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604007)
- 作品数:22 被引量:34H指数:3
- 相关作者:彭亦如徐国兴翁家宝陈奎治陈莉莉更多>>
-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医科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生物学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不同端基氟代芳基苄醚树枝配体取代酞菁锌(Ⅱ)的合成与光物理性质
- 酞菁配合物是很有应用前景的第二代光敏剂。它具有良好的光热稳定性、组织相容性和较低的细胞毒性等优点。但是,酞菁配合物作为光敏剂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酞菁自身容易聚集、溶解性差、组织靶向性不强。因此,如何对酞菁配合物的结构进...
- 余志强陈奎治陈婉玲朱小冬陈秀琴彭亦如
- 关键词:酞菁配合物
- 文献传递
- 八羧酸酞菁钴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作用研究
- 2008年
- 八羧基金属酞菁的周边四个苯环各带有两个羧基,具有较好的水溶性,且吸收峰在670-700nm,是一类性能优良的光敏剂,而且CoPc(COOH)8带有负电荷,对蛋白有很强的亲和作用。采用光谱法研究了CoPc(COOH)8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作用;采用荧光光谱分析方法测定了CoPc(COOH)8与BSA的结合常数为K=6.94×105;以氯血红素(HE)、布洛芬(IB)、L-色氨酸(TRP)为BSA的分子配体,络合竞争法研究了它们对CoPc(COOH)8-BSA体系紫外光谱的影响,并且确定了CoPc(COOH)8与BSA的结合点为SiteIII。
- 李增富彭亦如赖文忠林武滔周文富
- 关键词:牛血清白蛋白
- 两亲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纳米自组装被引量:1
- 2009年
- 首先用苄氧羰基赖氨酸和三光气反应合成苄氧羰基赖氨酸酸酐,然后将聚乙二醇中活性较弱的羟基转化为氨基,最后以双端氨基聚乙二醇作为引发剂,采用阴离子开环聚合合成了聚(Nε-苄氧羰基赖氨酸)-聚乙二醇-聚(Nε-苄氧羰基赖氨酸)(PLL(Z)-PEG-PLL(Z))。PLL(Z)-PEG-PLL(Z)经去保护后得到带正电荷的聚赖氨酸-聚乙二醇-聚赖氨酸(PLL-PEG-PLL)。PLL(Z)-PEG-PLL(Z)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的聚集体类似于纳米多孔聚集体结构,具有疏松的空洞,原子力显微镜观测其呈球形,其大小为220 nm左右。
- 黄宝铨
- 关键词:两亲嵌段共聚物聚合物纳米粒子自组装
- 以二苯甲酮为端基的第一代树状取代酞菁锌的合成
- 2010年
- 4-甲基二苯甲酮经N-溴代丁二酰亚胺溴代制得4-溴甲基二苯甲酮(1);1与3,5-二羟基苯甲醇反应合成了外围带有二苯甲酮取代基的第一代树枝状分子3,5-二(二苯甲酮-4-甲氧基)苯甲醇(2);2与4-硝基邻苯二甲腈缩合制得外围带有二苯甲酮取代基的第一代树枝状分子4-[3,5-二(二苯甲酮-4-甲氧基)苯甲氧基]邻苯二甲腈(3);3经"液相法"环合生成外围带有二苯甲酮取代基的第一代树枝状分子取代的酞菁锌配合物——四[3,5-二(二苯甲酮-4-甲氧基)苯甲氧基]锌酞菁[ZnPc(C35H27O5)4],其结构经UV,1HNMR,IR和MS表征。
- 刘建生彭亦如黄丽珊陈莉莉阙寿林
- 关键词:二苯甲酮酞菁锌
- 负载芳基苄醚树枝形酞菁锌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离体光动力活性被引量:2
- 2011年
- 首先将对氰基溴化苄与3,5-二羟基苯甲醇通过Frétchet反应合成芳基苄醚树枝分子3,5-[二-(4'-氰基苯甲氧基)]苯甲醇(1),1与4-硝基邻苯二甲腈合成前驱物4-{3',5'-[二-(4''-氰基苯甲氧基)]}苯甲氧基邻苯二甲腈(3),然后3在乙酸锌,1,8-二氮杂二环(5,4,0)-7-十一烯(DBU)和正戊醇存在下合成以氰基为端基的芳基苄醚树形酞菁锌配合物四-{3,5-[二-(4'-氰基苯甲氧基)-苯甲氧基]}锌酞菁(4),最后4在氢氧化钠中水解制备以羧基为端基的芳基苄醚树形酞菁锌四-{3,5-[二-(4'-羧基苯甲氧基)-苯甲氧基]}锌酞菁(5).采用元素分析、ⅠR,1H NMR,ESⅠ-MS和MALDⅠ-TOF-MS对上述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带有负电荷的5与两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单甲醚-聚L-赖氨酸(PEG-b-PLL)(6)通过静电作用自组装成负载5的聚合物纳米粒子(5/m).AFM和TEM表明5/m为直径约为100 nm的核壳结构纳米粒子.通过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5和5/m的光物理性质:5包裹入聚合物胶束后,5/m的Q带最大吸收峰强度增加,位置红移,荧光强度增加,荧光寿命减少.不同孵育时间HUVEC细胞(人体静脉内皮细胞)的5和5/m的药代动力学和MTT法研究表明:与自由酞菁5相比,5/m摄取率增加,提前1 h达到最大浓度而且细胞抑制率也大大增加.
- 阙寿林彭亦如张宏陈莉莉黄丽珊刘建生陈奎治吴松一
- 关键词:聚合物纳米粒子静电自组装
- 负载轴向取代硅(IV)酞菁配合物的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合成与表征
- 2012年
- 以二氯硅(IV)酞菁(SiPcCl2)为原料,与2-异丙基-6-甲基-4-嘧啶醇(PyO)反应合成轴向取代二-(2-异丙基-6-甲基-4-嘧啶氧基)硅(IV)酞菁配合物SiPc(PyO)2,并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1H-NMR)和质谱(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赖氨酸-聚乙二醇-聚赖氨酸(PLL-PEG-PLL)为载体,透析法制备负载SiPc(PyO)2的聚合物纳米粒子SiPc(PyO)2/m。SiPc(PyO)2/m呈球形,直径约35 nm。SiPc(PyO)2包裹入聚合物胶束后,SiPc(PyO)2/m的Q带最大吸收峰强度降低,位置蓝移,荧光强度增加,荧光寿命增长。不同孵育时间HUVEC细胞的SiPc(PyO)2和SiPc(PyO)2/m的药代动力学表明,与自由酞菁3相比,SiPc(PyO)2/m摄取率增加,而且提前1 h达到最大浓度。
- 黄宝铨陈庆华肖荔人张胜军黄静
- 关键词: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合物纳米粒子纳米自组装
- ZnPcS_4-光动力疗法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作用
- 2011年
- 目的探讨四磺酸酞菁锌(ZnPcS4)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DT)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作用。方法从意外死亡者眼球中分离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仪观察RPE细胞对ZnPcS4的摄取及代谢的规律,确定PDT的最佳时间点,根据激光能量密度分为50和100 J/cm2组。用MTT计算RPE细胞的抑制率。PDT后1h,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观察和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含量。结果光照对RPE细胞的抑制率随激光能量密度增强而增强。ZnPcS4介导的PDT作用后,RPE细胞内活性氧含量PDT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 RPE细胞对ZnPcS4的吸收4 h达到高峰。ZnPcS4介导的PDT作用后,RPE细胞内活性氧含量显著增加,对细胞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 黄焱徐国兴彭亦如
- 关键词:光动力疗法视网膜色素上皮活性氧
- 新型光敏剂酞菁锌在兔眼组织分布的研究
- 2007年
- 目的探讨新型光敏剂酞菁锌在色素兔脉络膜和视网膜分布情况及其浓度的高峰期,为用金属酞菁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DT)提供相关的参考方案。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健康有色家兔28只。方法6只兔静脉注射不同剂量酞菁锌药后进行眼底血管造影观察。对照组(2只)经耳缘静脉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实验组(20只)经耳缘静脉注入酞菁锌20mg/kg,在给药后5、10、15、30和60min摘除眼球作冰冻切片(每组8眼),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眼球的荧光分布。主要指标眼底血管造影荧光充盈情况及冰冻切片荧光程度。结果注射20mg/kg酞菁锌后10~20s,荧光造影显示脉络膜渐呈弥漫高荧光,随时间推移荧光强度逐渐减弱。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给药后10~20min为酞菁锌在眼组织分布的高峰期,30min后药物荧光有所下降,视网膜层仍有少量荧光,60min药物荧光基本已消退。结论酞菁锌主要迅速分布于脉络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而其他组织如内层视网膜、巩膜等药物荧光分布少。提示酞菁锌介导的PD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最佳时间是给药后10~20min进行光照。
- 黄焱徐国兴彭亦如
- 关键词:酞菁锌光敏剂光动力疗法
- 新型聚乙二醇-聚L-赖氨酸负载四(对磺酸基偶氮苯基-4-氨基磺酰基)铝(Ⅲ)氯酞菁的纳米光敏剂的合成及离体光动力活性被引量:1
- 2012年
- 合成了一种新型四(对磺酸基偶氮苯基-4-氨基磺酰基)铝(Ⅲ)氯酞菁(S-AlPc),采用元素分析、IR、1H NMR和ESI-MS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S-AlPc中带负电荷的磺酸基与两亲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聚L-赖氨酸(PEG-b-PLL)带正电荷的PLL嵌段通过静电作用自组装合成负载四(对磺酸基偶氮苯基-4-氨基磺酰基)铝(Ⅲ)氯酞菁聚合物纳米粒子(S-AlPc/PbP),直径约为10~20 nm.采用UV-Vis和稳态及瞬态荧光光谱法比较了S-AlPc和S-AlPc/PbP的光物理性质,并研究了它们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摄取量.与S-AlPc相比,包裹S-AlPc的聚合物纳米粒子S-AlPc/PbP的HUVEC摄取量有所提高,且提前1 h达到最大浓度.采用MTT法评价了S-AlPc和S-AlPc/PbP对HUVEC的光动力活性,S-AlPc/PbP的细胞抑制率大于S-AlPc.因此,S-AlPc/PbP是一类很有前景的第三代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光敏剂.
- 马冬冬林萍萍陈莉莉王瑜华贺丹丹陈婉玲张甜甜陈奎治彭亦如
- 关键词:聚合物纳米粒子光敏剂
- 新型空间链取代四-(6-氨基己酸磺肽基)铝酞菁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物理性质被引量:2
- 2007年
- 高锰酸钾降解2-萘酚-6-磺酸钠合成了"分子碎片"4-磺酸钾基邻苯二甲酸(1)。1在钼酸铵催化下,用固相法合成了四-磺酸铝酞菁(2)。采用氨基转化的方法,2经磺酰氯化和Hinsberg磺酰胺化反应分别合成了四-磺酰氯铝酞菁(3)和新型空间链取代四-(6-氨基己酸磺肽基)铝酞菁(4)。1~4结构经1HNMR,IR,MS和元素分析表征,并对4的光物理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
- 林萍萍彭亦如张宏林金火翁家宝丁小霞
- 关键词:光物理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