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FZW010)

作品数:18 被引量:8H指数:1
相关作者:李金坤李莹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大学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唐代
  • 5篇诗经
  • 5篇文学
  • 5篇《诗经》
  • 4篇生态
  • 4篇文本
  • 4篇文本研究
  • 4篇文学传统
  • 4篇《骚》
  • 3篇语典
  • 3篇诗人
  • 3篇唐代诗人
  • 3篇管窥
  • 3篇风骚
  • 3篇《风》
  • 2篇游仙诗
  • 2篇审美
  • 2篇审美意义
  • 2篇唐诗
  • 2篇体式

机构

  • 12篇江苏大学
  • 3篇顺德职业技术...
  • 2篇惠州经济职业...

作者

  • 14篇李金坤
  • 1篇李莹

传媒

  • 3篇语文学刊
  • 2篇盐城师范学院...
  • 2篇顺德职业技术...
  • 2篇阅江学刊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州学刊
  • 1篇唐都学刊
  • 1篇黄河科技大学...
  • 1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衡水学院学报
  • 1篇毕节学院学报...
  • 1篇江苏理工学院...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6
  • 4篇2015
  • 8篇201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唐代《诗经》文本研究之生态世界
2014年
唐代《诗经》文本研究之状况颇具时代特色,大致表现为:其一,《诗经》学著作大多亡佚,存世者甚少。今存者仅有孔颖达《毛诗正义》、陆德明《毛诗音义》、成伯玙《毛诗指说》、贾岛《二南密旨》等四部。其二,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对《诗经》主旨、音义、典章与词汇的阐释,这与唐代科举需用《诗经》著作有密切关系。其三,《诗经》学著作中,既有对《毛诗传笺》内容的承传,又有对其解说的否定,另创新说,体现了独立思考的学术精神与时代特色。其四,《诗经》研究者中,不少人本身既是学者,又是老师,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直接传授给学生,薪火相传,文脉赓续,自然形成优良的诗学传统。其五,以孔颖达为首主撰的《毛诗正义》,具有里程碑式的杰出《诗经》学成果。《诗经》所开创的现实精神与比兴艺术优良文学传统,直接滋养了唐诗"丰神情韵"的思想与艺术精神。
李金坤
关键词:唐代《诗经》文本文学传统
李白游仙诗世界之形态、模式及其审美意义——兼议对《楚辞》游仙体式的接受
2014年
在道教文化的影响下,李白从神仙道教的角度驾驭神仙题材来传达其思想感情,吸收《楚辞》游仙的精神内核与表达形式,突破了六朝以来一味求仙、企慕长生的游仙题材与颇为单纯的游仙意象,结合自身遭遇,融合现实时事,在浓烈的性情中涂抹上相当个性化的梦幻色彩。在诗人"仙"气弥漫的梦幻世界里,别具三种游仙文化形态:超凡之人、奇幻之境与至诚之情,同时又创造了"以幻写仙"、"以梦写仙"与"以游写仙"的三种抒写游仙世界的新异模式,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游仙面貌与深刻意境。李白才力之大、想象力之丰、个性之显,洵无愧"诗仙"之名,而其广阔的堂庑,既为道教神仙世界拓展了人性化的空间,也为游仙诗史建立了一座继往开来的丰碑,具有不朽的诗学价值与审美意义。
李金坤
关键词:游仙诗人格化
洪亮吉《北江诗话》诗学观及其诗歌呈现被引量:1
2021年
洪亮吉素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情结,尤其注重弘扬《诗经》比兴的优良传统,注重诗教作用。在乾嘉时期诗派林立的诗坛上,其诗论专著《北江诗话》别具慧眼、独出机杼,提出有别于沈德潜“格调说”、袁枚“性灵说”、翁方纲“肌理说”等新人耳目的诗学观,提出在诗歌创作中要体现“性”“情”“气”“趣”“格”五字要素。洪氏所论之“格”,即为反对一味讲究格律之作法,要有真性情、真趣味。在五字要素的基础上,洪氏又提出了诗歌创作颇为周全的“性情”“学识”“品格”三位一体的诗学观。这些观点在其诗作中也得到很好地体现,从而力证其诗学观的准确性与可行性。总之,洪氏的《北江诗话》守正出新、持论公允,颇合诗歌艺术的审美需求与发展规律,是清代诗论园地难能可贵、别具魅力的一株奇葩,不仅对清代诗歌创作具有积极的导引与促进作用,在中国诗学理论发展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李金坤
关键词:洪亮吉诗学观诗歌艺术诗歌创作诗学理论
唐代诗人对《风》《骚》语典接受之管窥被引量:1
2015年
唐代诗人熟谙《风》《骚》中的词语、语句及典故,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常加引用,成为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唐代诗人在引用《诗经》"飞蓬""黍离""甘棠"与《楚辞》"摇落""惆怅""木叶"等语典时,既保存了它们的本质意义,又渗入了时代色彩与作者的人生况味,创造了旧典新用、化人为己的审美境界。
李金坤
关键词:唐代诗人
唐代《诗经》文本研究之生态世界
2014年
唐代《诗经》文本研究之状况颇具时代特色,大致表现为:其一、《诗经》学著作大多亡佚,存世者甚少。今存者仅有孔颖达《毛诗正义》、陆德明《毛诗音义》、成伯瑜《毛诗指说》、贾岛《二南密旨》等四部。其二、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对《诗经》主旨、音义、典章与词汇的阐释,这与唐代科举需用《诗经》著作有密切关系。其三、《诗经》学著作中,既有对《毛诗传笺》内容的承传,又有对其解说的否定,另创新说,体现了独立思考的学术精神与时代特色。其四、《诗经》研究者中,不少人本身既是学者,又是老师,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直接传授给学生,薪火相传,文脉赓续,自然形成优良的诗学传统。其五、以孔颖达为首主撰的《毛诗正义》是《诗经》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诗经》所开创的现实精神与比兴艺术优良文学传统,直接滋养了唐诗"丰神情韵"的思想与艺术精神。
李金坤
关键词:唐代文学传统
《文选》李善注引《诗》《骚》之文学精神发覆
2015年
《文选》李善注在大量征引《诗》《骚》文本及其研究《诗》《骚》之有关论著的过程中,从词句承传之渊源生态、以事析典之解读方式及比兴艺术之广泛运用等三方面,充分体现出《文选》李善注的文学精神。这些对唐代士子的科举考试与诗歌创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与促进作用。《文选》李善注的文学精神与之所以如此自觉产生,是因为李善注能够自觉奉行《文选》"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选文标准的结果。
李金坤
关键词:《文选》李善注文学精神
李白游仙诗世界之形态、模式及其审美意义——兼议李白游仙诗对《楚辞》游仙体式的接受被引量:1
2014年
在道教文化的影响下,李白从神仙道教的角度驾驭神仙题材来传达其思想感情,吸收《楚辞》游仙的精神内核与表达形式,突破了六朝以来一味升登求仙而企慕长生的游仙题材与颇为单纯的游仙意象,结合自身遭遇,融合现实时事,在浓烈的性情中涂抹上相当个性化的梦幻色彩。在诗人"仙"气弥漫的梦幻世界里,别具三种游仙文化形态,即:超凡之人、奇幻之境与至诚之情,同时又创造了"以幻写仙"、"以梦写仙"与"以游写仙"的三种抒写游仙世界的新异模式,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游仙面貌与深刻意境。其才力之大、想象力之丰、个性之显,洵无愧"诗仙"之名,而其广阔的堂庑,既为道教神仙世界努力拓展人性化的空间,也为游仙诗史竖起了一座继往开来的丰碑,具有不朽的诗学价值与审美意义。
李金坤
关键词:游仙诗人格化丰碑
唐代诗人对《风》《骚》语典接受之管窥被引量:2
2014年
唐代诗人熟谙《风》《骚》中的词语、语句及典故,在诗歌创作过程常常会为诗人所接受,成为自己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发挥文学的积极作用。大凡唐代诗人,没有一个未受过《风》《骚》精神的熏陶。在他们的诗作中,人们总是可以或多或少地见到《诗经》与《楚辞》语典之身影。唐代诗人对《风》《骚》语典的接受极其认真、普遍而广泛,犹如江海,不胜尽勺。仅举《诗经》"飞蓬""黍离""甘棠"与《楚辞》"摇落""惆怅""木叶"之部分语典,粗窥唐代诗人对其接受之概况,以收管窥见豹之效。
李金坤
关键词:唐代诗人
经济杠杆作用下的中国留学生现象探微
2016年
从庚子赔款下幼童赴美苦读到如今留学国外已成一种风尚,一百六十余年来中国政治经济局势的风云变化,以及在重重厄困中国家奋起后所带来的世界格局的微调,从中国留学生历史轨迹中皆可窥见其相应的征候。留学生的社会背景、规模人数、留学动机、留学生活及留学后的成就等方面呈现了中国留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的立体画卷,经济杠杆作用下的中国留学生现象能给人们带来些许启迪。
李莹
关键词:中国留学生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瞿秋白旧体诗词对古典韵文艺术的接受生态
2014年
瞿秋白是集革命家、理论家、语言学家和诗人于一身的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他的旧体诗词具有很深的传统古典韵文情结,其诗体主要有集句诗、仿拟诗、打油诗三种,对于中国古典韵文既有外在形式的接受,又有内在意境的汲取,水乳交融,出神入化,从而构成了秋白旧体诗词雅、婉、秀兼容并茂的艺术审美特征。秋白旧体诗词之美,主要源于家乡贤哲的熏陶、书香门第的承传、勤学苦读的磨砺以及时代风云的激荡等因素。秋白旧体诗词无愧为中国现代诗歌花园中一株雅婉凄美的奇葩。
李金坤
关键词:瞿秋白旧体诗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