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71026)

作品数:29 被引量:570H指数:16
相关作者:丁永建刘时银谢昌卫王建韩海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兰州大学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 8篇水利工程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3篇冰川
  • 11篇径流
  • 6篇气候
  • 6篇径流量
  • 4篇消融
  • 3篇水文
  • 3篇科其喀尔冰川
  • 3篇表碛
  • 3篇冰川变化
  • 2篇水文特征
  • 2篇径流变化
  • 2篇互谱分析
  • 2篇积温
  • 2篇降水
  • 2篇冰川消融
  • 2篇冰舌
  • 2篇冰雪融水
  • 1篇地表
  • 1篇地表温度
  • 1篇第四纪

机构

  • 27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广东商学院
  • 1篇兰州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水利部黄河水...

作者

  • 22篇丁永建
  • 20篇刘时银
  • 10篇谢昌卫
  • 7篇韩海东
  • 7篇王建
  • 5篇张勇
  • 4篇上官冬辉
  • 3篇沈永平
  • 3篇韩添丁
  • 2篇叶柏生
  • 2篇张世强
  • 2篇叶佰生
  • 2篇许君利
  • 1篇焦克勤
  • 1篇何晓波
  • 1篇吴锦奎
  • 1篇杨国靖
  • 1篇朱国才
  • 1篇赵林
  • 1篇鲁安新

传媒

  • 15篇冰川冻土
  • 4篇干旱区资源与...
  • 3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09
  • 2篇2007
  • 7篇2006
  • 14篇2005
  • 4篇2004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西部冰川对近期气候变暖的响应被引量:119
2006年
中国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在这一广大的区域内分布有冰川46377条。研究表明,中国西部变暖显著,1950年代以来平均气温上升0.2℃/10a,其中1990年代是近千年中最暖的10年;同时,1950s以来西北各省的降水量增加了约18%。为认识这一气候变化对中国西部冰川的影响,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方法,获取了近50a来5000多条冰川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中国西部82.2%的冰川处于退缩状态,冰川面积减少了4.5%,同时也有一些冰川处于前进状态。此外,近数十年中国西部冰川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青藏高原中部和西北部地区的冰川相对稳定,而高原周边山区的冰川物质亏损严重,处于加速退缩状态。
刘时银丁永建李晶上官冬辉张勇
关键词:冰川变化气候变暖
慕士塔格卡尔塔马克冰川水文观测与特征分析被引量:15
2005年
基于2003年卡尔塔马克冰川强烈消融期连续的气象与水文观测, 对卡尔塔马克冰川消融的影响因素和融水径流特征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消融期的冰川融水流量与气温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相关关系, 降水过程会导致气温降低抑制冰川消融. 卡尔塔马克冰川纯冰川融水径流模数为62.4 L·s-1·km-2, 冰川区融水径流深为 463.5 mm. 根据现场降水损失试验, 总损失达 26%, 校正后大本营处2003年降水量为134 mm.
何晓波丁永建刘时银保翰璋
关键词:慕士塔格水文特征影响因素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物质平衡特征被引量:17
2005年
统计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 1号冰川自 1980年以来冰川表面的单点物质平衡,分析了不同季节物质平衡及其冰川变化特征。研究表明, 1号冰川厚度较之 1959年平均减薄了 9 599mm;1997—2002年为实际观测以来连续的强负物质平衡时段,平均物质平衡为 -739. 6mm /a。物质平衡与气温、降水的相关分析显示: 1号冰川物质平衡主要取决于夏季平均气温的高低,二者具有较好的反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 72),而与降水的关系相对较差。20世纪 80年代末以来, 1号冰川退缩速度明显增大,尤以 2000—2002年为甚,西支冰川退缩速度为连续的高值(退缩速度分别为 6. 92m/a、6. 95m/a和 6. 25m/a);东支冰川的退缩速度与高度大于 4 200m的高度带区间的平均物质平衡值有较好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 0. 65),表明了 1号冰川进退的动力主要源于冰川积累区的物质平衡大小。
韩添丁刘时银丁永建焦克勤
关键词:气温降水
表碛下冰面消融的模拟与估算被引量:8
2005年
根据热传导理论和能量平衡原理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对表碛下冰面的融化热进行了估算.模型将表碛分为三层:第一层冰碛以剧烈的温度变化和夜间负温梯度的存在为特征;第二层为中间过渡层,温差和温度变化都较小;第三层为靠近下伏冰体的薄层冰碛,以温度低和变化稳定为特征.模型仅以地表温度时间序列、表碛厚度和导热系数、土壤热容量等参数为计算输入,即可对表碛不同层位的土壤温度及其下部冰体融化所需热量进行模拟估算.在科其喀尔冰川表碛区选取了3个具有不同表碛厚度的试验点(Spot1,0.8m;Spot2,1.5m;Spot3,2.1m)进行了模型测试.模型试验表明,模型对于不同厚度表碛下冰面融化热的模拟是较好的,然而对于不同层位地温序列的模拟仍有一定的偏差,造成这些偏差的原因主要是来自于模型假设和土壤温度垂向上的时间相位差.模拟结果同时也显示了不同表碛厚度下冰面消融的差异,冰面消融热平均分别为:Spot1:26.87W·m-2,Spot2:9.81W·m-2,Spot3:6.92W·m-2.
韩海东丁永建刘时银
关键词:表碛地表温度科其喀尔冰川
天山南坡科其卡尔巴契冰川度日因子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35
2005年
度日模型是估算冰川消融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根据科其卡尔巴契冰川2003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冰川度日因子的空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各高度上的度日因子,介于2.0~9.7mm·℃-1·d-1之间变化,平均值为5.7mm·℃-1·d-1,与青藏高原各冰川及其它地区冰川相比较小;随着海拔的增高,度日因子随之递增;随平均气温的升高而随之递减.由于冰面状况复杂,度日因子变化幅度较大,裸冰区的度日因子明显大于表碛覆盖区.人为测量误差、反照率、地形等对度日因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张勇刘时银上官冬辉谢昌卫韩海东王建
关键词:冰川消融
利用ASTER影像对慕士塔格-公格尔山冰川解译与目录编制被引量:30
2005年
以帕米尔东缘的慕士塔格公格尔山为试验区,利用2001年ASTER遥感数据,综合空间锐化增强处理、比值图像取阀值和目视判读等提取冰川边界;利用ASTER的同轨立体像对提取DEM,区分表碛覆盖的冰川范围;自动、半自动和人工量算冰川的有关参数,进行冰川解译和新的冰川目录编制.与中国冰川编目数据对比分析,1962/1966—2001年间研究区冰川面积退缩了67.89km2,占总面积的(6.2±1.0)%.结果表明,运用高分辨率的ASTER遥感资料可快速、直观地实现基于GIS的冰川编目,方便地观测冰川的动态变化,从而节约冰川编目和观测冰川变化的时间和经费,在实践上具有很大的优势.
上官冬辉刘时银丁永建丁良福沈永平张世强鲁安新李刚蔡迪花张勇
关键词:冰川变化遥感ASTER
塔里木盆地南缘喀拉米兰河克里雅河流内流区近30a来的冰川变化研究被引量:32
2006年
对1999年的喀拉米兰河克里雅河流内流区的Landsat ETM+影像运用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雪盖指数域值法和比值域值法提取其中176条冰川的边界信息,并与目视解译结果进行定量比较,结果表明:比值域值法精度最高,达98.32%;将比值域值法提取1999年的冰川边界与1970年航测地形图勾绘的冰川边界进行叠加分析,得到整个流域29 a来的冰川变化信息.统计表明,流域冰川条数减少了0.6%,总面积萎缩了2.86%,总冰储量减少了3.10%,大多数冰川处于稳定状态.
许君利刘时银张世强上官冬辉
关键词:冰川变化
近30a来托木尔峰南麓科其喀尔冰川冰舌区变化被引量:19
2006年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托木尔峰南麓地区冰雪融水量明显增加, 冰川处于强烈的消融退缩状态. 根据对科其喀尔冰川冰舌区不同海拔探测表明, 近30 a来冰川厚度明显减薄, 冰舌区平均厚度减薄在0.5~1.5 m·a^-1之间. 对科其喀尔冰川末端位置研究表明, 科其喀尔冰川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处于比较强烈的退缩状态. 相对于1974年的冰川位置, 冰川退缩了380 m左右. 科其喀尔冰川的全面退缩, 标志着托木尔峰地区冰川处于全面的负物质平衡状态.
谢昌卫丁永建刘时银李宾朱国才
关键词:厚度变化科其喀尔冰川
托木尔峰南麓河流径流量变化特征及其对北极涛动(AO)事件的响应被引量:1
2005年
由于冰雪融水很高的补给比重,本区河流径流量具有高度的季节集中性和多年径流变化的稳定性。温度变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及其对冰雪消融的控制作用,使托木尔峰南麓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不如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变化剧烈,1980年代中期以来增幅也明显小于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本区河流月径流量持续性很差,径流对气候变化具有较高的依赖性,并且对北极涛动(AO)事件具有较好的响应:强AO年较高的温度,促使了冰川消融加剧,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明显增多;而弱AO年由于温度较低,冰川消融减少,河流径流量也明显减少。
谢昌卫丁永建刘时银韩海东
关键词:冰雪融水径流量北极涛动
西天山托木尔峰南麓大型山谷冰川冰舌区消融特征分析被引量:15
2014年
基于对托木尔峰南麓托木尔型山谷冰川的野外考察和典型冰川的定位观测,对冰面被表碛广泛覆盖的所谓“托木尔型”冰川冰舌区表碛与冰面消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表碛对冰面消融、冰川水文过程、冰川变化等均具有重要影响,当表碛厚度超过3cm时,表碛对冰面消融就产生明显抑制作用,且随着厚度增加,冰面消融显明减弱.科其喀尔冰川表面的观测表明,由末端向上,表碛厚度逐渐减薄.受表碛影响,科其喀尔冰川区最大的消融量出现在海拔3800~3900m之间、表碛物厚度小于10cm的区域内;冰川消融强度由此向上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下降,向下随表碛厚度的增大而减弱.冰面湖的发育是表碛覆盖冰川的又一主要特征,湖水对冰面的融蚀和快速排泄成为冰面产汇流的主要过程.科其喀尔冰川研究表明,两三个冰面湖排泄形成的融蚀冰量就相当于冰川末端退缩造成的冰量损失.因此,冰面湖等热喀斯特地形的形成、扩张融蚀、融穿排泄、形成湖区低地,这一周而复始的过程不仅是其主要消融方式之一,而且也强烈的影响着冰川水文及冰川变化.托木尔峰南麓地区大型冰川变化主要以厚度减薄为主,而不是像大多数冰川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末端和面积减少—方面.
丁光熙陈彩萍谢昌卫王建
关键词:表碛冰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