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2012536)

作品数:2 被引量:18H指数:2
相关作者:韩正兵金思韵潘建明张海生扈传昱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夏季
  • 1篇遥感
  • 1篇叶绿素A
  • 1篇营养盐
  • 1篇有机碳
  • 1篇植物
  • 1篇生物硅
  • 1篇颗粒态
  • 1篇颗粒物
  • 1篇海表
  • 1篇海表温度
  • 1篇浮游植物

机构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2篇韩正兵
  • 1篇薛斌
  • 1篇扈传昱
  • 1篇潘建明
  • 1篇张海生
  • 1篇金思韵

传媒

  • 2篇极地研究

年份

  • 2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南极夏季普里兹湾叶绿素a的时空变化研究被引量:14
2012年
利用SeaWiFs、MODIS卫星数据所获取的南极普里兹湾表层海水叶绿素a(Chl a)与海表温度(SST)的遥感数据,并结合中国2001—2011年南极科学考察所获得的现场数据,对该区域的海表温度、叶绿素a与营养盐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海区的叶绿素a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以陆架坡为界,湾内向湾外表现出明显的递减趋势;在湾内陆架区,浮游植物的旺发主要受海冰消融以及营养盐供给的影响,2001—2011年南极夏季叶绿素a浓度的遥感区域平均值为1.40 mg.m-3;在陆坡区,浮游植物的繁殖主要受到水文条件的影响,2001—2011年的夏季遥感平均值为0.44 mg.m-3;在湾外深海区,浮游植物的繁殖主要受到水文条件与铁元素的影响,浓度较低,2001—2011年的夏季遥感平均值为0.25 mg.m-3。在整个南极夏季,研究海域每月的叶绿素a浓度与海表温度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R2=0.505),而在年际变化上,叶绿素a与海表温度的变化趋势也有着明显的相似性,表明温度是叶绿素a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研究多变量厄尔尼诺指数与湾内表层叶绿素a浓度的关系,可知在相对敏感的湾内陆架区,厄尔尼诺/拉尼娜可能会对叶绿素a的浓度产生影响,在厄尔尼诺年,叶绿素a的浓度较高;而在拉尼娜年,叶绿素a的浓度较低,表明高纬度海区浮游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对中低纬度的ENSO事件存在一定的响应联系。
金思韵潘建明韩正兵
关键词:叶绿素A海表温度营养盐遥感
2011年夏季南大洋普里兹湾颗粒态生物硅的分布与变化特征被引量:5
2012年
利用中国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获得的颗粒物样品,对南大洋普里兹湾海域水体中颗粒态生物硅的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了该海域颗粒态生物硅与营养盐、浮游植物以及颗粒有机碳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历史数据对比了颗粒态生物硅的年际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在2011年夏季普里兹湾表层水体中颗粒态生物硅含量在0.76—19.72μmol·dm-3之间变化,平均为6.06±4.55μmol·dm-3。在表层水体中的分布趋势是67°S以南的湾内区域颗粒态生物硅含量明显高于67°S以北的湾外区域,最大值出现在普里兹湾陆架区。在垂向分布上,P3断面水体中颗粒态生物硅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少。根据不同年份即24、25、26、27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获取的数据对比分析显示,颗粒态生物硅含量虽存在一定的年际差异,但是在普里兹湾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颗粒态生物硅含量的变化特征与硅酸盐相反,与叶绿素a、颗粒有机碳相似。
扈传昱韩正兵薛斌张海生
关键词:生物硅颗粒物浮游植物有机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