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60511002) 作品数:26 被引量:143 H指数:7 相关作者: 刘德立 熊丽 袁永泽 李娜 贲亚琍 更多>> 相关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江汉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农业科学 医药卫生 更多>>
三株沙漠放线菌XJSS-21、XJSS-39和XJSS-58的多相分类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009年 从新疆吐鲁番鄯善县典型沙漠地区采集的样品中分离获得3株放线菌菌株XJSS-21、XJSS-39和XJSS-58,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反硝化能力、细胞壁化学组分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等进行了多相分类研究,发现3株沙漠放线菌均能产生纤维素酶,淀粉酶和蛋白酶,且菌株XJSS-21具有很强的反硝化能力,XJSS-58属于轻度耐盐菌。初步确定XJSS-21、XJSS-39和XJSS-58可能分别属于Streptomyces humidus subsp.antitumoris、Nocardiopsis dassonvillei和Streptomyces mutabilis。 魏艳红 阿不都克里木·热依木 熊鹰 许尚营 邓子厚 袁永泽 刘德立关键词:链霉菌属 镉、汞、锌3种重金属的雌激素样作用 被引量:4 2009年 为探讨镉、汞、锌3种重金属的雌激素样作用,采用双杂交酵母法测定了醋酸镉、氯化汞、醋酸锌单独作用时对重组基因酵母β-半乳糖苷酶诱导活性的EC50值.实验结果表明,醋酸镉浓度为1.0×10-5mol·L-(1实验浓度范围10-7~10-2mol·L-1),氯化汞浓度为5.0×10-7mol·L-(1实验浓度范围10-9~10-5mol·L-1),醋酸锌浓度为1.0×10-4mol·L-(1实验浓度范围10-9~10-2mol·L-1)时对酵母β-半乳糖苷酶诱导活性最大,分别达到1.3、0.95和1.1U.不能求出镉、汞、锌单独作用时对β-半乳糖苷酶诱导活性的EC50值.一味计算EC50值不仅难以评价重金属的雌激素活性,而且限制重组受体基因酵母法的普遍运用.一些重金属通过MCF-7细胞法(E-screen)呈阳性,通过重组hERα酵母法YES检测呈阴性,有可能是重金属通过与ERβ作用而产生效应.若构建出含ERβ基因的双杂交酵母菌株,与现有的方法互补将能完善环境雌激素的体外测评系统. 周巧巧 熊丽 刘德立 牟文 杨雪 张灿关键词:重金属 雌激素活性 重组基因酵母法研究酞酸酯类化合物的类雌激素作用 被引量:2 2011年 为了检测五种酞酸酯类化合物的类雌激素活性,采用重组人雌激受体α、相关效应元件以及β-半乳糖苷酶报告基因酵母分别测定17β-雌二醇(E)2、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单独作用时诱导酶活并计算其EC50。通过各化合物与E2的EC50的比以及最大β-半乳糖苷酶活性来比较酞酸酯类化合物的类雌激素活性。五种酞酸酯类化合物的实验浓度范围为1.0×10^-3-1.0×10^-11 mol/L。结果表明,DEP(1×10^-7-1×10^-9 mol/L)、DBP(1×10^-6-1×10^-9 mol/L)、BBP(1×10^-3-1×10^-6 mol/L)具有明显的类雌激素活性,诱导的最大酶活分别为:1.515、0.832 2、1.669,而DMP和DOP并未检出明显的类雌激素活性。DEP、DBP、BBP与E2的EC50的比分别为8.85×10-2、2.54×10^-2、8.82×10^-6。说明DEP、DBP在低浓度就表现出类雌激素活性,而BBP在较高浓度才表现出类雌激素活性。 杨雪 易千慧 周巧巧 牟文 张灿 何桢 胡晓静 熊丽 刘德立关键词:酞酸酯类化合物 新型好氧反硝化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在人工废水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从武汉市某纺织厂排污口采样,通过富集培养法筛选分离到一株高效好氧反硝化细菌HS-043。对该菌株在SC培养基中以及人工废水(AWW)中的反硝化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细菌HS-043能在12小时内将人工废水中的... 袁利玲 杨俊忠 许尚营 倪砚 李平 袁永泽 刘德立关键词:好氧反硝化 废水脱氮 文献传递 蜡状芽孢杆菌好氧反硝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38 2008年 从湖北省洪湖、仙桃等地采集的活性污泥和土壤中分离得到32株好氧反硝化细菌,对其进行反硝化能力测定,其中3株菌的反硝化能力较强,能以NaNO3为唯一氮源生长,分别命名为HS-N25,HS-MP12和HS-MP13.这3株菌可以分别在18,15和12 h内将特定培养基SC中起始浓度为10 mmol/L的NO3-完全降解.通过菌株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及16S rDNA分子鉴定,菌株HS-N25,HS-MP12及HS-MP13与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亲缘关系最为接近,同源性达99%.初步鉴定这3株菌为蜡状芽孢杆菌. 杨希 刘德立 邓灵福 朱德锐 高强 魏艳红 刘松 邹煜平 熊丽关键词:蜡状芽孢杆菌 好氧反硝化 RDNA 叶蝉散人工抗原中间产物2-异丙基苯甲酰氯的合成 2010年 根据叶蝉散分子结构的特点,对叶蝉散人工抗原的合成进行了3步实验设计,即以叶蝉散为原料,在强碱性(pH>12)下水解生成2-异丙基苯酚,再加入三光气反应生成活性中间体2-异丙基苯甲酰氯,然后再与6-氨基己酸合成2-苯异丙基-N-(5-羧基戍烷)氨基甲酸酯。此研究成功地进行2步化学反应,并获得2步化学反应产物:2-异丙基苯酚和2-异丙基苯甲酰氯,从而为叶蝉散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帮助。 贲亚琍 陆文昌 刘德立关键词:叶蝉散 人工抗原 肺炎链球菌HMG-CoA合成酶动力学研究 2010年 目的:在克隆表达肺炎链球菌HMG-CoA合成酶(HMGS)的基础上,对HMGS进行动力学研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乙酰-CoA作为底物,检测乙酰乙酰-CoA在300 nm处吸收值的变化。结果:肺炎链球菌HMGS的最适pH 9.75、最适温度37℃、最适MgCl2浓度为10 mol/L,粗酶提取物的比活为0.76μmol/min.mg-1,分离纯化后的比活为3.24μmol/min.mg-1,比活提高4.26倍。结论:在37℃、pH 9.755、mol/L MgCl2的最适反应条件下,肺炎链球菌HMGS的Vmax和Km值分别为4.69μmol/min.mg-1和213μmol。 贲亚琍 崔古贞 刘德立关键词:肺炎链球菌 1株新型产芽孢的Serratia菌株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 2010年 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分离到一株产芽孢的菌株HS-1E,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有荚膜,有运动性,有微弱固氮能力.能在无氮培养基中缓慢生长.在LB、肉汁固体培养基上,菌落为有光泽的红色圆形.对该菌株HS-1E的16S rRNA基因的全序列测序并进行DNA同源性分析,得到系统发育树状图.在此树状图中,它与Serratia属的关系最近,与粘质沙雷氏菌的同源性为99.0%.其主要生理生化特征也与Serratia属相符.但由于产芽孢的Serratia属以前从未报道过,故HS-1E为Serratia属的1个新种. 李娜 许尚营 袁利玲 郑永良 袁永泽 杨江科 刘德立关键词:SERRATIA 玉米黑粉菌CYP51稀有密码子和mRNA二级结构分析及与杀菌剂戊唑醇分子对接 被引量:3 2011年 通过截短玉米黑粉菌CYP51(P450-14DM,UmCYP51)基因(去除编码跨膜区部分)和选取不同的表达载体,构建了9种重组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进行UmCYP51基因的表达,发现只有BL21(DE3)/pET32-Um-35重组表达工程菌获得了表达.对稀有密码子和mRNA翻译起始区二级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稀有密码子和mRNA翻译起始区二级结构对UmCYP51蛋白的表达都有影响.适用于稀有密码子表达的菌株Rosetta(DE3)不利于UmCYP51蛋白的表达;同时只有翻译起始区二级结构自由能值最低的重组载体pET32-Um-35可以表达.为了设计以UmCYP51为靶标的新型抗真菌抑制剂,基于最新解析的真核生物人类的CYP51晶体结构,利用同源模建的方法构建了UmCYP51的三维结构并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优化.通过与商品化杀菌剂戊唑醇进行分子对接获得了此类抑制剂与UmCYP51的理论结合方式,阐述了戊唑醇分子的杀菌机理,为开发新型的抗真菌抑制剂奠定了基础. 李书祥 韩睿 袁利玲 熊丽 袁永泽 杨江科 闫云君 刘德立关键词:翻译起始区 稀有密码子 同源模建 分子对接 Kinetics and mechanisms of p-nitrophenol biodegradation by Pseudomonas aeruginosa HS-D38 被引量:7 2009年 The kinetics and mechanisms of p-nitrophenol (PNP) biodegradation by Pseudomonas aeruginosa HS-D38 were investigated. PNP could be used by HS-D38 strain as the sole carbon, nitrogen and energy sources, and PNP was mineralized at the maximum concentration of 500 mg/L within 24 h in an mineral salt medium (MSM). The analytic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biodegradation of PNP fit the first order kinetics model. The rate constant kpNp is 2.039 ×10^-2/h in MSM medium, KeNp+N is 3.603 × 10^-2/h with the addition of ammonium chloride and KPNP+c is 9.74 ×10^-3/h with additional glucose. The addition of ammonium chloride increased the degradation of PNP. On the contrary, the addition of glucose inhibited and delayed the biodegradation of PNP. Chemical analysis results by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UV-Vis spectroscopy and gas chromatography (GC) techniques suggested that PNP was converted to hydroquinone (HQ) and further degraded via 1,2,4-benzenetriol (1 ,2,4-BT) pathway. ZHENG Yongliang LIU Deli LIU Shiwang XU Shangying YUAN Yongze XIONG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