟沙星有助于增强杀菌效果。
- 梁歌宏祁伟宋诗铎王哲吕琳李红孙二琳
- 关键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细菌生物被膜药敏试验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研究天津地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A)感染与耐药现状,观察临床常用抗生素对其形成生物被膜后的作用效果。方法:分析临床分离的非重复51株SMA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庆大霉素、红霉素和磺胺甲恶唑8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通过建立SMA生物被膜的体外模型,测定其对生物被膜的抑制浓度(BIC),与相应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进行比较。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抗生素作用后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态学变化。结果:51株SMA对8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是13.73%、82.35%、54.90%、50.98%、70.59%、82.35%、94.12%及45.10%;其中42株SMA利用微量接种针成功建立成熟生物被膜的体外模型;菌珠形成生物被膜后,每种抗生素的耐药菌株数和耐药程度均大幅度增加。结论:本地区分离的SMA具有耐药谱广、耐药率高特点;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SMA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形成生物被膜后的SMA较浮游态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程度增加。
- 梁歌宏宋诗铎孙二琳王哲祁伟
- 关键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微生物敏感性试验半数抑制浓度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生物被膜的鉴定及其耐药性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研究临床常用8种抗菌药物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SMA)体外生物被膜(bacterial biofilm,BBF)的抗菌活性。方法通过微量接种针装置建立SMA生物被膜的体外模型,测定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磺胺甲基异噁唑、庆大霉素和红霉素对SMA生物被膜的抑制浓度(biofil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BIC),并与相应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进行比较。结果共有42株SMA利用微量接种针成功建立成熟生物被膜的体外模型,8种抗菌药物对形成物被膜SMA的BIC50分别为左氧氟沙星4μg/ml、环丙沙星8μg/ml、哌拉西林256μg/ml、头孢哌酮/舒巴坦128μg/ml、头孢他啶128μg/ml、磺胺甲基异噁唑304μg/ml、庆大霉素256μg/ml、红霉素128μg/ml,相应抗生素的MIC50分别为0.25、2、64、16、32、19、32和32μg/ml。相应的BIC90也均高于MIC90。扫描电镜观察细菌培养24h可形成成熟的生物被膜形态结构。结论与浮游态细菌相比,形成生物被膜后SM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程度增加。
- 梁歌宏孙二琳宋诗铎祁伟
- 关键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细菌生物被膜药敏试验抑菌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