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100002)

作品数:5 被引量:57H指数:4
相关作者:韩德民王彤胡斌李云川李立锋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低通气
  • 3篇睡眠
  • 3篇睡眠呼吸
  • 3篇睡眠呼吸暂停
  • 3篇通气
  • 3篇阻塞性
  • 2篇低通气综合征
  • 2篇睡眠呼吸暂停...
  • 2篇睡眠呼吸暂停...
  • 2篇综合征
  • 2篇阻塞性睡眠
  • 2篇阻塞性睡眠呼...
  • 2篇阻塞性睡眠呼...
  • 2篇阻塞性睡眠呼...
  • 2篇阻塞性睡眠呼...
  • 2篇呼吸暂停低通...
  • 2篇鼻腔
  • 1篇低通气指数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内

机构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市耳鼻咽...

作者

  • 3篇韩德民
  • 2篇周兵
  • 2篇张罗
  • 2篇叶京英
  • 2篇李彦如
  • 2篇臧洪瑞
  • 2篇李立锋
  • 2篇李云川
  • 2篇胡斌
  • 2篇王彤
  • 1篇刘谦
  • 1篇刘琦
  • 1篇杨庆文
  • 1篇王伯轩
  • 1篇秦明照
  • 1篇黄谦
  • 1篇董佳佳
  • 1篇边秋丽
  • 1篇丁秀
  • 1篇崔顺九

传媒

  • 3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长期疗效的主观评价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评价保留悬雍垂的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an-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H-UPP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术后5年的主观疗效改善程度。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电话问卷随访2165例确诊5年及以上的OSAHS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5次/h),分为未治疗组、H-UPPP组和持续正压通气(CPAP)组。评估患者确诊时和随访时主观症状的评分,获得各项评分的改变量。对比手术治疗前、后评分改变量并比较3组患者上述症状改善量的差异。对接受治疗者,主观评价该治疗措施消除OSAHS对生活不利影响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10分为满分,表示完全消除OSAHS对生活不利影响,对比组间VAS评分的差异。结果成功随访744例(34.4%)患者,平均随访时间5.24年。H-UPPP治疗194例(26.1%),CPAP治疗125例(16.8%),未治疗者320例(43.0%),其他治疗方式105例。H-UPPP治疗者与治疗前相比,打鼾较术前减轻或消失者占84.7%;夜间呼吸暂停较术前减轻或消失的患者占70.2%;149例(76.8%)患者的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ore,ESS)评分较术前下降,平均下降4.5[1.0;9.0];在术前有嗜睡(ESS评分≥9分)的83例手术患者中,69例(83.1%)术后嗜睡症状消失;白天精力和工作能力改善者占75.7%;晨起口干改善者占63.2%。176例手术患者参与评分,中位数8[7;9],评分≥5分的患者占92.0%;H-UPPP与CPAP治疗患者相比,VAS评分(8[7;9]vs 8[8;9],Z=-1.881,P=0.06),白天困意程度不存在差异。CPAP与H-UPPP治疗相比,ESS评分(Z=-3.277,P=0.001),晨起口干(Z=-3.474,P=0.001),精力和注意力(Z=-3.071,P=0.001)的改善程度较高。结论 H-UPPP治疗OSAHS术后5年ESS评分,打鼾、嗜睡、晨起口干、夜间呼吸暂停较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叶京英李彦如李鹏鲲丁秀高丽敏尹国平王伯轩董佳佳王军杨庆文韩德民
关键词: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鼻腔空气动力学特征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通过比较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和正常人鼻腔空气动力学指标差异,了解OSAHS患者鼻腔流场特征,为研究OSAHS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成人志愿者和OSAHS患者各60例,进行上气道高分辨CT扫描,进行三维图像重建,网格划分,借助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运用后处理软件对鼻腔空气动力学特征进行计算流体力学分析。比较患者和正常人鼻腔流场变化,鼻腔黏膜面积、鼻腔容积、黏膜面积-容积比和鼻阻力等指标差异。结果 OSAHS患者压力、速度梯度比正常人变化显著,正常人鼻腔黏膜面积显著低于OSAHS患者[(161.2±34.7)cm2vs(176.8±22.9)cm2,P<0.01];鼻腔容积显著高于OSAHS患者[(31.7±8.1)ml vs(25.6±7.3)ml,P<0.01];鼻腔黏膜面积-容积比显著低于OSAHS患者(0.57±0.09 vs 0.65±0.11,P<0.01);鼻腔气道总阻力显著低于OSAHS患者[(0.211±0.085)kPa·s·L-1vs(0.828±1.268)kPa·s·L-1,P<0.01]。结论 OSAHS患者与正常人鼻腔空气动力学指标有显著差异,其鼻腔流场改变,可能与OSAHS发病有一定关系。
臧洪瑞李立锋周兵张罗李云川王彤胡斌韩德民
关键词:气道阻力傅里叶分析空气动力学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术后第一天睡眠血氧饱和度特点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上呼吸道术后第一天夜晚睡眠时脉搏动脉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2)特点,分析影响最低SaO2的因素和监测SaO2的必要性。方法确诊为OSAHS的患者113例,全身麻醉下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其中46例行同期软腭前移术),术后第一天(手术结束后28.0—36.0h)进行整夜SaO2监测。比较相关指标与术前的变化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113例患者术后第一天夜晚多数患者最低SaO2较术前升高,但其中12例(10.2%)患者最低SaO,较术前下降;1〉0.03氧减指数较术前下降中位数[25分位数;75分位数]为36.9[16.9;52.2]次/h,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221,P〈0.001),1例(0.8%)t〉0.03氧减指数较术前上升。无患者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及术后出血、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等并发症。以满足术前BMI≥27.0kg/m^2、LSaO2〈0.600、AHII〉60.0次/h三个指标中两个指标的患者作为高危组(51例),其他患者作为低危组(62例),高危组术后最低SaO2、睡眠平均SaO2均低于低危组,而≥0.03氧减指数高于低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083、-3.084和-4.593,P值均〈0.01)。结论术后第一天夜晚睡眠时高危OSAHS患者可出现最低SaO2〈0.700,甚至较术前下降,为保证围手术期的安全,对这类患者行睡眠时SaO2监测是必要的。
李彦如边秋丽叶京英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耳鼻喉外科手术血氧测定法
鼻腔扩容术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0
2013年
目的评价鼻腔扩容术治疗OSAHS患者主客观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观察30例行鼻腔扩容术的成年OSAHS患者,所有患者于术前进行多道睡眠图(PSG)描记,鼻声反射和鼻阻力测试等鼻功能检查,填写白天嗜睡主观评分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ore,ESS)、鼻塞主观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鼾声评分量表,以上主客观检查于鼻腔手术后3个月重复记录。所有患者接受鼻腔扩容术(鼻中隔三线减张成形术、双侧下鼻甲外移、双侧中鼻甲内移和双侧中鼻道鼻窦对称性开放)。结果鼻腔扩容术后患者鼻腔总阻力显著降低[(0.89±0.23)kPa·s/L vs(0.29±0.12)kPa·s/L,P<0.01],鼻塞VAS评分显著降低[8.2±1.1 vs 2.1±0.73,P<0.01],白天嗜睡ESS评分显著降低(12.7±1.2 vs 8.6±2.9,P<0.01),打鼾程度减轻(62.2±25.6 vs 45.6±18.6,P<0.01)。轻度OSAHS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and hypopnea index,AHI)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觉醒指数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owest SaO2,LSaO2)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中度和重度OSAHS患者的AHI指数、觉醒指数、LSaO2均较术前无显著改变(P>0.05)。LSaO2、睡眠结构各阶段的比例、快动眼睡眠阶段的长度在所有OSAHS患者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30例OSAHS患者鼻腔扩容术的总体有效率为26.7%。结论鼻腔扩容手术可以改善OSAHS患者鼻塞及白天嗜睡、睡眠打鼾等相关睡眠主观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OSAHS患者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严重程度,应适当选择其手术适应证。
臧洪瑞韩德民周兵张罗李云川崔顺九黄谦王彤胡斌李立锋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鼻塞多道睡眠描记术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观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loodpressurevariability,BPV)指标变化,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相关性,分析BPV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1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年龄分为40~59岁组48例,60~79岁组52例,80~94岁组56例。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24h平均收缩压,24h收缩压标准差,计算收缩压变异系数;分别记录白天、夜间收缩压及标准差,计算收缩压变异系数。单因素方差分析上述血压指标的组间差异,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上述血压指标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年龄的相关性。结果各组24h、白天、夜间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94岁组24h收缩压标准差及其变异系数、白天收缩压标准差及其变异系数、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分别为(14.3±3.1、11.5±2.1、13.8±3.8、10.7±2.6、13.4±3.3)与60~79岁组(12.2±2.5、10.1±2.0、11.6±2.6、9.5±2.3、11.9±2.8)和45~59岁组(11.7±2.8、9.4±1.9、10.9±3.1、8.4±1.8、11.6±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80~94岁组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10.9±2.7)与45~59岁组(9.6±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示24h收缩压标准差、变异系数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年龄呈正相关(r=0.26,0.39;0.28,0.42,均P〈0.01)。结论收缩压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在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增高。收缩压标准差及其变异系数可作为反应BPV的指标。
王云秦明照刘谦刘琦
关键词:高血压颈动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