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8043152)

作品数:3 被引量:48H指数:3
相关作者:黄天立任伟新颜王吉邱发强楼梦麟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同济大学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篇异常检测
  • 1篇应变能
  • 1篇损伤识别
  • 1篇主成分
  • 1篇主成分分析
  • 1篇温度
  • 1篇温度影响
  • 1篇灵敏度
  • 1篇敏度
  • 1篇模态
  • 1篇模态分析
  • 1篇模态应变能
  • 1篇结构参数识别
  • 1篇HHT方法
  • 1篇波组
  • 1篇参数识别

机构

  • 3篇中南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高速铁路建造...

作者

  • 3篇黄天立
  • 2篇任伟新
  • 1篇楼梦麟
  • 1篇颜王吉
  • 1篇李苗
  • 1篇邱发强

传媒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振动与冲击

年份

  • 3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于单元模态应变能灵敏度的结构损伤统计识别被引量:22
2011年
基于单元模态应变能灵敏度,采用概率统计的方法,提出一种同时考虑模型不确定性和测试噪声影响的损伤统计识别方法。首先,建立基于单元模态应变能灵敏度分析的结构损伤方程组,然后,通过摄动法推导出损伤结构刚度参数的统计特性,并运用损伤概率模型计算各单元的损伤存在概率。最后,用一简支梁数值模拟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损伤概率越大,表明存在损伤的可能性越大;损伤单元的损伤存在概率大于非损伤单元的损伤存在概率;随着损伤程度的增加,损伤存在概率不断增加,而随着噪声水平的增加,损伤存在概率减小。
颜王吉黄天立任伟新
关键词:灵敏度模态应变能模态分析损伤识别
温度影响下基于主成分分析和模态柔度的结构异常检测被引量:12
2011年
在基于振动的结构损伤识别中,很多结构动力学的参数可用作损伤特征参数,如共振频率、振型、模态柔度等。结构损伤会引起损伤特征参数发生改变,但环境因素和运营条件的影响也会使这些特征参数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往往会掩盖结构自身损伤所引起的特征参数变化。如何剔除或减少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得到结构本身的真实状况(有损或无损),成为了桥梁损伤检测和健康监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选用对结构损伤较为敏感的模态柔度作为损伤特征参数,通过数值模拟算例对比分析了结构局部损伤和温度变化对模态柔度的影响;对结构在不同状态下的模态柔度进行主成分分析,用残差建立其统计分布模式,用统计模式识别的方法识别模式差异,实现考虑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构异常检测。结果表明,若不考虑温度对模态柔度的影响,易对桥梁结构的健康状况产生误判;运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结构异常检测方法可有效剔除温度对模态柔度的影响,实现结构异常的检测。
李苗黄天立任伟新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异常检测温度影响
基于改进HHT方法的密集模态结构参数识别被引量:14
2011年
针对Hilbert-Huang变换(HHT)方法在识别结构模态参数中存在的经验模式分解(EMD)模态分解能力不足以及固有模式函数(IMF)分量之间不正交这2个问题,分别提出采用波组信号前处理和正交化经验模式分解的方法予以改进,并将此方法称为改进的Hilbert-Huang变换方法。在介绍正交化经验模式分解方法和波组信号前处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给出基于此改进Hilbert-Huang变换方法识别结构模态参数的基本步骤,并通过一个具有密集模态的三自由度结构在脉冲荷载激励下的模态参数识别算例予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识别密集模态结构的模态参数,且识别效果优于基于HHT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的效果。
黄天立邱发强楼梦麟
关键词:波组参数识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