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10Z409)
- 作品数:33 被引量:408H指数:13
- 相关作者:董双林田相利房景辉王芳包杰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沈阳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底栖硅藻生产性培养中的理论与实践被引量:2
- 2010年
- 为了优化筛选中国北方地区底栖硅藻的生产性培养方法,参照现有的培养方式,采用3种培养措施进行底栖硅藻的生产性培养:措施Ⅰ:光照度2500~3000lx,翻筐1次/24h;措施Ⅱ:光照度2500~3000lx,翻筐1次/72h;措施Ⅲ:光照度1500~2000lx,翻筐1次/72h。结果表明:培养措施Ⅰ和Ⅲ获得的底栖硅藻种类组成(大型舟型藻、小型舟型藻、楔形藻、菱形藻、直链藻、卵形藻的密度百分比分别为11.56±4.64,78.27±9.63,0.823±0.25,2.57±1.06,0.01±0.01,6.78±1.34和0.15±0.03,79.71±12.72,0.23±0.09,0.64±0.12,0.01±0.01,19.262±6.64)优于培养措施Ⅱ(大型舟型藻、小型舟型藻、楔形藻、菱形藻、直链藻、卵形藻的密度百分比依次为23.56±10.47,38.47±9.85,22.51±9.86,10.24±2.86,5.22±1.68,0.007±0.002),但培养措施Ⅲ所获得底栖硅藻总密度显著较低。说明采用较强的光照度(针对小型舟型藻类而言)结合每日翻筐的培养措施既能保证较优质的底栖硅藻种类组成,又提高了生长速度,迎合了水产经济动物苗种生产培养中对底栖硅藻的大量需求。
- 赵玉明
- 关键词:底栖硅藻
- 荣成靖海湾海参养殖池塘初级生产力季节变化特征被引量:8
- 2010年
- 2007年5月-2007年11月调查了山东荣成靖海湾海参养殖池塘水体中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变化以及底泥沉积物中叶绿素和脱镁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海参养殖池塘水体中浮游植物共有7门,44属,62种,主要以硅藻为主。水体中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1号池塘为17.52×10^4/L;2号池塘为18.30×10^4/L。水体叶绿素含量变化范围:1号池塘为1.38-5.00μg/L;2号池塘为0.98-5.45μg/L。池塘沉积物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范围:1号池塘为0.66-1.67μg/g,2号池塘为0.56-1.34μg/g。池塘沉积物中脱镁叶绿素含量变化范围:1号池塘为2.97-5.63μg/g;2号池塘为2.90-6.36μg/g。1号池塘和2号池塘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叶绿素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叶绿素,脱镁叶绿素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海参夏眠期间,沉积物中叶绿素及脱镁叶绿素含量最高,为海参结束夏眠进入摄食提供食物储备。研究结果表明,靖海湾海参养殖池塘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养殖池塘水体浮游植物生物量较低,多样性指数较高,增加浮游植物沉降速率,增加养殖系统初级生产力可为海参提供更多食物。
- 任贻超王芳董双林刘峰
- 关键词:海参池塘粒级结构叶绿素脱镁叶绿素
- 温度和盐度对半滑舌鳎幼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0
- 2008年
- 以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幼鱼为实验对象,分别设置3个盐度水平(22、26和30)和4个温度水平(18,21,24和27℃),采用酶活性分析的方法比较研究了在不同温度和盐度的养殖环境下,半滑舌鳎肝胰脏和肠道内不同部位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3种消化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盐度和温度对半滑舌鳎消化酶活性影响均显著(P<0.05)。不同温度和盐度组合下,3种消化酶活性变化有所差异。总体比较,肝胰脏和肠道内3种消化酶比活力均以盐度26、温度21和24℃组合下活性较高。在相同温度和盐度下,肝胰脏和肠道的不同部位的3种消化酶活性有所差异,其中,蛋白酶比活力以肝胰脏和后肠最高,显著高于前肠和中肠(P<0.05);淀粉酶比活力以肝胰脏内最高,各肠段之间淀粉酶比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淀粉酶比活力也以肝胰脏内最高,其次分别为前肠、后肠和中肠,各部位脂肪酶比活力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发现半滑舌鳎幼鱼体内淀粉酶比活力相对比较高,说明半滑舌鳎幼鱼对淀粉具有较强的消化能力,建议在配制半滑舌鳎幼鱼饲料时可适当提高淀粉比例,以降低饲料成本。
- 田相利任晓伟董双林王国栋房景辉
- 关键词:半滑舌鳎盐度温度比活力
- 几种虾、贝、藻混养模式能量收支及转化效率的研究被引量:20
- 2007年
- 实验采用围隔实验方法,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wlei)、青蛤(Cyclina sinesis)、菊花心江蓠(Gracilaria lichevoides)和活菌净水剂的不同单、混养生态系统的能量收支和转化效率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期间系统接受的总太阳光辐射能为1983.2MJ/m^2。浮游植物对光能的利用效率在各处理间无差异(0.147±0.007)%,混养江蓠显著地提高了总利用效率(0.308±0.019)%。总能量的转化效率,虾藻混养(28.36%)和江蓠单养(27.65%)最高,其次是虾贝藻混养(26.70%),对虾单养(12.24%)最低。单位净产量对饲料能的消耗,对虾单养(21.24MJ/kg)最多,虾菌、虾贝混养(18.76-18.97MJ/kg)次之,而虾藻、虾贝藻混养(2.64-3.24Mj/kg)则显著地降低了饲料消耗量。实验中投喂组都有较多的能量沉积,对虾单养沉积量达到1.10MJ/m^2,虾贝混养(1.30MJ/m^2)稍高,而虾贝藻、虾菌、虾藻混养平均为0.53MJ/m^2,显著地低于对照。结果表明,混养青蛤和菊花心江蓠显著地提高了对虾养殖中的光能利用率和能量转化效率,减少了能量沉积,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
- 董贯仓田相利董双林王大鹏常杰
- 关键词:生态效率混养
- 盐度日节律性连续变化对孔石莼生长和生化组成的影响被引量:7
- 2007年
- 利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探讨盐度日节律性连续变化对孔石莼(Ulva pertusa)生长和生化组成的影响,旨在查明潮间带大型海藻对盐度日节律性连续变化的适应性。实验共设5个盐度日节律变化处理(30±3,30±6,30±9,30±12和30±15)和1个恒盐(30±0)对照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孔石莼能够耐受较大范围的盐度日节律性连续变化,这种变化虽然对孔石莼的生长不利,但是仍然能够使孔石莼的相对生长率保持在12%以上;盐度变化幅度±3-±15与恒盐对照相比明显不利于孔石莼的生长,盐度变化幅度越大,孔石莼生长越缓慢。同恒盐处理相比,盐度日节律连续变化对孔石莼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明显,但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都有随着盐度变化幅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少的趋势。盐度日节律性连续变化使孔石莼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相对含量显著增加(P〈0.05),随着盐度变化幅度的增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增加的趋势越明显,并且在盐度日节律性连续变化下,蛋白质增加的速度比可溶性糖增加的速度要快。同时,游离脯氨酸的相对含量随着盐度变化幅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在缓和的盐度日节律性连续变化下(30±3)孔石莼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却显著小于恒盐对照组(P〈0.05)。盐度日节律性连续变化同恒定盐度相比,虽不利于孔石莼的生长,却促进了孔石莼生化产物的合成,是海藻干露时品质得以提高的原因之一。
- 王巧晗董双林田相利王芳
- 关键词:盐度变化孔石莼生化组成
- 不同盐度驯化方式对小鲟鳇(Huso huso)(♀)×(Acipenser ruthenus)(♂)生长及渗透生理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0年
- 本研究以小鲟鳇幼鱼为研究对象,对比了不同驯化方式(即从淡水开始,盐度分别突变0,5,10和15,然后每天增加盐度1,分别表示为T0、T5、T10和T15)对其生长性能、血浆渗透压、鳃丝Na^+/K^+-ATP酶活性以及血糖、血清主要金属离子和氯离子浓度等的影响。从驯化至盐度28得到的结果表明,各处理小鲟鳇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T0和T5处理的特定生长率差异不大,但显著高于T15和T10处理(P<0.05);各处理血浆渗透压显著高于驯化前,但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各处理小鲟鳇鳃丝Na^+/K^+-ATP酶活力均明显升高,但T15处理的鳃丝Na^+/K^+-ATP酶活力显著低于其它处理(P<0.05);各处理小鲟鳇血糖含量均低于驯化前水平,但相互之间差异不大(P>0.05);与在淡水中相比,盐度突变幅度最大的处理(T15)的小鲟鳇在驯化过程中血清Na^+、K^+、Ca^(2+)、Mg^(2+)和Cl^-浓度显著上升。除Na^+和Cl^-浓度变化趋势相同外,其它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性不强。综合比较表明,小鲟鳇对较高的盐度及其突变耐受性较差,而从淡水向海水驯化时,盐度为5的突变幅度可能对小鲟鳇比较适宜。
- 田相利王国栋董双林房景辉郭彪
- 关键词:盐度
- 温度、盐度和光照强度对鼠尾藻氮、磷吸收的影响被引量:64
- 2008年
-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的温度和盐度组合,温度和光照强度组合对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氮、磷吸收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3个环境因子对鼠尾藻氮、磷吸收速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温度和盐度对鼠尾藻氮、磷吸收速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二者交互作用也极显著(P〈0.01)。在盐度20、温度25℃条件下和盐度30、温度30℃条件下,鼠尾藻对氮有较高吸收速率,分别为11.26μmol/[g(dw)·h]和11.01μmol/[g(dw)·h];在盐度40、温度15~30℃范围内对磷的吸收速率较大,达到1.5μmol/[g(dw)·h]以上。温度和光照对鼠尾藻氮、磷吸收速率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二者交互作用极显著(P〈0.01)。在温度15℃和光照强度140-180μE/(m^2·S)以及温度20~25℃和光照强度60~100μE/(m^2·S)条件下,鼠尾藻对氮有较高吸收速率,均在9.60μmol/[g(dw)·h]以上:在温度25℃和光照强度60μE/(m^2·s)条件下,鼠尾藻对磷的吸收速率达到最大,为1.30μmol/[g(dw)·h]。本研究结果表明,鼠尾藻总体上对水体中的氮、磷均具有较高的吸收速率,且能较好地同时吸收NH4^+-N和NO3^--N,显示了它对海水环境中营养盐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中国水产科学,2008,15(2):293-300]
- 包杰田相利董双林姜宏波
- 关键词:鼠尾藻温度盐度光照强度氮吸收速率
- 刺参不同养殖模式实验围隔内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通量研究被引量:8
- 2009年
- 研究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模式对池塘底质的影响,于2007年5~11月间从不同养殖模式实验围隔内采得底泥样并通过实验室培养的方法测定了底泥耗氧率(SOD)及沉积物—水界面的N、P等。结果表明,投饵对SOD影响不显著(P>0.05),说明本实验条件下投饵没有造成实验围隔底泥中的有机物积累;7月份的SOD与其它月份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大部分模式中沉积物释放溶解性无机磷酸盐(DIP)且不同月份之间的通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模式之间的变化较复杂;在硝酸盐(NO3-+NO2-)通量结果中,投饵模式下的平均通量为非投饵模式下通量值的2~3倍,夏季的交换通量为冬季交换通量的2倍;当养殖密度较大时,非投饵模式中沉积物吸收氨氮的通量大于投饵模式中的通量,其它密度下投饵模式中沉积物释放氨氮的通量大于非投饵模式中的通量,并且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通量值降低。
- 郑忠明董双林白培峰高勤峰董云伟秦传新金波昌
- 关键词:刺参不同养殖模式
- 饲用干酵母和电解多维培育仿刺参浮游幼体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采用饲用干酵母和电解多维作为替代单细胞藻类的饵料进行了仿刺参浮游幼体的培育研究。从生长速度(G)、浮游期成活率(SRP)、变态成活率(SRM)、特定生长率(SGR)和40%樽形幼体出现时间(71)等5个指标比较了饲用于酵母+电解多维(E6)组与不同种类、不同比例的单胞藻、海洋酵母混合饵料组以及饲用酵母单独投喂组(6个组合,E1~E5和E7)的投喂效果,并进行了不同发育阶段饲用干酵母投喂量组合(Q1—4)的研究,确定了仿刺参浮游幼体不同发育阶段饲用干酵母的最佳投喂组合。结果表明:饲用干酵母+电解多维能够促进刺参幼体的正常发育和变态。E1至E6组间5个指标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优于E7(饲用干酵母)组。E6(饲用干酵母+电解多维)组刺参浮游幼体的5个指标(G、SRP、T、SRM和SGR)分别为112.75±8.63、54.72±6.47、188.5±9.52、54.46±8.36和22.00±0.40。饲用干酵母不同投喂量对浮游幼体的上述5个指标有显著影响,除指标G外(Q3和Q4差异不显著),后3个组合(Q4~6)的其余4个指标显著优于前3个组合(Q1~3)(P〈0.05)。最优投喂组合为:耳状幼体平均体长〈400μm时,海洋酵母的投喂量为4×10^5cell/(mL·d);平均体长在400~600μm时,投喂量为6.66×10^5cell/(mL·d);平均体长〉600μm时,投喂量为9.33×10^5cell/(mL·d)。
- 赵玉明
- 关键词:仿刺参电解多维幼体变态
- 盐度和温度对半滑舌鳎生长、渗透生理及能量收支的影响被引量:23
- 2010年
- 研究了盐度和温度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幼鱼的生长、生化组成、渗透生理及能量收支的影响。实验鱼体质量(18.06±3.65)g,全长(15.45±2.77)cm。实验设置了3个盐度水平(22、26和30)和4个温度水平(18℃、21℃、24℃和27℃),每个处理设置4个重复。8周的生长实验结果表明,各处理半滑舌鳎特定生长率总体变动在1.00%~1.34%。在本研究条件下,盐度对半滑舌鳎生长影响不显著(P>0.05),而温度对其生长影响显著(P<0.05)。在盐度22、26和30下,其最大生长率分别出现在21℃、24℃和18℃下,而在27℃下生长率最低。饲料转化率和消化率变化趋势与生长率相似。随温度的升高鱼体蛋白质含量有升高趋势,脂肪含量和能值降低,但受盐度影响不显著。渗透生理研究结果表明,盐度和温度对半滑舌鳎血浆渗透压和鳃丝Na+/K+-ATP酶活性影响均显著(P<0.05)。随盐度的升高,血浆渗透压和鳃丝Na+/K+-ATP酶活性均有所升高。温度对不同盐度下半滑舌鳎血浆渗透压影响有所差异,但随温度的升高半滑舌鳎鳃丝Na+/K+-ATP酶活性显著降低。能量收支研究表明,生长能和呼吸能的变化主导着半滑舌鳎的能量收支模式,在本研究设置的温度和盐度范围内,生长能占摄食能的比例以盐度18和温度21℃最高,而呼吸能的比例则总体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升高。
- 田相利王国栋董双林房景辉
- 关键词:半滑舌鳎盐度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