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20111084)
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20111084)
- 作品数:4 被引量:42H指数:3
- 相关作者:郑雅楠孙守慧祈金玉徐晓蕊吕双双更多>>
- 相关机构:沈阳农业大学国家知识产权局伊春职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白蛾周氏啮小蜂产卵器感器的形态和超微结构被引量:10
- 2012年
-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产卵器。结果表明,在该蜂的产卵器上共发现了8种感器,分别为毛状感器、栓锥感器、浅凹状感器、乳状感器、钟形感器、栉齿状感器、短锥感器和Bhm氏鬃毛。对产卵器感觉器的形态、分布进行了描述。
- 徐晓蕊张旭臣祈金玉吕双双靳莹莹孙守慧刘超郑雅楠
- 关键词:白蛾周氏啮小蜂产卵器感觉器扫描电镜
- 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的研究和生物防治应用进展被引量:29
- 2012年
- 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是世界性检疫对象——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的重要蛹期寄生性天敌,对控制美国白蛾的危害起到重要作用。自该蜂发现以来,围绕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生物学特性和人工繁育技术等关键问题,开展了大量工作,证实其具有寄生率高、繁殖力强、雌性比大等优点,为一种优良的寄生蜂。特别是在该蜂的应用方面,目前已经摸索出一套成体系的白蛾周氏啮小蜂种蜂繁育技术和林间释放技术,在各发生区均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但在基础研究方面还需进一步深入开展相关工作,如在寄主识别与标记,作用于寄主的寄生因子及其对寄主发育的影响,寄生行为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等方面还需开展系统的研究工作,为该蜂的人工繁育质量及林(田)间有效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 郑雅楠祁金玉孙守慧杨长成
- 关键词:白蛾周氏啮小蜂生物防治寄生
- 白蛾周氏啮小蜂触角感觉器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3
- 2013年
-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触角。结果表明,在该蜂的触角上共发现了8种感觉器,分别为毛状感觉器、B觟hm氏鬃毛、板状感觉器、锥状感器、刺形感器、乳状感器、腔状感器和感觉孔。对不同类型触角感觉器的形态和分布进行了描述,其中毛状感器是白蛾周氏啮小蜂触角上数量最多的感器。
- 徐晓蕊祈金玉吕双双许哲王月孙守慧郑雅楠
- 关键词:白蛾周氏啮小蜂触角感觉器扫描电镜
- 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毒器官的超微结构观察
- 2016年
- 为明确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毒器官的超微结构和毒器官的功能,本研究利用显微解剖技术解剖周氏啮小蜂毒器官并使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外部形态,随后将毒器官经固定、脱水、浸透、包埋后采用超薄切片技术进行切片,切片经染色、脱色后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周氏啮小蜂毒器官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周氏啮小蜂毒器官由一个毒囊和一条毒腺构成,证实周氏啮小蜂毒腺含有大量分泌细胞,其中细胞器有细胞核、分泌囊泡、线粒体、自噬小体、末端附器及末端微绒毛。同时还观察到,周氏啮小蜂毒囊由肌肉鞘层、上皮细胞层和内膜层组成,肌肉鞘层中肌纤维规则地排列且不交错,上皮细胞层细胞器稀少,内膜层呈波浪状加厚。因此,周氏啮小蜂毒腺中的细胞器决定其具有强大的分泌功能,但由于没有液泡等细胞器而不具备贮存毒液的功能。周氏啮小蜂毒囊中空且细胞器稀少,毒腺分泌的毒液贮存于毒囊中,且在周氏啮小蜂产卵时因肌肉鞘层中肌纤维的收缩注入寄主体内。
- 郑雅楠辛蓓刘佩旋
- 关键词:白蛾周氏啮小蜂透射电镜超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