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3ZS061-A25-038)
- 作品数:24 被引量:56H指数:5
- 相关作者:马勤陈辉郭铁明周琦贾建刚更多>>
- 相关机构:兰州理工大学聊城大学太原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冶金工程更多>>
- Cu包裹MoSi_2复合粉体的制备工艺被引量:1
- 2009年
- 用工业MoSi2粉,采用非均相形核法,球磨活化30h,制备Cu包裹MoSi2复合粉体,研究酸性和中性环境中Cu的包裹情况,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等分析手段对复合颗粒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过包覆反应能够得到大部分包裹着Cu相的MoSi2颗粒。在中性环境中生成的Cu微晶多为球形,而在酸性环境中Cu微晶部分呈规则多面体形状部分呈球形,且有少量Cu2Cl(OH)3形成,两种复合粉体中均有Cu2O存在,这是纳米Cu微晶自发氧化的结果。
- 郭铁明陈辉季根顺马勤周琦贾建刚
- 关键词:铜MOSI2非均相沉淀
- Mg_2Cu_3Si三元Laves相的燃烧合成
- 2011年
- 采用机械活化/自蔓延燃烧合成的方法制备了新型Mg2Cu3Si三元Laves相,利用DTA-TG方法对燃烧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利用XRD、SEM等分析测试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燃烧产物主要为Mg2Cu3Si和MgCu2,晶粒尺寸在53.5~73.9nm之间;燃烧反应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球磨转速150r/min,球磨活化10h,预热温度为260℃;燃烧反应放热温度达700~740℃,烧结体致密度随产物中MgCu2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固溶的Cu和Mg原子主要占据Mg2Cu3Si晶格中Si原子的位置,从而引起X射线衍射峰位的左移以及晶格参数偏大;DTA分析表明,过量的Cu提高燃烧反应的初始温度,900℃以下时产物Mg2Cu3Si三元Laves相具有好的稳定性。
- 陈辉马勤宋秋香
- 关键词:LAVES相机械活化燃烧合成
- 机械合金化制备Al_2O_3/Mo_5Si_3粉末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以MoO3粉、Mo粉、Si粉和Al粉为原料,利用机械合金化制备了具有纳米晶组成的Al2O3/Mo5Si3复合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激光粒度分析仪(LP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A l2O3/Mo5Si3复合粉体的形成以及在球磨过程中的粉体演变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球磨10h后,原料粉末发生反应生成了Al2O3和Mo5Si3,反应速度较快。随球磨时间的延长,复合粉体的晶粒尺寸减小,微应变增大。球磨100h后,A l2O3和Mo5Si3的晶粒尺寸分别为38.3nm和39.8nm,具有纳米晶组成。粉体细化主要发生在球磨初期,球磨100h后粉体粒度曲线呈亚微米和微米双峰分布,颗粒尺寸较小,在1~3μm之间。
- 徐轲陈辉马勤赵雪
- 关键词:金属硅化物机械合金化晶粒尺寸复合粉体
- MoSi_2粉体球磨过程中的机械化学效应被引量:2
- 2008年
- 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仪器研究了金属间化合物MoSi2粉体在湿法球磨过程中粉体颗粒度、晶粒尺寸和显微应变随球磨时间的变化规律。同时,探讨了湿法球磨MoSi2粉体的显微结构特点及其细化机理。结果表明,细化主要发生在球磨初期,球磨40h后细化趋于稳定,球磨100h后MoSi2未发生晶型转变,其平均晶粒尺寸为14.2nm、平均粒度为0.140μm,粒度分布曲线呈现亚微米区和纳米区共存的双峰特征,晶粒尺寸和显微应变呈现ε=17.0844D-0.4468的逆变关系。颗粒的细化主要取决于球磨初期研磨介质进入微裂纹起到楔裂作用,加速粉体碎化;球磨后期研磨介质包裹在颗粒表面,防止团聚两方面的作用。
- 陈辉郭铁明马勤周琦贾建刚季根顺
- 关键词:MOSI2
- 热压原位合成(Cu-Mo)/Mo_5Si_3复合材料被引量:4
- 2008年
- 为改善Mo5Si3的室温脆性,以Mo、Cu、Si粉体为原料,通过热压反应烧结原位合成制备了(Cu-Mo)/Mo5Si3复合材料。其微观组织由Mo5Si3和少量Mo形成的相和Cu基固溶体相两相组成,且各相分布均匀、组织致密。随着Cu含量(质量分数)的增加,Mo5Si3的体积分数减少,材料的硬度下降,而相对密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度提高。Cu和Mo的协同增韧,加之Mo5Si3的高强度和高硬度使(Cu-Mo)/Mo5Si3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强韧性配合。
- 邹欣伟马勤贾建刚
- 关键词:MO5SI3热压微观结构增韧
- 机械化学还原法制备Al_2O_3-Mo_3Si/Mo_5Si_3纳米复合粉体被引量:4
- 2010年
- 以MoO3、Si粉和Al粉为原料,采用机械化学还原法制备了Al2O3-Mo3Si/Mo5Si3纳米复合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激光粒度分析仪(L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差热-热重分析(DTA-TG)等对复合粉体和球磨过程中粉体的固态反应过程进行表征.结果显示,MoO3-Si-Al混合粉体球磨5h后转变为Al2O3-Mo3Si/Mo5Si3复合粉体,反应为机械诱导的自蔓延反应.球磨20h后,Mo3Si、Mo5Si3和Al2O3的晶粒尺寸分别为27.5、23.3和31.8nm,产物具有纳米晶结构,粉体平均粒度为3.988μm,颗粒呈球形,分布均匀.DTA分析表明,复合粉体在机械化学反应过程中首先发生MoO3和Al之间的铝热反应,之后将发生一系列Mo和Si之间的反应,生成Mo5Si3和Mo3Si.
- 陈辉马勤宋秋香
- 关键词:金属硅化物纳米复合粉体机械合金化
- ZrO_2/MoSi_2复合电热材料的高温氧化行为被引量:4
- 2008年
- 通过热重法研究挤压成型制备的纯MoSi2及20%ZrO2/MoSi2复合材料的高温氧化行为,分别用XRD和FESEM分析试样氧化层的物相结构及氧化形貌。结果表明,20%ZrO2/MoSi2复合材料在800℃氧化时表现为钼、硅的同时氧化,氧化产物主要为MoO3(部分挥发)和SiO2。1100℃氧化时,硅的选择性氧化和钼、硅的同时氧化均有发生,氧化产物主要为MoO3(完全挥发),Mo5Si3和SiO2。1300℃氧化时,主要为硅的选择性氧化,氧化产物为Mo5Si3和SiO2。复合材料在800℃和1100℃氧化后质量无明显变化,1300℃氧化后质量略有增加。ZrO2的加入降低了复合材料的致密度,促进了氧在基体中的扩散,使复合材料在1300℃的抗氧化性能略有下降。
- 郭铁明马勤季根顺周琦贾建刚
- 关键词:复合材料高温氧化
- 球磨时间对Cu-MoSi_2粉末结构与形貌的影响被引量:2
- 2008年
- 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Cu-MoSi2粉末在球磨过程中的组织形态特征以及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混合粉末在球磨过程中表现出先形成机械包裹体再破碎细化的演变过程;球磨60 h混合粉末性能最佳,Cu的最小晶粒尺寸为14.4 nm,MoSi2的最小晶粒尺寸为24.1 nm;混合粉末中MoSi2表现出衍射峰强度和晶粒尺寸先减小后变大,而显微应变先增大后快速减小的反常现象.
- 陈辉邹欣伟马勤郭铁明
- 关键词:混合粉末球磨弥散强化
- 退火时间对Mo_5Si_3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 2012年
- 以纯金属Mo和纯Si为原料,采用电弧熔炼法制备了Mo5Si3合金。在1200℃对其进行不同时间真空退火,并对合金的相组成、显微结构及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退火时间的延长,合金致密度、显微硬度和抗压强度提高,其压痕断裂韧性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退火20 h后合金断裂韧性为3.23 MPa.m1/2。退火50 h后,合金主要物相为Mo5Si3和少量MoSi2,在合金中形成Mo5Si3/MoSi2层片状组织结构,层片间距在20~50μm之间。Mo5Si3晶粒尺寸和点阵畸变分别为87.3 nm和0.0986%,合金具有纳米晶结构。
- 陈辉马勤黄宝旭马杰
- 关键词:退火时间显微组织
- 饱水率对排水性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影响
- 2013年
- 利用不同饱水率的车辙试验,对大空隙排水路面OGFC-13混合料在不同温度、不同荷载、不同沥青种类条件下进行水作用下的抗车辙性能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饱水率的增加,变形量增大、动稳定度减小;对不同沥青的排水路面,当饱水率小于60%时,随饱水率增加变形量增加较快,当超过60%,饱水率对车辙变形量影响很小;温度越高荷载越大,水导致大空隙排水路面的抗车辙性能显著降越.
- 姚立阳何忠茂马勤
- 关键词:排水路面车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