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40053)
- 作品数:12 被引量:45H指数:3
- 相关作者:许文荣钱晖朱伟曹慧玲许晓蒙更多>>
- 相关机构:江苏大学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镇江市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干细胞标志物Nanog的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32
- 2009年
-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干细胞标志物Nanog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用RT-PCR和Real-timePCR检测62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Nanog的表达。结果RT-PCR结果显示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Nanog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8.1%(36/62)、9.7%(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Real-timePCR结果表明胃癌组织中Nanog相对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Nanog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状态相关,低、未分化组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但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Nanog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及其分化状态相关,可作为胃癌诊断的一个新的分子标志。
- 陈忠许文荣钱晖朱伟王胜步雪峰毛飞曹慧玲徐学静
- 关键词:胃癌NANOGPCR肿瘤干细胞
- BMP7基因检测在结直肠癌和胃癌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建立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探讨BMP7对结直肠癌、胃癌的诊断意义。方法构建BMP7基因的标准质粒,建立RT-PCR,real-time RT-PCR等方法检测并比较BMP7基因在21例胃癌组织、19例结直肠癌组织与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验证BMP7的蛋白水平差异。结果建立的BMP7检测法稳定和准确;19例结直肠癌中16例(84.2%)癌组织表达的BMP7基因显著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P<0.05)。21例胃癌组织中11例(52.4%)癌组织表达高于对应癌旁组织,但无显著差异(P>0.05)。免疫组织化学在蛋白水平上证实了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BMP7的表达水平差异。结论成功建立了检测BMP7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BMP7基因可作为结直肠癌检测的新靶点。
- 钱晖谢颖彭秀娟顾红兵曹慧玲许晓蒙王梅张玲陶洋许文荣
-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7实时荧光定量PCR结直肠癌
- 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的检测及意义
- 2011年
-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6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浆标本,以60例体检健康者作健康对照,ELISA法测定血浆中BMP7水平。结果 56例结直肠癌患者中,35例术前血浆BMP7平均含量为115.2 pg/mL,升高率为62.5%;6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中未检测到BMP7升高率异常。两组间血浆BMP7升高率有显著性差异(χ2=37.5,P<0.01)。检出BMP7异常的35例结直肠癌患者,有14例同时进行了血浆CEA检测,其中6例(42.9%)高于正常参考值。而在21例BMP7正常的结直肠癌患者中,7例标本CEA检测均在正常值范围。结论 BMP7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有较高的表达水平,其升高率明显高于CEA,敏感性为62.5,特异性为100%,可作为结直肠癌诊断的辅助指标。
- 张庆玲陶洋蒋茜彭秀娟徐会涛钱晖
-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7结直肠癌ELISA
-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脐带间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脐带间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用MTT法检测脐带间质干细胞活力、细胞计数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表面标志,成骨诱导后组织化学检测碱性磷酸酶(ALP)表达。结果 GSH浓度低于0.15 mg/ml时可促进脐带间质干细胞的增殖,高于此浓度时对细胞的抑制作用随浓度加大而逐步增强。GSH可缩短脐带间质干细胞到达生长平台期的时间并延长细胞传代的代数,细胞周期检测显示S期显著增加,同时GSH对脐带间质干细胞表面标志无明显影响,成骨诱导分化后ALP表达阳性率无明显改变。结论低浓度GSH可促进脐带间质干细胞的增殖,0.15 mg/ml浓度可以达到最佳促进增殖效果,同时对细胞表面标志与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无明显影响,可以用于体外对脐带间质干细胞的扩增。
- 孙晓春孙敏谢岩吴乐乐朱伟陈巧林陆荣柱许文荣
- 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脐带间质干细胞
- 胃癌周围淋巴结组织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和鉴定
- 2016年
- 目的试分离培养胃癌患者周围淋巴结组织中的间充质干细胞(h GCL-MSCs),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24例胃癌患者周围淋巴结组织,通过测定生长曲线、细胞周期、RT-PCR、染色体分析、免疫组化染色、成骨成脂诱导染色及裸鼠致瘤等实验,评价其生物学特性,并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 BM-MSCs)进行比较。结果 24例胃癌患者周围淋巴结组织中分离培养出3例h GCL-MSCs;生长曲线试验发现,h GCL-MSCs增殖速率高于h BM-MSCs;染色体分析示其核型正常,裸鼠致瘤实验未见致瘤;RT-PCR检测其表达Oct-4、Nanog、ABCG2、CD44、CD73、α-SMA、Bmi-1等干细胞相关基因;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h GCL-MSCs中α-SMA、P53、ABCG2染色呈强阳性,PCNA染色呈弱阳性。结论 h GCL-MSCs与h BMMSCs的生物学特性相似,对研究胃癌微环境及其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龚浩李锡丁许文荣
- 关键词:胃癌间充质干细胞肿瘤微环境
- Tim4基因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在消化道肿瘤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建立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域分子4(T cells immunoglobu lin-and muc in-dom ain-contain ing mole-cu le 4,Tim4)基因表达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实时RT-PCR)的检测方法,探讨Tim4基因在消化道肿瘤中的表达差异。方法:构建包含Tim4基因片段的标准质粒,通过RT-PCR,实时RT-PCR等检测并比较Tim4基因在37例胃癌组织、19例结直肠癌组织与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建立的Tim4基因定量检测方法准确可靠;在37例胃癌组织中,26例癌旁组织Tim4基因表达量高于对应癌组织(26/37),且在26例癌旁组织高表达的样本中,18例(69.2%)胃癌癌旁组织与癌组织表达比率大于2;在19例结直肠癌中12例癌旁组织表达高于对应的癌组织(12/19),其中癌旁组织高表达率(大于2)为75.0%(9/12)。结论:成功建立了检测Tim4基因的实时RT-PCR方法,Tim4基因在结直肠癌和胃癌的癌组织中表达呈低趋势,这为深入探讨Tim4基因与肿瘤的关系提供了实验基础。
- 钱晖彭秀娟许晓蒙顾红兵王梅徐会涛陶洋徐三荣许文荣
- 关键词:实时荧光定量RT-PCR结直肠癌
-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ver expressing HGF accelerate the recovery of acute hepatic injury in mouse
- Aim: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modified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 Yongmin YanHui QianWei ZhuFei MaoWenrong Xu
- 文献传递
- 海洋生物活性药物BA-TPQ和FBA-TPQ对胃癌细胞的作用
- 2011年
- 目的:观察两种海洋生物活性药物BA-TPQ和FBA-TPQ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的作用与机制。方法:采用四唑氮蓝(MTT)法测定不同浓度BA-TPQ和FBA-TPQ对BGC-823细胞的生长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A-TPQ和FBA-TPQ对BGC-823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A-TPQ和FBA-TPQ对BGC-823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BA-TPQ和FBA-TPQ对BGC-823细胞有明显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24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5986和0.6217μmol/L,且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BA-TPQ和FBA-TPQ作用BGC-823后S期细胞数增加,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BA-TPQ和FBA-TPQ体外通过下调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和Bcl-2蛋白的表达发挥抗肿瘤作用。结论:BA-TPQ和FBA-TPQ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有生长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阻滞细胞周期和诱导凋亡有关。
- 徐哲张徐钱茜孙靖钱晖朱伟许文荣
- 关键词:胃癌胃癌细胞系
- 骨髓间质干细胞突变的致瘤肿瘤干细胞分离及培养
- 2009年
- 目的建立合适的骨髓间质干细胞突变的肿瘤细胞系F6(肿瘤干细胞)分离及体外长期培养方法并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抗CD133-PE抗体经流式细胞仪分选F6肿瘤干细胞(F6 CSCs),研究不同培养体系对F6 CSCs体外生长的影响,探讨最适体外培养条件。结果一次分选获得F6 CSCs纯度达到80%。分选的F6 CSCs对Balb/c小鼠有体内致瘤能力,在含2%胎牛血清的L-DMEM营养液中可以长期稳定的培养,其CD133表面标志的表达维持在68.87%。结论低浓度胎牛血清的培养液能维持F6 CSCs的生长并保留其相应的生物学特性,这为肿瘤干细胞体外培养及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徐学静许文荣钱晖朱伟张徐曹慧玲陈忠
- 关键词:肿瘤干细胞间质干细胞CD133
- 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意义
- 2011年
-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和在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36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组织,用RT-PCR检测CD133的mRNA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D133蛋白质的表达,分析CD133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CD133 mRNA表达阳性率为胃癌组织66.7%(24/36),癌旁组织为16.7%(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织中CD133表达阳性率与肿瘤分化状态相关,低、未分化组高于中、高分化组(P<0.01),但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及分化状态相关,可作为胃癌诊断的一个新的分子标志物。
- 严家来钱晖朱伟严永敏曹慧玲许晓蒙孙靖徐哲钱茜许文荣
- 关键词:胃癌CD133免疫组织化学肿瘤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