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9451063201002969)
- 作品数:3 被引量:24H指数:2
- 相关作者:叶文才刘俊珊张冬梅栗原博曹惠慧更多>>
-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蟾毒内酯化合物抗肿瘤活性评价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 2015年
- 目的探讨蟾毒内酯化合物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① 采用MTT法和肿瘤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评价蟾毒内酯类化合物的体外体内抗肿瘤活性.②联合采用鸡胚尿囊膜模型和Transwell小室法评价沙蟾毒精对新生血管和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③运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V-FITC/PI双染色法和透射电镜检测细胞周期、凋亡和自噬现象.④运用siRNA基因沉默技术、免疫荧光法、Westernblot及RTPCR检测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的变化.⑤采用彗星实验、ITC和光谱法研究其对DNA的作用.结果①体外活性筛选发现大部分蟾毒内酯化合物均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其中沙蟾毒精和蟾毒它灵具有良好的体内抗肿瘤活性[1-7].②沙蟾毒精可抑制肝癌细胞的粘附、运动、迁移和侵袭,也可抑制肿瘤血管新生[10-12].③研究发现该类化合物可阻滞肝癌细胞于G2/M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自噬[1,5,6,11].④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蟾毒内酯化合物可通过激活ClC-3型氯离子通道,抑制PI3K/Akt/mTOR通路的活化,mTOR可能同时参与沙蟾毒精诱导的凋亡和自噬,且自噬可能拮抗沙蟾毒精诱导的凋亡[12-14].⑤沙蟾毒精和嚏根草素可导致DNA损伤,启动ATM/ATR-Chk1/Chk2-Cdc25C信号通路抑制抑制CDK1-CyclinB1酶的激活[13];光谱法研究结果显示沙蟾毒精可以插入DNA链;Molecularmodeling模拟了沙蟾毒精的吡喃环部分可以与DNA链中GT碱基对形成氢键.结论以上研究结果揭示了蟾毒内酯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为蟾毒内酯类化合物作为抗癌药物的研究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 张冬梅邓丽娟刘俊珊胡丽萍彭群龙田海研韩伟立李媛曹惠慧陈丽新叶文才
- 关键词:自噬PI3K/AKT/MTORDNA损伤
- 沙蟾毒精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被引量:14
- 2011年
- 探讨沙蟾毒精(arenobufagin)对体内外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采用MTT法检测沙蟾毒精对人鼻咽癌细胞(CNE-2)、人喉癌细胞(Hep2)、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人结肠癌细胞(LOVO)、人前列腺癌细胞(PC-3及DU145)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细胞毒性及运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发现沙蟾毒精剂量依赖性抑制CNE-2、Hep2、SH-SY5Y、LOVO、PC-3、DU145和HUVECs增殖,且在对人癌细胞亚细胞毒浓度下能够有效抑制HUVECs的增殖。采用鸡胚尿囊膜(chick embryo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模型观察新生血管的生成,结果发现沙蟾毒精作用24 h后,尿囊膜新生血管生成明显减少。采用细胞周期分析法观察到沙蟾毒精阻滞HUVECs于G2/M期,且随着浓度增加,细胞出现sub-G1凋亡峰。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沙蟾毒精作用HUVECs后的凋亡现象以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确证沙蟾毒精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诱导HUVECs凋亡,同时检测到线粒体膜电位下降。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沙蟾毒精作用HUVECs后,凋亡标志分子PARP被切割。上述研究表明,沙蟾毒精具有明显的体内外抑制血管生成作用,其抑制作用可能与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周期阻滞及凋亡有关。
- 刘俊珊张冬梅陈敏锋李满妹罗青岛栗原博叶文才
- 关键词:血管生成鸡胚尿囊膜细胞凋亡
- 沙蟾毒精抑制肝癌HepG2细胞黏附、迁移和侵袭的作用被引量:13
- 2011年
- 目的研究沙蟾毒精(Arenobufagin)对人肝癌细胞HepG2黏附、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沙蟾毒精对HepG2细胞活力和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划痕实验观察沙蟾毒精对HepG2细胞运动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模型研究沙蟾毒精对HepG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2和MMP 9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沙蟾毒精可降低HepG2细胞的黏附能力,使Transwell小室膜上的肝癌细胞明显减少,并且呈剂量依赖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沙蟾毒精可以明显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2和MMP 9的表达。结论沙蟾毒精能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的黏附、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MP 2和MMP 9的表达有关。
- 曹惠慧张冬梅刘俊珊侯春英栗原博叶文才
- 关键词:迁移基质金属蛋白酶HEPG2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