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740017)

作品数:9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高圣兵刘颂孙立平鲍彦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商贸职业学院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学

主题

  • 4篇暮光之城
  • 4篇翻译
  • 3篇视域融合
  • 2篇译本
  • 2篇文化
  • 1篇语词
  • 1篇越境
  • 1篇遮蔽
  • 1篇史诗
  • 1篇视阈融合
  • 1篇术语翻译
  • 1篇宿命
  • 1篇期待视域
  • 1篇文化阐释
  • 1篇文化词
  • 1篇文化负载
  • 1篇文化负载词
  • 1篇文化意义
  • 1篇文化因子
  • 1篇文化转型

机构

  • 4篇东南大学
  • 4篇江苏商贸职业...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高圣兵
  • 4篇刘颂
  • 1篇鲍彦
  • 1篇孙立平

传媒

  • 1篇学术界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四川职业技术...
  • 1篇黄冈职业技术...
  • 1篇安徽职业技术...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廊坊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元义”遮蔽和误读的宿命与文化转型
2014年
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融过程中因语言接触而引入"西学",Logic这一西方思想语词,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过程中因文化传统、社会语境迥异而发生着拒斥与迎纳,这一过程揭示了中国现代学术语境中的逻辑学本质及其与欧洲本源的关系,对阐释语词翻译的现代性和学术术语的规范化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语言接触视域中的语词翻译,是接受国文化传统和输出国学术传统的遇合,是东西方社会语境和学术话语的对话与协商。在中国传统学术思想与西方逻辑学的对话与不同文化视域的融合过程中,作为对话主体的大多数中国学人,以自我的思考和言说而存在并以自我的方式证实存在,使得逻辑学进入中国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西方理性思维的趋近。
高圣兵
关键词:LOGIC术语翻译文化转型
“暮光之城”系列小说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在对"暮光之城"系列小说进行文本转换时,译者充分考虑了文化负载词翻译的特殊性,结合国内读者的公共视阈,对于不同类别的文化负载词采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一方面尽可能让译文贴近读者的接受水平和审美标准,使阅读行为更加顺畅;另一方面,为了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和审美期待,适当向原文本靠拢,保留某些特定的异域风味,并围绕该异域因素添加解释性文字以帮助读者理解与接受。
刘颂
关键词:文化词翻译策略视阈融合
“格义”:穿越文化之障
2016年
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要求不同文化之间能产生共鸣、进行关涉,以期达到圆融之境。两汉之际,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经典哲学发生碰撞和交融。"格义"作为一种独特的翻译策略,借助中国儒道等思想观念阐释外来佛学重要的术语概念,既提高了本族文化对异族文化的认可和接受程度,又拓展了不同文化间的对话方式,最终促使佛教走向中国化,实现了佛教与儒道之间的跨文化交流。
孙立平高圣兵
关键词:格义佛经翻译文化意义
古罗马史诗“经典化”之路
2015年
古罗马文学起源于对古希腊经典的翻译与改写,但两者的关系并非如此简单。本文选取史诗这一体裁,从诗格、神名以及"糅合法"三个方面对古罗马文学"经典化"之路进行描述,剖析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阐述其"经典化"之由。研究表明,在古罗马文学逐渐成为"经典"的道路上,翻译子系统与文学母系统、古罗马文学系统与古希腊文学系统以及文学系统与文化系统之间的互动与相互影响,共同推进了它的发展与演进。
鲍彦
关键词:史诗古希腊文学
语词的“越境”及其跨文化阐释被引量:2
2013年
解释过程是解释者的世界观念展现的过程。语词是向我们打开了的文本,它以图形的方式向人们展示广阔的意欲语境,激发解释者独特的、丰富多样的理解与解释。本文以西方理论话语核心语词之一Logic为个案,从阐释学的视角探讨西方理论话语在中国异域文化中的接受和影响。不同译介群体立足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带着不同的学术前见,从各自不同的视角,或借用中国古代思想中现成的词语,或利用汉字造新词,作为其对等词,使得Logic在与汉语文化的交融的历史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译名。这些带有双重文化标识的语词传译方式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阐释,贯穿于中国逻辑文化构建的整个动态生成过程。
高圣兵
关键词:语词逻辑越境跨文化阐释
“暮光之城”接力版译本相斥文化因子之翻译
2014年
暮光之城系列小说接力版译者采用了明示、注解及简单解释等方法,对文本中的相斥文化词进行了翻译处理,将读者视域和文本视域之间的差距控制在了一定程度,为有效实现二者间的视域融合提供了可能,也为读者视域的扩展创造了机会,既为读者带来了愉悦的阅读体验,也为其视域发展提供了空间。
刘颂高圣兵
关键词:视域融合暮光之城翻译方法
从期待视域评析“暮光之城”接力版译本
2014年
作为相对静态的接受对象,文学文本只有在读者视域与文本视域融合中才能获得意义的生成。期待视域对于文学文本的阅读接受起着重要作用。在对接受对象的选择、对文本的理解和再创造及对文本的评价三个方面,接力版"暮光之城"系列小说较好地把握了期待视域对于读者接受的影响,既有益于读者视域和文本视域间的有效融合,同时也为读者带来异域文化的新体验,为满足读者阅读审美期待、扩展读者的期待视域提供了有效的空间。
刘颂高圣兵
关键词:视域融合期待视域暮光之城
“暮光之城”接力版译本评价不一缘由分析
2015年
文本意义具有多元、动态特征。读者受性别年龄、文学素养等因素影响而期待视界各不相同,对于同一文本理解各有千秋,评价自然迥异。译者作为读者,其对于原文的理解与传递同样有赖于其视域,反映在翻译策略方法选择及语言表达等之上;而其对目标读者期待视域的主观推测和理想视域差异的主观判断也使得译本侧重不尽相同。文本、读者及译者三方面原因成为《暮光之城》接力版译本受到不同评价的主要缘由。
刘颂
关键词:视域融合暮光之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