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1C0105)
-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3
- 相关作者:罗昌勤韦文广更多>>
- 相关机构:河池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广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资助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文化生态学视阈下探析多民族地区文化融合与社会和谐被引量:7
- 2012年
- 在多民族地区,文化差异是引发民族矛盾,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多民族地区文化具有的多样性、系统性、动态平衡性的文化特征,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探析了民族地区文化融合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契合,提出了营造多民族地区多元文化融合的文化生态环境的对策建议。
- 罗昌勤
- 关键词:文化生态学多民族地区文化融合社会和谐
- 从文化宽容视角探析多民族地区民间矛盾的形成及调解策略
- 2012年
- 民族是以文化而区别的,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在多民族地区,由于民族发展不平衡,民族文化因民族相异而呈现出差异性,因文化差异在民族交往中形成的民间矛盾也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面对复杂多变的多民族地区民间矛盾,在调解矛盾时要充分考虑民族文化的差异,从文化宽容的视角构建民间矛盾的调解机制。
- 罗昌勤
- 关键词:多民族地区文化宽容
-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探析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生态缺失及对策——以广西红水河流域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为例被引量:6
- 2011年
- 广西红水河流域居住着汉、壮、瑶等10多个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历史积淀,形成了红水河流域厚重的民族特色文化和文化产业链资源。文章从文化生态学视角,理性分析了当前红水河流域民族文化产业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缺失,并提出了构建红水河流域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的生态链结构的基本思想。
- 罗昌勤
- 关键词:文化生态学民族文化产业生态构建
- 文化生态学视野下乡村传统文化的社会“软控制”功能探析被引量:1
- 2015年
- 在中国农村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传统道德、风俗习惯、民间信仰、家规宗法"等传统文化对维持乡村社会生态的有序运转起到了重要的"软控制"作用。但随着城乡交流的深化,中国乡村社会的转型不断加速,乡村社会原有的传统文化生态链受到破坏,对乡村社会的约束力也越来越趋于弱化。文章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运用生态学系统性和动态发展性等相关理论分析了传统文化对乡村社会"软控制"的历史作用和在新形势下其对乡村社会"软控制"的生态缺失,并提出构建传统文化乡村社会"软控制"生态链结构的对策建议。
- 罗昌勤
- 关键词:文化生态学
- 论多民族地区文化宽容与社会和谐
- 2012年
- 多民族地区应认识和把握民族文化宽容的规律,发挥文化宽容对社会和谐的积极影响,坚持在"和而不同"中构建民族文化的核心凝聚力;在"求同存异"中张扬民族文化的个性魅力;在"多样性"中坚持民族文化核心价值影响力;在"传统性"中彰显民族文化软实力,巩固多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基础。
- 罗昌勤韦文广
- 关键词:多民族地区民族文化文化宽容社会和谐
- 文化生态学视野下广西壮汉民族文化融合与认同探析被引量:6
- 2016年
- 广西壮汉民族长期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奠定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文化基础。文章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分析了壮汉民族文化融合的现状,并从壮汉民族文化融合的政治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和社会生态等方面阐述了广西壮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共生。同时,还分析了壮汉民族文化融合对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思想文化影响。
- 罗昌勤
- 关键词:文化生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