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0SKB15)
- 作品数:9 被引量:37H指数:3
- 相关作者:刘炳昇王焕霞廖伯琴高嵩蒲云霞更多>>
-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济宁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我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践困境与制度审思被引量:14
- 2011年
-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为适应新课程改革而建立的一项大型教育考试制度,对推动课程、教学及高考制度改革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认识不足、考试失范、分数绩效作用不大等诸多问题,陷入考试与评价"形式主义"的现实窘境。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国现行高考制度的强势性影响是主因,另一方面,学业水平考试本身的性质定位、功能定向、建模形态等也存在偏失,需要进行理性检视。应从完善"国家课程测验"制度立法、建立专业机构、克服考试形式主义和高中教育功利主义倾向等层面对其进行制度反思,建立明确的考试标准、提高测查工具的专业化水平、增强绩效分数的权威性和应用性,加强组织管理的规范性等。
- 王焕霞廖伯琴
- 关键词:学业水平考试学业评价形式主义
- 文化生产力视阈下的学习型学校文化建设被引量:3
- 2012年
- 学习型学校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学校文化,是新的教育形态下学校文化的发展趋势,代表着学校文化的先进方向。学习型学校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生产力,蕴涵文化的认同性、自组织性、学习性和生态性等教育特征。学习型学校文化建设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素质教育目标、课程改革和学校自身的文化性格重塑。
- 王焕霞廖伯琴
- 关键词:文化生产力
- 用科学探究方法和创造技法指导技术设计活动被引量:1
- 2013年
- 本文从学生技术设计活动的创新特征出发,说明指导学生的技术设计活动既要关注科学方法的应用,又要关注技术设计的创造技法的应用,从而更好地与物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 刘炳昇
- 关键词:创造技法
- 对技术设计活动的发展性评价被引量:3
- 2013年
- 继上三期刊出刘炳异教授“中学物理课程的技术设计活动”系列文章之后,本期将继续刊登系列文章的最后一篇《对技术设计活动的发展性评价》。
- 刘炳昇
- 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供更大空间——案例:设计和制作一个机械模型被引量:9
- 2013年
-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强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物理课程中的技术设计活动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以设计和制作一个机械模型为例,谈如何为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供更大空间。
- 刘炳昇
- 关键词:机械模型
- 构建物理模型破解高考物理中原始问题被引量:1
- 2013年
- 本文通过分析近十年高考物理试题,讨论如何有效构建物理模型,理解并解决高考物理中的原始问题。
- 彭晟
- 关键词:高考物理试题物理模型
- 普通高中化学选修模块选学模式及选学情况探析被引量:1
- 2014年
- 在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中,选修课程的落实是其中一个突出问题.教育部及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分别通过各学科的“课程标准”“选学指导意见”对高中选修模块提出了学习建议.主要针对化学学科的“课程标准”及各省(市、自治区)“选学指导意见”对化学学科的选学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可知,高中化学选学模块在实施中形成了必选模式和非必选模式,同时也呈现出选修课程必修化,6个选修模块的选学不均,高考左右着模块选学等特点.
- 蒲云霞
- 关键词:高中化学选修模块
- 施瓦布的科学课程研究及其启示被引量:3
- 2015年
- 通识教育是施瓦布进行科学教育探索的起点,更是其一生的教育生涯的研究基础,但是他的理论都是基于他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遇到的问题提出的,因此当后人仅关注于其理论的只言片语时就会忽视了其适切性而造成实践中的偏差。站在历史的背景下对施瓦布关于通识教育和科学课程的探索历程进行分析,对其教育思想的形成进行整体的、历史的解读,可以为我国当下的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 高嵩
- 关键词:施瓦布教育方法课程设置
- 物理课程中技术设计活动的目标及模式要求被引量:2
- 2013年
- 科学探究的目标与技术设计的目标不同,发明家的技术设计与物理课程中的技术设计活动的目标又是不同的。物理课程中的技术设计活动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本文扼要地介绍了做为公民技术素养的主要方面,还介绍了技术设计活动的基本流程,并通过一些案例说明活动的模式与要求。
- 刘炳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