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0ZR1418200) 作品数:18 被引量:73 H指数:6 相关作者: 张善勇 杨驰 恽白 沈佩 霍亮 更多>> 相关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TMJ结构紊乱患者关节液纤维蛋白含量的测定及意义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测定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结构紊乱(internal derangement,ID)患者关节液中纤维蛋白的含量,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12月—2008年6月期间收治的TMJ疾病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在初步诊断为结构紊乱后进行MRI检查,以获取评价关节盘情况的影像学依据,并按照Wilkes-Bronstein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将处于Ⅱ~Ⅴ期的患者纳入治疗范围,进行关节镜下盘复位固定手术,在关节镜手术前采集关节液1mL,-40℃或-70℃冰箱低温保存。采用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半定量测定纤维蛋白的含量。按照ID分期、不同年龄段、男女分组及左右侧关节分组,应用SPSS16.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比较不同组别之间关节液的平均荧光强度的差异。结果:所有125侧关节液的免疫荧光强度平均为4.43±3.67(0~31.68)。ID各期关节液的平均荧光强度Ⅱ期为2.38±1.17,Ⅲ期为4.68±3.98,Ⅳ期为4.80±2.80,Ⅴ期为3.58±2.64,其中Ⅱ期与Ⅲ期(P=0.0065<0.05)、Ⅳ期(P=0.0207<0.05)之间有显著差异。男性患者关节液的荧光强度平均为4.05±2.70,女性患者关节液的荧光强度平均为5.57±4.71,男女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左侧TMJ关节液的平均荧光强度为4.37±3.04,右侧平均为5.97±5.20,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10~19岁为4.55±2.45,20~29岁为4.56±3.39,30~39岁为2.60±1.12,40岁以上为5.68±6.71,其中第1和第3组,第2和第3组及第3和第4组年龄段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关节液的平均荧光强度随着ID分期增高,呈现升高趋势,为IA形成假说提供了理论支持。 张善勇 刘秀明 杨驰 霍亮 万澎波 恽白关键词:颞下颌关节 纤维蛋白 颞下颌关节镜下盘复位固定术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介绍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镜下盘复位固定术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MRI)和临床评价的初步效果。方法:选取门诊就诊的TMJ疾病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在初步诊断为结构紊乱(internal derangement,ID)后进行MRI检查,以获取评价关节盘情况的影像学依据,并按照Wilkes-Bronstein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将处于Ⅱ~Ⅴ期的患者纳入治疗范围,进行关节镜下盘复位固定手术。术后对接受关节镜下盘复位固定术的911例患者(1103侧关节)再次进行MRI检查,根据MRI评价标准,评价关节盘复位的效果。对复位"差"者再次进行手术,或改为开放性锚固术。结果:MRI评价显示,1032侧关节达到良以上,有效率达93.56%(1032/1103);仅有71侧、6.44%(71/1103)的关节进行了二次关节镜手术或开放性手术。临床评价的平均随访期为15.3个月(2~29个月),结果为优者32.88%(48/146),良者57.53%(84/146),差者9.59%(14/146);总有效率为90.41%(132/146)。92.47%(135/146)的患者自主感觉较术前明显改善。有效组开口度改善(14.34±5.87)mm(P<0.001)。VAS术前29.76±23.35(0~80),术后3.71±7.91(0~50)(P<0.05)。失败组开口度改善不明显(P>0.05)。VAS术前3.33±5.77,术后36.67±30.55(P<0.01)。对MRI评价与临床评价2种方法进行χ2检验,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MJ内镜下盘复位固定术是一种能将关节盘复位的、有效的微创术式,但其长期稳定性尚需进一步评价。 张善勇 杨驰 蔡协艺 刘秀明 黄栋 谢千阳 万澎波 恽白关键词:颞下颌关节 疗效评价 兔TMJ ID模型关节滑膜组织的显微及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检测兔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结构紊乱(internal derangement,ID)模型滑膜组织的显微及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建立兔关节ID模型,术后1~4周进行内镜评价时,采集滑膜组织,制备光镜和电镜标本,观察其滑膜细胞的显微及超微结构变化;CD34计数小血管数目,比较实验侧和对照侧滑膜组织中的血管数目,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各组之间滑膜组织中小血管数目有无差异。结果:建模术后1周,实验侧小血管数目平均为9.77±1.59,对照侧小血管数目平均为3.46±0.52,2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00)。建模术后2周,实验侧小血管数目平均为15.15±2.88,对照侧小血管数目平均为3.38±0.65,2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0)。术后1周与术后2周的对照侧之间无显著差异(P=0.721)。术后1周与术后2周的实验侧之间有显著差异(P=0.000)。电镜发现,滑膜组织中含丰富的A型和B型滑膜细胞,随着时间的延长,A型滑膜细胞萎缩退变。结论:本研究对理解TMJ囊内黏连(intra-articular adhesion,IA)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张善勇 刘秀明 黄栋 曹巍 杨驰 万澎波 恽白关键词:颞下颌关节 显微结构 超微结构 颞下颌关节盘移位患者的关节盘锚固术及牙种植同期治疗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介绍一种缺牙伴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同期治疗方案。方法 :2013年7月—2014年10月,5例缺牙伴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平均年龄41.8岁(28~51岁),术前经MRI检查确诊为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全景片、锥形束CT(CBCT)确定缺牙位置及缺牙区骨量,临床检查开口度均小于一指,关节区有明显疼痛。术前采用Simplant 11.04软件辅助设计种植体植入方案,并制作种植导板,术中关节盘锚固术和导板辅助一期牙种植手术先后进行,术后3个月行二期种植手术,半年后进行冠修复。结果:术后关节盘位置、开口度恢复良好,关节区无疼痛,缺牙区牙冠形态、咬合关系恢复良好。结论:对于期望种植修复牙列缺损但伴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患者,将关节盘锚固术和种植手术同期进行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案。 徐伟峰 焦子先 张善勇 郑吉驷 赵璟阳 陈琦 沈佩 杨驰 张瑛全颞下颌关节假体植入山羊后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通过建立山羊全颞下颌关节置换模型,探讨植入后山羊的血液学和组织学变化,评价自行设计的人工全颞下颌关节假体的安全性。方法:取健康6个月龄山羊10只,随机选取6只山羊,根据其颞下颌关节螺旋CT所测参数,采用Surgicase5.0软件重建三维头颅模型,制备人工全颞下颌关节假体,选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备关节窝衬里,钛合金制作下颌固位柄及关节窝上方钛板,钴-铬-钼合金制备髁突。另4只作为正常对照组。手术切除实验组6只山羊右侧髁突及关节盘,进行全关节置换。术前1周及术后1周、1、3、6个月采血,测定肝、肾功指标。术后3、6个月取山羊的肝、肾组织和假体周围及对侧下颌骨组织,通过TUNEL染色检测凋亡细胞并进行组织病理染色。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成组t检验。结果:所有实验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能够正常进食。各时间点实验组与对照组肝、肾功指标差异无显著性,肝、肾组织病理染色以及凋亡率与正常对照组一致,实验侧与对照侧骨组织均无明显炎症反应,实验侧组织在术后3个月成骨细胞较对照侧增多,术后6个月与对照侧组织无显著差异。结论:自行研制的全颞下颌关节假体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 沈佩 张善勇 杨驰 恽白关键词:山羊 颞下颌关节 游离脂肪瓣移植在颞下颌关节盘锚固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TMJ)盘锚固术中游离脂肪组织瓣移植预防黏连的效果。方法:选取3个月龄小型猪6只,将左侧作为实验组,对其进行关节盘前附着松解,并切取耳前区脂肪瓣,移植到松解后的间隙内。右侧作为对照组,只进行关节盘前附着松解。术前,术后3、6个月分别测其最大被动开口度,术后3、6个月各处死3只动物,取关节标本,分别进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有无黏连形成。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测量数据进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与术前相比,小型猪的最大被动开口度在术后3个月、6个月逐步减少,差异显著(P<0.01)。开口型不同程度地偏向右侧。HE染色显示,实验侧关节表面光滑,无黏连形成;对照侧关节术后3个月滑膜表面充血明显,有细小的黏连形成;术后6个月可见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Masson染色显示,对照侧黏连组织中可见致密的胶原及弹力纤维,其内偶见小血管。结论:在TMJ盘锚固术中,游离脂肪瓣能较好地预防纤维黏连形成,值得推广应用。 沈佩 霍亮 张善勇 杨驰 恽白关键词:颞下颌关节 黏连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1 2012年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osis,TMJOA)是一种常见的颞下颌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开口受限、关节区疼痛、摩擦音等一系列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随着影像学和组织工程等技术的发展,TMJOA的诊治方法不断得以提高和完善。本文就TMJOA的诊治进展做一综述。 沈佩 张善勇 杨驰关键词:颞下颌关节 骨关节病 曲面体层X线、CT和MRI在髁突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 分析髁突骨折临床常用影像学诊断方法的优缺点,探讨这些方法在髁突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统计2002年1月至2013年11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的髁突骨折病例共290例(405侧).对405侧行曲面体层X线和CT检查并阅片,按囊内骨折分型(A、B、C和M型)、髁颈骨折和髁突下骨折分类统计;对其中119例174侧MRI阅片,判断关节盘损伤或移位情况.采用SAS 9.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分别比较曲面体层X线和CT对髁突骨折诊断的差异,以及不同骨折类型中关节盘损伤或移位的差异.结果 曲面体层X线可检出79.8%(323/405)髁突骨折,其中囊内骨折48.9%(198/405),髁颈骨折20.3%(82/405),髁突下骨折10.6%(43/405).CT诊断出囊内骨折64.0%(259/405)[A型48.7%(126/259)、B型30.9%(80/259)、C型8.1% (21/259)、M型12.4% (32/259)],髁颈骨折24.0% (97/405),髁突下骨折12.1%(49/405).以CT诊断结果为标准,10侧曲面体层X线原诊断为囊内骨折,冠状位CT确诊为髁颈骨折.MRI诊断囊内骨折中关节盘移位94.9%(29/136)[A型中关节盘移位95.3%(61/64)、B型中95.2%(40/42)、C型中89.0%(8/9)、M型中占95.2%(20/21)];髁颈骨折中关节盘移位53.6%(15/28)、髁突下骨折中关节盘移位占60.0%(6/10).囊内骨折关节盘移位和髁颈骨折与髁突下骨折关节盘移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髁颈骨折和髁突下骨折关节盘移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型囊内骨折关节盘移位情况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面体层X线可初步诊断髁突骨折,但囊内骨折、细微骨折及骨裂等漏诊率较高,仅可用于髁突骨折的初筛.CT(尤其是冠状位CT)能准确诊断骨折线的位置和骨折块内外向移位角度等. 黄国伟 郑吉驷 张善勇 杨驰关键词:下颌骨髁状突 骨折 核磁共振 发育期羊全颞下颌关节置换术后的下颌骨对称性评价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利用Surgicase5.0软件对发育期羊全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置换进行手术设计,研究其重建后的下颌骨对称性。方法:选择6个月龄山羊6只,术前行CT检查,收集数据(Dicom格式),通过Surgicase5.0软件重建三维数字模型,结合快速成型技术获得羊三维头颅树脂模型,在模型上设计、制备个性化人工全TMJ假体,并模拟手术,进行全TMJ置换;右侧进行手术,作为实验组,左侧为对照组。术后1、4、12周行CT扫描,在三维模型上测量两侧下颌支高度(ramus heights,RH)、下颌体长度(mandibular body length,ML)、髁突顶点到下颌中切牙近中接触点距离(condyle-incisor,CI)、下牙槽座角到髁突顶点距离(subramental-condyle,BC),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所测数据进行左右侧配对t检验,左右侧各时间点分别与术前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所有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能正常进食。术后1、4周左右侧RH、ML、CI、BC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2周,除ML外,左右侧RH、CI、BC差异有显著性(P<0.05)。右侧术后1周RH、ML、CI、BC,4周RH、BC,12周RH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左侧术后1周RH、ML、CI、BC,4周RH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个性化设计的羊全TMJ假体能较好地行使关节功能。对发育期羊进行全TMJ假体置换,术后远期可能致面形不对称。 沈佩 张善勇 杨驰 黄栋关键词:动物模型 三维重建 颞下颌关节盘穿孔的MRI诊断 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 :评价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RI)检查对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盘穿孔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3年4月—2010年3月期间临床诊断为TMJ结构紊乱(internal derangement,ID)的1845例(2524侧)患者行TMJ MRI检查。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或开放性手术治疗,确定有无盘穿孔。按照我们制定的MRI诊断标准,确定有无穿孔,分为阳性组、可疑组及阴性组;并以关节镜或开放性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得出真、假阳性及真、假阴性关节例数,应用SPSS16.0软件包制作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评价MRI诊断TMJ盘穿孔的整体准确性,并结合其优点,评价其对TMJ盘穿孔的应用价值。结果:磁共振检查诊断结果与关节镜及开放性手术结果相比,阳性组189侧,其中102侧真阳性,87侧假阳性;可疑组197侧,其中42侧真阳性,155侧假阳性;阴性组2138侧,其中63侧假阴性,2075侧真阴性。ROC曲线下面积=0.808(0.77,0.85)(P<0.05)。结论 :MRI对TMJ盘穿孔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其诊断的准确性依赖于有无关节液和临床经验。 沈佩 霍亮 张善勇 杨驰 恽白 陈琢之关键词:颞下颌关节 磁共振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