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J[2008]2063)
- 作品数:7 被引量:48H指数:3
- 相关作者:容丽俞国松邓晓琪冉景丞王世杰更多>>
- 相关机构:贵州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贵州远方园林建设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 贵州荔波喀斯特次生林的物种多样性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在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贵州荔波拉桥喀斯特次生林的物种多样性。多样性测度指标主要采用Simpson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Patrick丰富度指数4个指标。结果表明,各群落不同层次的多样性主要测度指标由大到小依次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符合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一般规律。多样性指数与优势度指数存在较强的负相关。群落均匀度指数与优势度指数存在明显的正相关。不同群落相异性系数分析表明,贵州荔波喀斯各群落间的物种组成差别较大,群落的生境多样性较丰富。
- 张鼎容丽
- 关键词:次生林物种多样性
- 荔波喀斯特森林4种木本植物水分来源的稳定同位素分析被引量:25
- 2012年
- 中国南方喀斯特区气候湿润,但土层浅薄,土被不连续,储水能力差,水分成为限制因子,土层下广厚基岩为植物根系生长提供了空间,形成其独特的水分机制。采用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与测定植物清晨水势的方法,选取贵州南部荔波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喀斯特原生林、次生林及因人类砍伐退化的喀斯特灌丛,分析测定其中4种常见优势木本植物小枝木质部水分及土壤水、表层岩溶带水氢氧同位素值的相关性,确定植物水分来源,并通过相关模型计算水源贡献比;探讨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水分利用策略。结果表明:无论雨季或旱季,表层岩溶带水是喀斯特植物的稳定水源。各植被类型都主要利用土壤水,在降水减少的10月,灌木林和原生林对表层岩溶带水的用量比例提升,而次生林对土表水的用量更高。不同物种有不同的水分利用策略,常绿小乔木香叶树利用表层岩溶带水比例最高,显示其较深的根系;而落叶乔木圆果化香表现为较浅的根系和干季表土水利用比例较高的特征。
- 容丽王世杰俞国松邓晓琪冉景丞
- 关键词:氢氧稳定同位素木本植物
- 花江喀斯特峡谷区不同石漠化等级植物群落区系特征及其相似度被引量:12
- 2011年
- 石漠化是喀斯特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通过样地调查法对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不同石漠化等级植物群落区系特征进行研究,并对潜在、轻度、中度及强度石漠化样地的物种相似性程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喀斯特峡谷石漠化群落地理成分复杂,分布类型丰富多样,热带性质明显。就群落相似性系数而言,在相同石漠化等级的样地内部,各样地间平均相似性系数为43.93%。同一等级中相似性系数均值最高的是潜在石漠化。群落所有物种共有度的几个谷值分别出现于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之间,且其绝对值均小于30%,表明其确已成为群落类型与石漠化等级的转折点。
- 容丽熊康宁李俊良
- 关键词:区系特征喀斯特石漠化
- 喀斯特峡谷型流域主要生态系统的碳分布——以晴隆孟寨流域为例被引量:3
- 2015年
- 通过对晴隆孟寨流域乔木、灌木和草本层的调查,结合生物量回归方程式和土壤有机质数据,测算峡谷型喀斯特几种植被植物层、土壤层、枯落物层的碳密度状况,分析不同植物类型的碳密度及碳分布特征,发现晴隆孟寨流域上游中游碳密度高于下游,陡坡顶部的碳密度〉缓坡顶部,陡坡中部碳密度〈缓坡中部,陡坡部分顶部碳密度〉底部〉中部,缓坡部分顶部碳密度〉中部〉底部,主要的几种植被平均植物层碳密度在2.01-64.83 t/hm^2,与全国其他地区植被层碳密度相比表现为低生物量、低碳密度。土壤碳密度在整个碳密度中贡献最大,在58.16-154.13 t/hm^2。自然生态系统(山地)土壤碳密度虽然较低,但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枯落物层的碳贮量对整个生态系统碳贮量的贡献不大,均低于5%。喀斯特峡谷地区土壤薄、砾石含量大是较其他地区碳密度低的根本原因,因此选择不同的植被类型和不同的森林管理方式,是治理该地区石漠化的关键。
- 范文娟容丽张振球
- 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凋落叶分解动态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研究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凋落叶分解特征,为喀斯特森林区石漠化防治及水土保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 mm网孔孔径分解袋,对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不同树种凋落叶(落叶和常绿叶)在不同坡位的分解状况进行为期18个月的观测研究。研究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凋落叶失重率和干重残留率动态变化、分解速率及养分释放特征。[结果]凋落叶分解过程呈现"快—慢—快"的周期变化,春夏季分解速度快于秋冬季,落叶树种凋落叶分解速度快于常绿树种凋落叶,不同坡位凋落叶的分解速度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利用Olson模型对凋落叶分解50%和95%所需时间进行估测,发现落叶树种凋落叶分解50%和95%所需时间分别为0.95~1.66 a和4.13~7.19 a,常绿树种凋落叶分解50%和95%所需时间分别为1.14~1.69 a和4.92~7.30 a,二者无显著性差异。凋落叶分解速率低于中亚热带东部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但比同区域喀斯特次生林与人工林高。落叶树种凋落叶和常绿树种凋落叶的N元素释放模式为富集—释放模式,C含量随分解时间的波动差异显著,总体在不断减少,而C/N比呈逐步下降的趋势。[结论]由于不同树种凋落叶初始养分含量和叶片理化结构的差异,落叶比常绿叶具有更快的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速率,对促进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起着积极作用。
- 窦百强容丽俞国松李恒
- 关键词:凋落叶分解速率养分释放
- 贵州省食物供需格局时空变化分析
- 2014年
- 为探究2000~2010年贵州省的食物供给时空变化,在分析各类食物产量变化趋势与耕地资源的基础上,采用营养物质转化公式及小康生活水平下营养需求标准,提取热量、蛋白质与脂肪关联数据,借助Arc GIS对贵州省及各区县的人口供养能力进行时空变化分析。研究得出:从整体来看,食物营养供给总量较为富余,营养物质供养人口能力:热量〉脂肪〉蛋白质,其中脂肪供给能力增长明显;从分县的数据来看,11年间三类营养物质县域自给自足数量增多,2010年热量、蛋白质与脂肪自给自足率分别达到91%、76%、81%;从分布上看,供应能力强的区域集中在遵义县及周边地区;研究期间内,旱地面积减少了14.79%,其中15°以上的坡耕地退耕显著,占减少总量的82%;水田面积变动不大,仅减少了0.8%。总体来看贵州省食物供给在全省和分县尺度下都存在时间与空间的不均衡。
- 陆波韦朝鸿容丽
- 关键词:粮食安全
- 贵州荔波茂兰的山体上部群落特征简述
- 2010年
- 研究贵州荔波茂兰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山顶群落演替,为该区植被管理及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该区不同演替阶段的群落类型。原生林的群落类型为丝栗栲-大芽南蛇藤+猕猴桃-苔草群落;次生林的群落类型为:马尾松-黄棉木+云南鹅耳枥-五节芒群落;灌木林的群落类型为:山矾-苔草群落;草坡的群落类型为:黄茅群落。在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物种相似性都存在一定差异性。相似性系数最高的为62%,发生于灌木林样地之间。相似性系数最低为0,发生于草坡与其它各阶段演替样地中。
- 张鼎容丽
- 关键词:群落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