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0536)

作品数:7 被引量:44H指数:3
相关作者:王宇明朱鹏陈进宏林晶徐城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胆固醇
  • 4篇结石
  • 4篇固醇
  • 3篇胆固醇结石
  • 3篇胆囊
  • 3篇蛋白
  • 3篇肝炎
  • 2篇胆囊胆固醇结...
  • 2篇胆汁
  • 2篇戊型
  • 2篇戊型肝炎
  • 2篇骨桥
  • 2篇骨桥蛋白
  • 1篇胆结石
  • 1篇胆汁酸
  • 1篇低密度脂蛋白
  • 1篇低密度脂蛋白...
  • 1篇调节蛋白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机构

  • 4篇复旦大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遂宁市第一人...

作者

  • 3篇朱鹏
  • 3篇陈进宏
  • 3篇王宇明
  • 2篇李茂仕
  • 2篇何登明
  • 2篇朱季香
  • 2篇郭世民
  • 2篇徐城
  • 2篇林晶
  • 1篇闫国华
  • 1篇郭满
  • 1篇蔡端
  • 1篇杨林
  • 1篇李伟汉
  • 1篇张浩
  • 1篇张长江
  • 1篇张艳琼
  • 1篇石新星

传媒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散发性急性黄疸型甲、戊型肝炎33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急性黄疸型甲型、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在不同肝脏病变基础上两类患者病情的异同,并对影响二者临床转归的危险/暴露因素进行归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35例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感染病研究所入院诊断为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HA组,n=100)、急性黄疸型戊型肝炎(HE组,n=235)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发病季节、前驱症状及生化指标等。根据肝纤维化程度(APRI指数)、有无慢性HBV感染及有无肝硬化基础对两组患者进行分层分析,对影响疾病转归的危险/暴露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HE组患病年龄(43.8±15.4岁)高于HA组(32.0±13.0岁,P〈0.001),两组患者皆以男性多见,HE组男女比例高于HA组(P〈0.001),均以2~4月份为多发时段。两组常见临床症状相似,但HE组总胆红素(Tbil)水平较高(P〈0.05),而发热、恶心呕吐比例较低(P〈0.001)。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重叠HA或HE后,较无肝硬化基础组Tbil升高,PTA、ALB降低,ALT及Tbil恢复时间延长,发生肝功能失代偿及并发症的比例增高,病死率增加(P〈0.05)。随患者基础肝纤维化程度增加,重叠HAV或HEV感染后肝脏损害加重(P〈0.05)。长期饮酒、高龄及慢性HBV感染是肝硬化重叠HE出现重症化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黄疸型HA与HE临床特征大致相似,但发病年龄、黄疸程度存在差异。重叠HA或HE时可加重肝功能损害,其程度与肝脏基础病变相关。高龄、HBV感染及饮酒等因素可加重肝硬化合并HA或HE感染时的肝功能失代偿。
朱鹏朱季香何登明徐城郭世民李茂仕王宇明
关键词:甲型肝炎戊型黄疸
急性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血清中IL-22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急性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rius,HEV)感染患者血清IL-22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疾病进展和转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筛选纳入西南医院感染科收治的2003年2月至2013年6月住院诊断为急性HEV感染患者47例,男性40例,女性7例,年龄(46.4±13.8)岁。根据感染HEV前是否有肝硬化基础分为肝硬化重叠HEV组(It=26)及单纯HEV组(n=21),根据病程中是否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将肝硬化重叠HEV组分为ACLF组(n=13)及无ACLF组(n=13),同时设置健康对照组(n=15)。每3~7天收集患者外周血血清,ELISA检测各组血清IL-22、IL-6、IFN-γ水平,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生化指标,结合病情分析IL-22水平与急性HEV感染患者肝损害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单纯HEV组IL-22与IL-6水平升高(P〈0.01),IFN-γ水平无明显升高。与单纯HEV组相比,肝硬化重叠HEV组IL-22、IL-6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而IFN.叮水平无差异。ACLF组较无ACLF组IL-22、IL-6及IFN-γ水平更高(P〈0.01)。急性HEV感染患者IL-22水平与TBIL、IL-6及MELD评分水平呈正相关,与PTA呈负相关。6例急性HEV感染后发生ACLF的患者IL-22水平随ALT、AST、TBIL及PTA等指标的改善下降。结论IL-22参与急性HEV感染后肝脏炎性损伤的过程,与肝损害严重程度及病情转归相关。
朱鹏朱季香何登明徐城郭世民李茂仕王宇明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2白细胞介素-6
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肝脏诱导低密度脂蛋白受体降解物的表达水平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研究诱导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降解物(inducible degrader of the LDLR,IDOL)在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肝脏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胆囊胆固醇结石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15年6月至12月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35例,其中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cholesterol gallstone patients,GS)21例,非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gallstone-free patients,GSF)14例。采用实时定量PCR分别测定血清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水平,胆汁中胆固醇、胆汁酸和磷脂含量及胆固醇饱和指数(cholesterol saturation index,CSI)。采用半定量免疫组化分析检测肝脏IDOL及其他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最后对GS组肝脏基因表达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与胆汁生化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血清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水平及胆汁中胆汁酸和磷脂含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GS组胆汁胆固醇浓度和CSI明显高于GSF组(P均<0.01)。GS组肝脏IDOL mRNA和蛋白质水平低于GSF组(P<0.05)。GS组肝脏LDLR表达水平高于GSF组(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GS肝脏IDOL蛋白质水平与胆汁胆固醇摩尔百分比及CSI呈明显负相关(P均<0.01)。结论肝脏IDOL基因表达水平下降与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相关。
林晶陈进宏鲁明
关键词: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胆囊胆固醇结石
胆固醇结石症患者与正常人胆汁骨桥蛋白抑成核活性的比较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比较胆固醇结石症患者与正常人胆汁骨桥蛋白(OPN)抑成核活性及浓度的差异。方法利用超速离心法结合凝胶电泳从胆固醇结石症患者及正常人胆汁中分离、纯化OPN蛋白。通过HOLAN法测定两组OPN的成核时间及成核活性。通过ELISA法检测胆固醇结石症患者与正常人胆汁中OPN浓度差异。结果胆固醇结石症患者胆汁OPN蛋白较正常人具有较短的成核时间[(17.7±1.07)d vs(20.4±1.90)d],较弱地抑制胆固醇结晶成核活性;且胆固醇结石症患者胆汁OPN蛋白浓度低于正常人胆汁OPN蛋白浓度[(69.60±5.41)ng/ml vs(82.08±5.6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正常人比较,胆固醇结石症患者胆汁OPN蛋白抑制胆固醇成核活性较弱、浓度较低。
郭满张浩李伟汉陈进宏
关键词:胆固醇结石骨桥蛋白
骨桥蛋白在豚鼠胆囊胆固醇结石模型中的动态变化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观察骨桥蛋白(OPN)在豚鼠胆囊胆固醇结石模型中的动态变化.方法 将44只豚鼠随机分为胆固醇致石组和对照组,于饲养后1周、2周、4周、6周、8周和10周分别处死.实时PCR测定OPN在胆囊和肝脏组织中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HSA)测定OPN、黏蛋白、α1-酸性糖蛋白(AAP)和载脂蛋白A1(APOA1)在胆汁和血浆中的变化.结果 OPN mRNA在豚鼠肝脏和胆囊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一致,逐渐增高至第6周达到高峰,随后又逐渐下降.致石组胆汁中OPN合量从第1周开始上升,至第6周达最大值(P<0.05),随后OPN浓度逐渐下降,至第10周,OPN含量已降至基线水平(P>0.05).血浆OPN浓度变化与胆汁一致,但血浆OPN高峰出现早(第4周),随即逐渐下降至基线水平(P>0.05).豚鼠胆结石形成过程中,APOAI在胆汁和血浆中的变化与OPN类似,但其血浆峰值没有提前.黏蛋白和AAP在造模开始后即逐渐升高,从第4周开始明显增高,随后继续升高并维持在一个高水平.结论 OPN参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整个过程,OPN与其他成核活性因子可能具有相互作用.
陈进宏杨林林晶蔡建珊蔡端
关键词:骨桥蛋白胆结石胆固醇
胆汁代谢相关调节蛋白与胆囊胆固醇结石被引量:2
2013年
胆石病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改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胆石病呈较快的上升趋势,部分地区患病率已达10%。同时,我国胆结石的类型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胆囊结石约占胆石病的80%[1],以胆固醇为主要成分的胆囊结石已成为我国胆石病的主要发病类型。因此,研究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林晶陈进宏
关键词:胆囊胆固醇结石胆汁酸
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5
2016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住院的1116例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影响患者1年生存时间及预后的危险因素,通过Cox回归模型筛选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在随访的1年时间内,562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50.4%。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年龄、ALT、TBil、尿素氮、血肌酐、国际标准化比值、血清Na+、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PLT)、HBV DNA载量、MELD评分、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脓毒症、电解质紊乱、肝性脑病及急性肾损伤(AKI)在2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WBC、MELD评分、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AKI及PLT是HBV-ACLF患者1年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HBV-ACLF是一个高病死率疾病,常常合并多种严重并发症。而影响HBV-ACLF患者1年病死率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WBC、MELD评分、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AKI及低PLT水平。
石新星张艳琼朱鹏闫国华张长江王宇明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