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2006B009)

作品数:3 被引量:35H指数:3
相关作者:何燕王永东李廷轩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低山丘陵
  • 2篇低山丘陵区
  • 2篇土壤
  • 2篇坡位
  • 2篇丘陵区
  • 2篇不同坡位
  • 2篇茶园
  • 2篇茶园土壤
  • 1篇有机碳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类型
  • 1篇丘陵
  • 1篇肥力

机构

  • 3篇四川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李廷轩
  • 3篇王永东
  • 3篇何燕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低山丘陵区不同坡位茶园土壤肥力特征研究被引量:17
2009年
南方低山丘陵区是我国茶园的集中分布区域,研究其土壤肥力状况是改善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实现茶叶安全高效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选择川西茶区典型低山丘陵茶园,通过野外调查与样带采样研究土壤养分性质,利用主成分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定量化比较了不同坡位及对照间土壤肥力质量。结果表明:(1)茶园土壤中砂粒含量最高,平均占总量的39.13%,其次是黏粒,粉粒含量居第3位;土壤pH低于4.5,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较低,速效氮含量较高,速效磷缺乏,速效钾变化不显著。与林地、撂荒地相比,茶园土壤各粒级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有机质和全氮除在下坡位略高于撂荒地外,其他坡位均小于撂荒地和林地;速效养分变化规律不显著。(2)茶园土壤肥力沿坡面变化明显,以上坡位为基准,土壤肥力指数PI值为零,中坡位PI值(-13.64%)低于上坡位PI值(0)和下坡位PI值(14.39%)。(3)与撂荒地、林地相比,茶园的土壤肥力综合指数QI值最低。茶园、撂荒地、林地的QI值分别为0.56、1.11和2.73。
何燕李廷轩王永东
关键词:茶园低山丘陵坡位
不同地貌类型区城镇扩展对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影响——以四川名山县为例被引量:4
2010年
基于RS和GIS的支持,以名山县为研究案例,分析与探讨西部经济以农业为主地区城镇扩展的时空特征和不同地貌类型下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以期为城镇规划及区域城镇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结果显示:1975~1999年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地貌区的分布格局变化显著。林地面积大幅减少,分布区域向海拔较高地区收缩。居民及建设用地在低丘区增长较快,城镇用地大幅增加,成为影响研究区景观格局的重要要素。农业生产活动向地势较高的区域扩展,中丘区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场所,水田和旱地成其主要土地利用方式。高丘区旱地分布面积占首位;园地在低山区分布面积有所增加。1999~2005年基本维持1999年景观格局,居民及建设用地继续增长,尤其在低丘区表现明显;低丘和中丘区斑块总数减少,各景观要素平均斑块面积增加,形状指数和分维数降低;高丘、低山区水田、旱地减少,园地面积增加。
何燕李廷轩王永东
关键词:土地利用类型
低山丘陵区不同坡位茶园土壤有机碳特征研究被引量:14
2009年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川西茶区典型低山丘陵茶园不同坡位土壤有机碳特征。结果表明:茶园土壤总有机碳(TOC)含量变化趋势为中坡位<上坡位<下坡位,中坡位与下坡位差异显著。中坡位TOC分别低于上坡位和下坡位9.38%,13.95%。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中坡位最低,和上、下坡位差异显著。中坡位WSOC含量分别低于上坡位和下坡位的33.33%,38.82%。中坡位易氧化有机碳(EOC)含量分别低于上坡位和下坡位12.25%,18.83%。WSOC、EOC与TOC、TN呈显著正相关,EOC与WSOC之间也呈显著正相关。腐殖酸碳以松结态和紧结态为主。松、紧结态变化趋势为中坡位<上坡位<下坡位。松结态占TOC的比例及与紧结态的比值高于同坡位林地。松结态腐殖酸中富里酸(FA)含量中坡位最低,且低于同坡位胡敏酸(HA)含量,其他坡位FA略大于HA。稳结态腐殖酸中各坡位HA均高于FA,HA中坡位最高。稳结态腐殖酸中HA/FA值均大于松结态腐殖酸中HA/FA值。
何燕李廷轩王永东
关键词:茶园有机碳不同坡位低山丘陵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