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08GW2X0402)
-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 相关作者:夏昭林冯楠楠王琪叶云杰谭红汕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徽省芜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混苯接触工人遗传损伤和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混苯接触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状况及其与代谢酶基因CYP2E1和NQO1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实验评价461名混苯作业工人和88名对照组工人的染色体损伤水平,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CYP2E1 Pst和NQO1609基因多态性。[结果]接触组和对照组淋巴细胞微核率分别为(2.12±1.87)‰和(1.19±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NQO1609野生纯合者(CC)为染色体损伤的易感人群。年龄增长是微核率增加的危险因素,未发现性别、吸烟、饮酒与微核率之间的关系。[结论]双核淋巴细胞微核数可以作为苯接触早期健康损害的指标。混苯中甲苯和二甲苯可能不是导致遗传损伤的主要物质。混苯接触诱导的染色体损伤与NQO1609位点多态有关。
- 叶云杰吕建萍周莉芳张静冯楠楠贺金奖孙原孙品程周祥夏昭林
- 关键词:微核率基因多态性
- 1,3-丁二烯致染色体损伤的遗传易感性与CYP2E1和GSTs基因多态性关系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代谢酶基因CYP2E1和GSTs的基因多态性与1,3-丁二烯致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方法(CBMN)评价166名丁二烯接触工人和41名对照组染色体损伤水平,应用PCR-RFLP测CYP2E1c1c2基因多态,PCR法测GSTT1和GSTM1缺失情况。[结果]接触组和对照组的微核发生率分别为(3.23±2.49)‰和(1.22±1.1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Poisson回归分析发现CYP2E1c1c2/c2c2基因型和GSTM1非缺失型与染色体损伤相关(分别为χ2=14.39,P<0.01和χ2=4.23,P<0.05)。没有发现年龄、工龄、性别、吸烟和饮酒等与微核率之间的关系。[结论]双核淋巴细胞微核数可以作为1,3-丁二烯接触早期健康损害的指标。CYP2E1c1c2/c2c2基因型、GSTM1非缺失型与1,3-丁二烯诱导的染色体损伤有关。
- 谭红汕王琪王爱红冯楠楠叶云杰冯晓青郑玉新夏昭林
- 关键词:1,3-丁二烯染色体损伤
- XRCC1、hOGG1和MGMT基因多态性与氯乙烯接触工人染色体损伤的关系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DNA损伤修复基因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ay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gene 1,XRCC1)、人8-羟基鸟苷糖苷酶1基因(human 8-oxoguanine DNA glycosylase-1,hOGG1)以及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基因(O6-methyl-guanine 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的多态性与氯乙烯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胞质阻滞微核试验方法(CBMN)评价313名氯乙烯接触工人和141名对照工人染色体损伤水平,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对接触工人XRCC1基因Arg194Trp、Arg280His和Arg399Gln 3个位点和hOGG1基因Ser326Cys位点及MGMT基因Leu84Phe位点进行多态性检测。采用SA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率比(frequency ratio,FR)及其95%可信限(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结果]本研究表明,氯乙烯接触工人的微核率为(4.86±2.80)‰,显著高于对照人群的微核率(1.22±1.24)‰(P〈0.01)。携带hOGG1 326 Ser/Cys基因型(FR=1.21,95%CI:1.02~1.46;P〈0.05)、XRCC1 194Arg/Trp基因型(FR=1.12,95%CI:1.00~1.25;P〈0.05)和XRCC1 280 Arg/His和His/His基因型(FR=1.12,95%CI:1.00~1.26;P〈0.05)的个体均易发生染色体损伤。在易感性的双体型中,携带CGA/CAG的个体相比携带野生型CGG/CGG的个体微核率明显升高(FR=1.67,95%CI:1.19~2.23;P〈0.05)。接触组人群的微核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显著升高(FR=1.13,95%CI:1.00~1.28;P〈0.05)。对XRCC1基因型进行联合分析,发现随着剂量增加和携带突变等位基因数目增多,其染色体损伤风险增大。[结论]胞质阻滞微核可以作为氯乙烯接触工人早期健康损害的敏感指标,基因型XRCC1 Arg194Trp、Arg280His、hOGG1 Ser326Cys和双体型CGA/CAG以及年龄增长可能对氯乙烯致工人染色体损伤的过程产生影响。氯乙烯累积接触水平与XRCC1基因型也可能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
- 冯楠楠王琪冀芳孙原仇玉兰王威吴芬缪文斌夏昭林
- 关键词:氯乙烯染色体损伤
- 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多态性与1,3-丁二烯致接触工人染色体损伤易感性关系的研究
- 2010年
- 目的探讨DNA损伤修复基因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多态性在1,3-丁二烯致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易感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方法(CB-MN)评价166名1,3-丁二烯接触工人和41名正常人染色体损伤水平,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技术(PCR-RFLP)对接触工人第19染色体上的XRCC1第6外显子194密码子,第9外显子280密码子和第10外显子399密码子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接触组和对照组的微核发生率分别为(3.39±2.42)‰和(1.48±1.26)‰,差异有显著性(P<0.01)。高剂量接触组工人比低剂量接触组工人更容易发生染色体损伤(FR=1.30,95%CI1.14~1.53,P<0.05)。XRCC1194突变基因携带个体的微核发生率比野生纯合型个体显著增高(FR=1.13,95%CI1.07~1.27,P<0.05);XRCC1280突变纯合型个体的微核率较野生纯合型显著增加(FR=1.67,95%CI1.10~2.42,P<0.05);XRCC1399杂合型个体以及杂合型和突变纯合型个体的微核率均显著增加(FR=1.26,95%CI1.03~1.53;FR=1.24,95%CI1.03~1.49,P<0.05)。CAG/TGG双体型个体微核率显著降低,结论 XRCC1194、280、399突变位点携带工人染色体损伤风险增高。
- 王琪谭红汕王爱红冯楠楠叶云杰冯晓青夏昭林
- 关键词:1,3-丁二烯XRCC1染色体损伤职业卫生
- 定点采样法估算氯乙烯作业工人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 2009年
- 目的 比较定点采样法估算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和个体实测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8h—TWA),探讨有效估算作业工人个体接触水平的方法。方法从2008年12月2~21日连续3周对某聚氯乙烯厂3个氯乙烯相关车间同时进行作业场所定点采样和作业工人的8h连续个体采样,应用二硫化碳解析-气相色谱法检测空气中氯乙烯浓度。将定点采样结果结合作业工人活动时间间接估算8hTWA,并与个体采样实测TwA比较分析。结果作业场所空气中氯乙烯浓度和作业工人8hTwA均低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应用定点采样估算的TWA值是个体采样实测值的1.33~5.19倍;估测值和实测值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R=0.661,P〈0.01),可以用回归方程Log(8h—TWA实测值)=0.890×Log(8hTWA估测值)-0.453,R^2=0.437来估算作业工人实际TWA。结论当8h—TWA实测值范围在0.17~12.51mg/m^3时,本研究中所得的回归方程可以用于估测该厂3个车间冬季氯乙烯个体接触水平。
- 郑颖佳钟日海邬春华谭红汕王琪夏昭林
- 关键词:氯乙烯个体采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