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2006IK135)
- 作品数:1 被引量:13H指数:1
- 相关作者:韩燕安娜陈超董淑英牛菲更多>>
- 相关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松花江肇源段水和沿岸土壤及作物中六六六和DDT的残留水平被引量:13
- 2010年
- 目的了解松花江上游肇源江段水和沿岸农田土壤、粮食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状况。方法于2008年6月,在松花江上游肇源江段10个断面采集水、沿岸土壤(稻田、菜地、绿化带)、粮食样本,分别测定六六六类和DDT类农药及其各种异构体残留量。结果松花江上游肇源江段水、土壤、粮食(玉米、大米、高粱、小米、黄豆、绿豆)中六六六类、DDT类农药均被检出。水中六六六类农药浓度水平有高至低依次为δ-六六六>β-六六六>α-六六六>γ-六六六,DDT类农药浓度水平由高至低依次为p,p’-DDE>p,p’-DDT>o,p’-DDT。松花江沿岸农田土壤中六六六类农药残留量由高至低依次为菜地>稻田>绿化带。与菜地土壤比较,绿化带和稻田土壤中DDTs类农药残留水平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松花江沿岸粮食样品中六六六类和DDT类农药的同分异构体含量依次为δ-六六六>α-六六六>β-六六六,p,p’-DDE>p,p’-DDT>p,p’-DDD。无论是松花江沿岸水、土壤还是粮食中DDT类农药的残留量都高于六六六残留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松花江上游肇源江段水体、不同土壤、粮食中仍有六六六类和DDT类农药残留,虽未超过国家标准,但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仍不能忽视。
- 安娜富英群王艳梅陈超牛菲韩燕董淑英
-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