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CZH179)
- 作品数:13 被引量:94H指数:5
- 相关作者:王良举王永培晏维龙梁云唐成伟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财经大学南京审计大学国网能源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内需规模、集聚效应与出口二元边际——来自我国267个地级市制造业企业的微观证据被引量:11
- 2016年
- 本文运用2000-2008年我国267个地级市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在控制地区和企业异质性特征的基础上实证研究消费性、投资性内需规模及制造业地理集聚对企业出口二元扩张的影响机制。为消除遗漏变量和逆向因果关系造成的内生性问题,本文有针对性地引入两种差异化的工具变量集合,并通过比较不同估计方法的参数结果确保实证结论的稳健性。结果表明我国地级市内外需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联机制,扩大消费性和投资性内需、提高行业地理集聚程度都具有提升企业出口参与度和增强企业出口强度的作用,地级市的内需规模构成企业扩大出口的市场基础。因此,应该通过积极培育内需市场、加快省内地级市之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等措施提升企业出口动力,促进城市内外需协调发展。
- 王永培
- 关键词:出口EG指数
- 资源开发与产业结构演进被引量:3
- 2013年
- 利用中国1998-2009年的省际数据和面板协整分析法,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分析资源开发强度与产业结构演进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发现,虽然加大资源开发力度在短期内会促进制造业的发展,但长期却会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资源开发强度与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之间仅存在负向的长期均衡关系。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范围内,资源开发对产业结构演进的抑制作用是“资源诅咒”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
- 梁云唐成伟
- 关键词:产业结构资源诅咒
- 基础设施对工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实证分析
- 2013年
- 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利用1999~2010年中国工业行业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基础设施对工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交通、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能显著地促进工业技术效率的提高。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向基础设施整体发展水平较低的中西部落后地区倾斜,有助于中国工业技术效率的提高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 王良举王丽
- 关键词:基础设施技术效率随机前沿分析
- 公共支出、产业升级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本文研究了财政支出中的公共服务支出、公共投资支出及其比例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首先,引入一个包含公共服务和公共投资的内生增长模型,考察经济平稳增长路径下,公共服务支出、公共投资支出、私人投资和消费之间的稳态关系;其次,通过2000-2011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分别在一般计量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下验证公共服务支出和公共投资支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两者对我国经济增长均具有积极作用,并且支出结构与总产出的倒U型关系说明公共服务和公共投资两者存在最优的比例结构。
- 王永培罗智
- 关键词:公共服务公共投资产业结构内生增长
- 论村镇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与控制被引量:1
- 2013年
- 流动性风险是银行最致命的风险。村镇银行流动性风险具有明显季节性、抵御风险能力弱、危险性高和监管难度大等特点。可以借鉴国际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法,通过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以及制定流动性风险处置应急方案等,建立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以控制村镇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 张传良
- 关键词:村镇银行
- 企业的异质性会否影响其区位选择——来自中国制造业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优化生产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途径,其中首要问题是厘清经济活动空间分布格局形成的微观机制及其决定因素。基于新新经济地理分析框架,利用来自中国制造业数据的实证分析,考察企业异质性如何内生影响企业区位选择。研究发现,效率不同的企业,其选址策略截然不同。高效率企业倾向于在市场潜能更大的中心区选址,低效率企业倾向于在市场潜能较小的外围地区选址。要素市场扭曲造成了较为明显的效率损失。
- 王良举王永培梁云
- 关键词:企业异质性区位选择要素市场扭曲
- 中国制造业地理集聚的碳排放效应——基于STIRPAT模型的实证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为了深入分析工业分制造业地理集聚对碳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的影响,笔者在一个拓展的STIRPAT模型的基础上,利用1996年~2010年36个二位码制造业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工业集聚对制造业碳排放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工业集聚对碳排放具有提升排放总量和降低排放强度增速的双重作用,即规模效应和强度效应。工业集聚过程中的市场集中度、国有企业的主导性对制造业碳排放发挥了重要的约束作用。
- 王永培晏维龙郭晓飞
- 关键词:STIRPAT模型企业规模EKC曲线
- 中心区企业生产率优势的来源:集聚、选择抑或分类效应被引量:10
- 2018年
- 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使用半参数方法测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使用分位数方法识别中心区企业生产率优势的来源,揭示经济集聚以及异质性企业非随机的区位选择带来的选择效应与分类效应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心区企业生产率优势可能是集聚效应、选择效应与分类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大多数制造业细分行业而言,集聚效应显著提高了中心区企业的生产率;但是在部分细分行业中,在中心区集聚并没有给企业带来生产率优势。此外,在少数细分行业中发现了双边分类效应存在的证据。上述发现从企业异质性视角为中心区企业生产率优势的来源以及中国地区生产率差异提供了一种新的微观解释,对于中国新型城镇化以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决策具有重要的启示。
- 王良举王永培袁平红
- 关键词:企业异质性
- 中国制造业集聚的碳排放效应——基于面板协整估计的实证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在动态综合测度2001-2011年中国28个制造业环境规制强度指数的基础上,通过面板协整方程估计方法验证制造业集聚的适度规模以及环境规制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较高环境规制强度有助于制造业以更少的碳排放总量实现更高的集聚规模;中高环境规制强度制造业集聚与碳排放总量呈倒U型关系;低环境规制强度制造业集聚与碳排放总量之间更容易呈U型关系。为减少碳排放总量,政府有必要提高环境规制强度,并针对不同污染类型的制造业采用差别化的环境规制工具,通过规制政策的协调配合有效发挥制造业集聚的减排效应。
- 王永培晏维龙王良举
- 关键词:环境规制制造业集聚EG指数
- 出口贸易促进中国企业技术进步的机制研究——以高技术企业为例被引量:4
- 2014年
- 出口贸易是发展中国家实现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已有文献侧重验证出口贸易与技术进步的关系,忽略了对其内在作用机制的考察。本文以中国高技术企业在2000—2009年的统计数据为样本,并结合中介传导模型来尝试打开出口贸易技术进步效应这一"黑匣子"。研究表明:出口能够显著促进本土高技术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该效应是通过促进新产品开发和管理绩效提升这两个途径获得的,其作用机制中并未包含自主研发这一要素。本文的研究为本土企业如何利用出口实现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提供了微观层面的参考。
- 梁云唐成伟王良举
- 关键词:出口贸易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