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12ZS103)

作品数:6 被引量:29H指数:3
相关作者:聂伟齐伟杨俊蕾刘丹陈昶颖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工程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晨光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艺术

主题

  • 2篇电影
  • 2篇青春
  • 1篇电影本体
  • 1篇多媒体
  • 1篇多媒体语境
  • 1篇性别
  • 1篇隐喻
  • 1篇影评
  • 1篇娱乐
  • 1篇娱乐片
  • 1篇语境
  • 1篇原生态
  • 1篇正解
  • 1篇少数民族电影
  • 1篇神话
  • 1篇体语
  • 1篇胖子
  • 1篇票房
  • 1篇平面化
  • 1篇青春片

机构

  • 5篇上海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3篇聂伟
  • 2篇齐伟
  • 1篇刘丹
  • 1篇杨俊蕾
  • 1篇陈昶颖

传媒

  • 3篇电影新作
  • 1篇东南学术
  • 1篇当代电影
  • 1篇艺术评论

年份

  • 1篇2015
  • 5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从误读到正解:1980年代电影“文学性”论争的再考察被引量:7
2015年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电影界以一种决绝的姿态掀起"电影与戏剧"和"电影与文学"的大讨论,告别"戏剧"与"文学"回归"电影"本体,为以第五代导演为代表的"影像美学"探索铺平道路。新世纪以来,在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中,电影的"戏剧性"和"文学性"问题再次成为羁绊中国电影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这一历史的吊诡促使本文重返1980年代,以中国电影界爆发的持续数年的"文学性"论争为核心,审视新时期初期中国电影观念扬弃、转换背后潜在的历史和文化逻辑。
齐伟
关键词:文学价值论
“骑墙者”的隐喻:华语青春片的“胖子”群像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本文旨在重新理解青春片创作中被忽视的"胖子"形象及其文化隐喻。"胖子"作为故事的"骑墙者",在浪漫化的商业偶像青春片中,凭借比瘦子更富喜剧性的感官效果而充当笑料,以渲染故事气氛;而在写实化的"残酷青春"电影中,又成为被严重排挤、摒弃的"多余人"。银幕上的"胖子"形象迎合了当前青年大众文化消费者的"自我优越性"诉求,既是男性群体厌弃的"他者",也集聚了该群体隐藏的集体焦虑。透过"胖子"群像塑造,完成了华语青春片男性双重焦虑的想象性投射。
聂伟陈昶颖
关键词:青春片胖子性别隐喻
重返80年代:电影本体的“娱乐”位移被引量:1
2013年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娱乐片创作热潮以及西方电影理论的广泛影响下,中国电影学术界掀起了持续数年的旨在为"娱乐片"正名的学术争鸣。这场电影观念论辩以"娱乐"为核心冲破传统以"政治"为中心的电影理论。90年代初,这场娱乐片争鸣硝烟散尽之后,娱乐性或商业性也逐渐成为中国电影学者研究中国电影时一个重要的观念向度。
齐伟
关键词:娱乐片电影本体
奇观化,模式化,陌生化,平面化,空心化——新世纪以来原生态少数民族电影的创作问题与症结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新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原生态少数民族电影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然而少数民族电影数量大幅攀升,并没有呈现为丰富多元的主题演绎与美学风貌。当前,少数民族电影主题表现的同质化倾向主要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少数民族文化特性的寻根启蒙,其二是民族特性在全球化裹挟中的孤立处境。前者被认为是“民族自我身份的寻求和确立……往往呈现出文化认同的自豪感与身份确认的豪迈激情”,后者则“在自豪而平和,近乎原生态地呈现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又对本民族文化的前景表现出某种浓烈的忧思和深深地困惑。”…创作主题的单调与重复,折射出少数民族电影置身其间的商业语境与市场压力。具体表现到电影中,对景色事物的影像表现越来越奇观化,但发生在不同奇观环境中的故事却呈现出惊人的模式化倾向。我们注意到,原生态少数民族电影对语言的陌生化效应情有独钟,取材不同民族的原生态记录式影片竭力追求100%的民族语言对白,然而操持不同语言的各民族人物的形象塑造却彼此因袭,性格扁平化严重。
聂伟
关键词:少数民族电影原生态陌生化平面化空心化
青春“初老症”与青年资本暴利——《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票房神话的时代精神动因被引量:8
2013年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票房神话的时代精神动因《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让初执导筒的赵薇完成了演而优则导的心愿,屡创国产电影首日进账与处女作票房纪录。从首周票房轻松破亿元开始,影片就在不断印证《人再囧途之泰囧》(以下简称《泰囧》)带给"光线传媒"的股市神话。
聂伟
关键词:青春票房神话暴利资本青年
多媒体语境下的专业影评生存探索——基于对沪上某高校学生进行的影评调研被引量:3
2013年
多媒体时代的专业影评遭遇双重危机,其一是与电影制作环节的隔膜,其二是受众数量缩减与影评影响力缩微。针对上述现象,研究者通过进行真实有效的高校影评调研,围绕专业影评的危机加以探索,为专业影评在多媒体语境下的自我新定位提供了重新考量的现实参照。
杨俊蕾刘丹
关键词:多媒体语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