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03130)
- 作品数:11 被引量:58H指数:5
- 相关作者:吴建平张利平刘哲韩学平蔡欣更多>>
- 相关机构:甘肃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 应用nested和touch down PCR技术分离牦牛CAPN1大亚基基因EST被引量:7
- 2005年
- 钙激活中性蛋白酶1(CAPN1)基因是影响肉嫩度的侯选基因。根据GeneBank中已公布的CAPN1基因cDNA序列设计同源PCR引物,通过RT,nested和touch-downPCR技术从牦牛肌肉组织总RNA中分离目的序列,与pGEM-T-easy载体连接后转化DH5α感受态菌株,通过PCR扩增、限制性酶切和测序分析鉴定阳性克隆。分离到的基因片段为牦牛CAPN1大亚基的部分编码序列,在GeneBank中的注册号为AY197555,与奶牛、人、食蟹猴、小鼠、绵羊以及大鼠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89%,89%,83%,96%和81%,在不同物种之间具有较强的保守性。CAPN1基因EST的分离为进一步研究牦牛CAPN1基因奠定了基础。此研究表明,在总RNA质量不理想的情况下,同时采用这2种技术可以较大限度地获取目的序列。
- 蔡欣吴建平徐明旭张利平汪虹英刘雅楠
- 关键词:PCR牦牛
- 奶牛群体生长激素基因多态性与产奶量关联性被引量:6
- 2010年
- 设计7对引物,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GH基因在130头中国荷斯坦奶牛群体的遗传多态性,研究该基因对产奶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在GH基因的第3内含子、第5外显子和3′端存在多态性。GH基因第3内含子等位基因A、B的基因频率为0.775和0.225,3′端等位基C、D在奶牛群体中的基因频率为0.729和0.271,GH基因第5外显子等位基因E、F和G、H在奶牛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507、0.138和0.259、0.096,GH基因第3内含子座位上不同基因型对305d产奶量有显著效应,AB基因型305d产奶量显著高于AA和BB型(P<0.05)。
- 张海容吴建平
- 关键词:奶牛生长激素基因多态性产奶量
- 基于RSA算法的大数乘法器设计被引量:2
- 2005年
- 提出了普通阵列乘法电路的改进结构和含流水线的串并乘法电路(SPM)结构。后者比基于Booth算法的n位并行乘法电路更节省资源消耗,由O(n2)降低到O(n),同时相比于n位普通移位乘法器,运算时间复杂度由的O(n2)降低到O(n),且其串行输出特性更适合应用于大数乘法电路。
- 蔡敏史伟伟黄明文
- 关键词:乘法器集成电路流水线
- 牦牛MT-Ⅰ/-Ⅱ cDNA分子克隆及其蛋白质结构分析被引量:6
- 2005年
- 利用基因特异引物YMTSP1和YMTSP2,通过RT-PCR从牦牛肝脏组织RNA中克隆出了牦牛 MT-Ⅰ(Genbank Accession No:AY513744)和MT-Ⅱ(Genbank Accession No:AY513745)基因编码区全 长。将牦牛MT-Ⅰ和MT-Ⅱ cDNA序列在CBI上进行同源性搜索发现,牦牛MT-Ⅰ/-Ⅱ编码区序列在 不同哺乳动物中相当保守。牦牛MT-Ⅰ和MT-Ⅱ编码的MT-Ⅰ和MT-Ⅱ蛋白分别由61个氨基酸组 成,其具有保守的短肽结构如:C-X-C,C-C-X-C-C,C-X-X-C等,其决定MT蛋白分子的整个三维结 构,在分子进化上十分保守。同时对牦牛MT的疏水性和跨膜区分析表明,牦牛MT蛋白可能不 存在跨膜区,也不存在信号肽,是1种非分泌蛋白。并通过同源比较模建,预测和构建了牦牛 MT-Ⅰ和MT-Ⅱ蛋白的分子空间结构,表明牦牛MT-Ⅰ和MT-Ⅱ由α-和β-两个结构域组成,在α-结构 域含有5个Cys短肽结构,β-结构域有4个Cys短肽结构,且2个结构域由保守的三肽序列KKS 相连。
- 马彬云任宏伟吴建平徐明旭张利平向云贺鹏飞蔡欣
- 关键词:蛋白质结构分析牦牛CDNA序列基因编码区CYSMT
- 整粒油籽对舍饲成年母羊肉品质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被引量:8
- 2007年
- 日粮中分别添加相当于40 g粗脂肪的油菜籽Brassica napus、油葵籽Helianthus annuus、红花籽Carthamus tinctorius和亚麻籽Linum usitatissimum,饲喂成年母羊35 d,结果表明:添加上述油料籽实对绵羊的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没有不良影响;从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考虑,添加油菜籽效果较好,其次为胡麻籽,而添加红花籽效益最差。
- 刘哲韩学平张利平雷赵民吴建平
- 关键词:油籽绵羊肉品质
- 一种基于RSA算法的加密芯片设计被引量:1
- 2006年
- 给出了一种1024位RSA算法加密芯片的完整设计方案。本方案采用了Barret模缩减算法和反复平方法,根据大数运算的特点和降低资源消耗的需要改进了电路结构,并采用全定制IC的设计流程进行实现。结果表明,该方案结构简单,资源利用率高,且能达到较高的性能。
- 钟添宾蔡敏史伟伟
- 关键词:公钥密码模乘模幂
- 滩羊脂肪中脂肪酸组成的研究被引量:18
- 2004年
- 肉羊体脂脂肪酸是影响肉品风味和膻味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HP6890型气相色谱仪,对2个年龄阶段滩羊的肾脏脂肪、背膘脂肪和尾部脂肪做了测定,分析了滩羊的三个不同部位脂肪组织中的脂肪酸组成及其特点,以及决定滩羊肉脂肪组织风味的主要因素.从分析结果中可知,滩羊脂肪中主要脂肪酸组成即豆寇酸(14:0)、软脂酸(16:0)、硬脂酸(18:0)、油酸(18:1)、亚油酸(18:2)、亚麻酸(18:3)等6种脂肪酸的累计组成占总脂肪酸的88.37 %~97.41 %.其中除豆寇酸(14:0)和硬脂酸(18:0)组成在年龄间差异显著外(P<0.05),其它脂肪酸含量均较稳定.
- 李维红吴建平王欣荣
- 关键词:滩羊脂肪酸气相色谱
- 日粮中添加整粒油籽对绵羊体脂主要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被引量:5
- 2007年
- 日粮中分别添加相当于40.0 g粗脂肪的油菜籽、油葵籽、红花籽和亚麻籽,饲喂成年母羊35 d后屠宰,用气相色谱技术测定了羊体背最长肌、肾脏脂肪和尾部脂肪的主要脂肪酸(FA)组成,结果表明:日粮对肌肉中FA组成的影响较对脂肪组织的大;在所测定的3个部位中,C14∶0最为稳定,不受日粮影响;在脂肪组织中,C16∶1、C18∶1也不受日粮的影响,但肌肉中C18∶1含量因添加红花籽显著增大;添加亚麻籽有提高脂肪组织中C18∶3的趋势,其余油籽有使各部位C18∶3含量下降的趋势,以油葵组下降最为明显;除油菜籽(富含C18∶1)外,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油籽有使C16∶0降低的作用.羊体不同部位脂肪酸组成存在较大的差异:C18∶1在尾脂中的含量极显著或显著地(多数情况为极显著)高于其它部位,而肾脏中含量最低;C16:1在不同部位的差异与C18∶1相同;C16∶0、C18∶0以尾脂中最低;C18∶2的含量在肌肉中最低.从尾部、肌肉到肾脏,不饱和脂肪酸(UFA)的比例降低,而饱和脂肪酸(SFA)的比例上升.不管在何部位,C18∶1在所有脂肪酸中所占比例最高;C18∶0在肾脏脂肪中占第2位,在肌肉和尾脂中占第3位,而C16∶0在肾脏居第3位,在其余部位居第2.
- 刘哲吴建平David Michalk张利平彭韵硕韩学平雷赵民
- 关键词:绵羊油籽脂肪酸组成
- 日粮中添加整粒油籽对绵羊体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被引量:5
- 2007年
- 日粮中分别添加相当于40 g粗脂肪的油菜籽(canola)、油葵籽、红花籽和亚麻籽,饲喂成年母羊35 d后屠宰,用气相色谱技术测定了背最长肌、尾部、背膘和肾脏4个部位脂肪的脂肪酸(FA)组成,结果表明:1)红花籽可显著降低肌肉中的短链、长链饱和脂肪酸及总饱和脂肪酸(SFA)的比例,而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总不饱和脂肪酸(UFA)的比例,而添加油菜籽对肌肉的FA无显著影响;2)油葵显著降低了尾部短链和中链脂肪酸,提高了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与SFA的比值(P∶S),油菜籽可显著降低尾部短链脂肪酸;3)添加亚麻籽有增加所有组织UFA和P∶S值,降低SFA的趋势,但只有背膘脂肪中的PUFA显著增高;4)各类油籽对脂肪组织中的总SFA和MUFA无明显影响,其中肾脏脂肪受影响最小。
- 刘哲吴建平彭韵硕张利平韩学平杨联
- 关键词:油籽绵羊脂肪酸组成
- 羊舍类型和补饲脂肪酸钙对小尾寒羊的育肥效果
- 2007年
- 日粮中添加0、30、60 g/(只.d)脂肪酸钙分别在普通羊舍和暖棚羊舍中育肥小尾寒羊56 d,结果表明:添加60 g/(只.d)脂肪酸钙可以显著提高绵羊日增重(P<0.05),但并不提高经济效益;在普通羊舍中,添加30 g和60 g脂肪酸钙可分别提高绵羊日增重13.3%(P>0.05)和33.2%(P<0.05),而在暖棚中,添加脂肪酸钙后并未影响绵羊日增重;羊舍类型对绵羊日增重、采食量无显著影响,添加脂肪酸钙也不影响绵羊总采食量.
- 吴建平刘哲张利平David Michalk杨联韩学平
- 关键词:小尾寒羊脂肪酸钙育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