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34002)
- 作品数:114 被引量:840H指数:16
- 相关作者:吴爱祥王洪江王贻明刘晓辉黄明清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冶金工程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九顶山钼矿破碎软岩巷道变形控制技术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九顶山钼矿底部出矿巷道围岩以蚀变花岗斑岩为主,节理裂隙高度发育,是典型的破碎软岩。目前所用的钢支架支护无法控制该类巷道的大变形,考虑采用锚喷网支护。利用修正后的Hoek-Brown破坏准则计算蚀变花岗斑岩岩体强度,作为支护研究的基础;对锚杆间距和喷射混凝土厚度的不同取值进行正交设计,拟定出9种支护方案,利用FLAC3D计算比选出最优方案用于支护试验。该方案要求锚杆间距1.0m,喷射混凝土厚度0.06m。出矿巷道支护试验与收敛变形监测结果显示,该锚喷网支护方案能有效地控制巷道变形,两监测断面围岩在各自开始监测的54d和40d后趋于稳定。断面顶底板移近量、两帮挤进量平均值分别为40.98mm和55.92mm。
- 康宝伟王贻明吴爱祥
- 关键词:破碎软岩岩体强度锚喷网支护FLAC3D
- 不同成矿成因黄铜矿化学浸出的差异性被引量:2
- 2014年
- 采用XRD、XPS和MLA等检测研究海相火山岩型黄铜矿及斑岩型黄铜矿化学浸出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化学浸出过程中,海相火山岩型黄铜矿与斑岩型黄铜矿浸出特性有很大的差异,这是由于两种黄铜矿表面形成中间产物的性质不同。两种黄铜矿化学浸出的产物除单质硫S8之外,还有非化学计量的中间产物Cu3.5Fe4S2.5、Cu5Fe4S及Cu3.5Fe1.5S5生成。海相火山岩型黄铜矿的中间产物以Cu3.5Fe4S2.5为主,斑岩型黄铜矿的中间产物以Cu3.5Fe1.5S5为主。海相火山岩型黄铜矿与斑岩型黄铜矿具有不同的溶解途径:海相火山岩型黄铜矿受到H+的腐蚀后矿物中的Cu—S断裂,Cu2+与Fe2+同时溶解,而斑岩型黄铜矿受到H+腐蚀后Fe2+优先溶解。
- 白静温建康黄松涛武彪刘学刘爽蔡镠璐
- 高碱低渗透性氧化铜矿渗透试验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采用混合水平均匀设计方案进行变水头法高碱低渗透性氧化铜矿柱浸试验,探讨了初始浸出酸度、喷淋强度和矿石粒径对矿堆渗透速度的影响,3因素对回归方程的贡献分别为0、15.6%和83.6%。采用电子探针分析、电子显微镜扫描等方法,确定了不同浸出阶段影响矿堆渗透性的主导因素分别为浸出前期为松散颗粒的物理堵塞作用,中期为悬浮液淤塞作用,后期为化学结垢和机械压实作用。渗透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粗颗粒、细颗粒和粉末矿堆的渗透速度均随浸出时间的延长而呈指数级减小,且不同粒径矿堆的渗透速度及下降速率相差很大。
- 黄明清吴爱祥严佳龙黄海炼
- 关键词:均匀设计
- 细菌脱硫抑制硫化矿自燃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通过室内细菌脱硫柱浸实验,将硫化矿石颗粒表面的硫降低到临界值以下,使脱硫后矿石自燃倾向性等级下降.结果表明,44d最大脱硫率可达61.82%,脱硫率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对矿石自燃倾向性分析显示,硫化矿石的5d氧化增重率从2.044%降低到0.902%,自燃点从209.6℃升高到319.8℃,自燃倾向性等级由Ⅰ级降为Ⅲ级,降低了硫化矿石的自燃风险.
- 王洪江吴爱祥罗飞侠张旭陈嘉生史良贵
- 关键词:硫化矿自燃脱硫细菌
- 塌陷区全尾砂–废石混合处置体抗剪强度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某矿将尾砂、废石制备成膏体对采矿引起的地表塌陷区进行回填处置,其强度特性直接影响到塌陷区处置效果及井下生产安全。废石含量及粒径是影响处置体抗剪强度的关键因素。采用改进的小型直剪装置对处置体试块进行试验,得到废石含量、粒径对处置体抗剪强度、黏聚力c、内摩擦角的影响规律,采用改进的黏着摩擦理论对其强度机制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废石含量增加c值总体呈下降趋势、值总体呈上升趋势;根据废石含量及粒径不同,抗剪强度可分为黏聚力控制型、黏聚力–摩擦力共同作用型、摩擦力控制型;抗剪强度在含石量20%~30%时达到最低值;抗剪强度随废石粒径增大而增大;应力–应变曲线在低应力区呈应变软化、高应力区呈微应变硬化;摩擦强度对抗剪强度贡献率达到80%,颗粒间摩擦强度决定了宏观抗剪强度;废石粒径及含量的改变,实质是改变了处置体粒间的实际接触面积,引起粒间摩擦强度的改变,引起宏观抗剪强度的变化。
- 吴爱祥孙伟王洪江韩斌周喻彭乃兵
- 关键词:采矿工程抗剪强度膏体
- 某矿膏体充填物料配比优化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某矿采用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对充填体强度要求较高,基于一维应力波理论及充填体抗动载特性,充填体的抗压强度不得低于1.2 MPa。充填物料配比是影响该工艺技术经济指标的关键参数。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运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均匀设计方法研究充填料浆浓度、尾库比(全尾砂与库存尾砂用量比)、灰砂比和添加剂硫化钠添加量对充填体强度及凝结性能的影响,寻求最优的充填配比。结果表明:在满足充填强度的前提下,当硫化钠添加量为0.4%时,灰砂比宜为1∶8,尾库比为8∶1,充填料浆浓度控制在77%;当硫化钠添加量为0.6%时,灰砂比宜为1∶9,尾库比为8∶1,充填料浆浓度控制在76%。
- 闫其盼吴爱祥王贻明李涛陈勋张友志
- 关键词:配合比均匀设计法
- 具有储矿功能的深锥浓密机泥层高度变化规律被引量:4
- 2014年
- 一般认为深锥浓密机不具备储矿功能,但对于用于充填的深锥,由于充填作业的间断性,其必须具备一定的储矿功能。不同功能的深锥浓密机对应着不同的泥层高度,因此,有必要分析深锥内部泥层高度的变化规律。针对具有储矿功能的深锥浓密机,建立了计算泥层高度的数学模型。以某矿浓密机设计为例,分析验证了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计算结果显示:对于不具备储矿功能的深锥,泥层高度维持在4.55m;对于充填和堆存联合处置的深锥,泥层高度最大值提高了1.22m;对于充填的间断排料方式,泥层最大高度提高了4.11m。此外,由于泥层最大高度的增大,耙子驱动功率也相应增大。
- 王洪江刘斯忠吴爱祥焦华喆刘晓辉
- 关键词:深锥浓密机数学模型
- 急倾斜矿体矿房安全跨度与自稳时间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新疆拜什塔木铜矿矿体破碎,节理裂隙较为发育,由于其自身原因与采矿方法技术参数运用不当,造成矿山生产过程中矿房垮塌,巷道变形严重等问题;为解决此种问题,在现场展开了工程地质调查;通过结构面产状调查与岩体取芯测RQD,结合矿房安全跨度理论得出该矿体的安全跨度约为4m;通过RMR岩体评价得出其值为43,岩体质量为一般,采用目前的采矿方案与技术参数,采空区稳定时间为1~3d ,难以保证矿石回采率与出矿安全性,故应对现有采矿方法进行优化。
- 于少峰李公成隋永涛姜欣欣
- 关键词:节理裂隙工程地质调查
- 软碎矿岩倒台阶分次落矿和光面爆破控顶技术被引量:2
- 2011年
- 通过工业试验研究软碎矿岩条件下矿体的倒台阶分次落矿和光面控顶技术。根据矿岩参数确定爆破参数,提出斜眼掏槽分台阶爆破方案。试验结果:爆破最大抛掷距离为5.5~6.9 m;爆堆松散系数:1.55~1.62;炮孔利用率:89%~93%;炸药单耗:1.49~1.55 kg/m3。爆破后顶板基本平整,平均凹凸量<0.1 m,出现了少许微裂隙;孔痕较少,约30%且分布不均匀、不连续。确定合理的光爆层参数为:爆破间距0.45~0.5 m,抵抗线0.5~0.6 m。与原方案相比,新方案每循环炮孔数减少12%,炸药单耗降低了18.4%~32.3%,炮孔利用率提至90%以上。光面爆破后,人工排险工作量和支护作业量明显减少,新爆破方法在技术、经济、安全上优势明显。
- 任建平焦华喆阳雨平
- 关键词:光面爆破围岩控制
- 含水率对库存干尾砂流动性影响的试验
- 2015年
- 库存干尾砂作为充填料回填时,经常在料仓中堵塞、结拱。由于干尾砂细粒级含量高,属于超细粉状物料,含水率是影响其流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运用散体动力学的理论知识,以抗剪强度为判断依据,通过试验探索库存干尾砂力学性质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进而确定其在不同含水率情况下的流动性,找出保证库存干尾砂流动性能最佳的含水率。试验结果表明:当垂直载荷为100 k,200 k,300 k,400 k Pa时,对应的最佳含水率分别为11%,7%,7%,12%,此时库存干尾砂的流动性最好,为干尾砂充填配比提供了参考。
- 闫其盼吴爱祥王贻明孙伟李公成吴建勋
- 关键词:抗剪强度含水率流动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