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CZX001)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李志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篇形而上学
  • 1篇学术
  • 1篇学术讨论
  • 1篇语言
  • 1篇人学
  • 1篇人学基础
  • 1篇日常语言
  • 1篇平等权
  • 1篇消极自由
  • 1篇马克思文本

机构

  • 2篇武汉大学

作者

  • 2篇李志

传媒

  • 1篇哲学研究
  • 1篇马克思主义哲...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马克思对平等权的质疑——兼论平等权的人学基础被引量:1
2011年
西方近代政治哲学主要是从人性的角度,对平等权的合法性作辩护。马克思对平等权的质疑,既包含对平等权这一人权本身的批评,也包含对平等权之人学基础的批评。正是在这种质疑中,马克思依据自身关于"人"的理解,提出了关于平等权的看法。这些看法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以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为线索,强调平等权只是人权而非公民权,指出平等权必然面临的理论上的平等与现实上的不平等的内在矛盾;二是以市民社会的内在结构为线索,指出物化劳动必然导致劳动者的平均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平等权的同一化趋势。
李志
关键词:平等权人学基础
试论马克思文本中的三种自由概念被引量:3
2012年
对现代人的生活而言,自由无疑具有崇高的价值。然而,人们对自由概念的使用却往往十分混乱。这种混乱不仅存在于日常语言中,也存在于众多的学术讨论中。即便按照比较清晰的评判标准,自由也是形态各异的:有形而上学的自由与政治的自由之分,有个人自由与社会自由之分;政治的自由有时又划分为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伯林),有时则划分为消极自由、积极自由与作为参与的自由(参见托马斯,第219页)。而且,自由的这些不同意义并不是完全平行的,它们之间的部分重合与交叉十分常见。由此,我们可以说,真正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是否要自由,而在于究竟要哪一种意义上的自由。
李志
关键词:马克思文本消极自由日常语言学术讨论形而上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