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135”重点人才基金

作品数:134 被引量:601H指数:11
相关作者:吴德沛孙爱宁何广胜邱海波仇惠英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江苏省人民医院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135”重点学科科研基金江苏省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2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1篇细胞
  • 17篇基因
  • 14篇干细胞
  • 13篇综合征
  • 13篇免疫
  • 12篇造血
  • 12篇造血干
  • 12篇造血干细胞
  • 11篇血管
  • 10篇蛋白
  • 10篇造血干细胞移...
  • 9篇胆管
  • 9篇胰腺
  • 9篇窘迫综合征
  • 9篇呼吸窘迫
  • 9篇呼吸窘迫综合...
  • 9篇骨髓
  • 8篇动物
  • 8篇急性呼吸
  • 8篇急性呼吸窘迫

机构

  • 65篇苏州大学
  • 29篇江苏省人民医...
  • 16篇东南大学
  • 8篇南京大学医学...
  • 6篇南京医科大学
  • 6篇南通大学
  • 5篇南京市口腔医...
  • 4篇复旦大学
  • 4篇北京大学第一...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南京中医药大...
  • 3篇扬州市第一人...
  • 2篇江苏大学
  • 2篇江苏省中医药...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苏州大学附属...
  • 2篇扬州大学
  • 2篇淮安市第二人...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29篇吴德沛
  • 17篇孙爱宁
  • 15篇何广胜
  • 14篇邱海波
  • 13篇杨向军
  • 13篇唐晓文
  • 13篇仇惠英
  • 12篇汪健
  • 12篇杨毅
  • 12篇蒋文平
  • 11篇马骁
  • 11篇李红霞
  • 11篇金正明
  • 11篇徐泽宽
  • 11篇黄顺根
  • 10篇苗瞄
  • 8篇陈广华
  • 8篇傅铮铮
  • 8篇黄英姿
  • 8篇王秀丽

传媒

  • 16篇江苏医药
  • 12篇中华血液学杂...
  • 9篇南京医科大学...
  • 8篇苏州大学学报...
  • 5篇中华实验外科...
  • 5篇中华风湿病学...
  • 4篇中华急诊医学...
  • 3篇中华内科杂志
  • 3篇中华结核和呼...
  • 3篇口腔医学
  • 3篇临床血液学杂...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肝胆胰外科杂...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胰腺病学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9篇2011
  • 9篇2010
  • 14篇2009
  • 16篇2008
  • 33篇2007
  • 36篇2006
  • 3篇2005
  • 6篇2004
1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免疫治疗新策略
2008年
1995年日本学者Sakaguchi等^[1]首次证实外周血中CD4^+T细胞中5%-10%的CD4^+CD25^+T细胞具有免疫抑制功能,它们能预防和阻止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这群细胞被定义为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近十多年对Treg在自身免疫病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孙凌云
关键词: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细胞CD4^+T细胞自身免疫病免疫抑制功能CELLS
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T细胞活化及其与病情活动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髓T淋巴细胞的活化状态及多种活化的T细胞亚群与疾病活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SLE患者11例(其中活动期6例,非活动期5例)和健康对照8名。应用流式细胞术比较活动期和非活动期SLE患者骨髓T细胞CD25、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的表达。用直线相关分析活化T细胞亚群与SLE疾病活动性评分(SLEDAI)、尿蛋白定量(24h)、血清补体C3、C4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SLE、非活动期SLE与正常对照相比骨髓T细胞CD25、HLA-DR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SLE骨髓T细胞HLA-DR^+、CIM^+HLA-DR^+、CD8+HLA-DR^+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外周血(P<0.05)。11例SLE患者骨髓CD3^+HLA-DR^+、CD4^+HLA-DR^+细胞与C3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r=-0.682,r=-0.675,P均<0.05);CD3^+HLA-DR^+、CD8^+-HLA-DR^+细胞与尿蛋白定量(24h)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712,r=-0.688,P均<0.05)。活动期SLE骨髓CD3^+HLA-DR^+、CD8^+HLA-DR^+细胞与C3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r=-0.943,r=-0.829,P均<0.05)。结论活动期SLE患者骨髓T细胞活化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外周血,且骨髓中活化的T细胞与疾病活动指标相关。
丁雪芹周康兴孙凌云
关键词:红斑狼疮T淋巴细胞
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69
2006年
目的比较二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02年2月~2005年1月,采用单钢板螺钉(A组,21例)、“Y”形钢板(B组,33例)和双钢板(C组,19例)固定治疗73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根据Müller的AO分型标准均为C3型骨折。所有患者均取肘后正中切口,采用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对本组患者的内固定方式、肘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等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2~36个月(平均22.3个月)随访。术后12个月,肘关节功能按Jupiter评定标准进行评定,A组优良率为57.1%,B组为81.8%,C组为89.5%。B、C组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明显较A组好,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根据Sodergard关于肱骨髁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判断标准,A组失败率为33.3%,B组为15.2%,C组为5.3%,C组内固定失败率明显较A、B组低,B组明显较A组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无一例出现切口皮肤坏死和深部感染。结论单钢板螺钉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差,内固定松动、断裂及肘内翻畸形发生率亦较高,临床应慎用此方法;“Y”形钢板和双钢板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符合肱骨远端生物力学特点,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者;但“Y”形钢板由于其自身的形态、结构特点,术后内固定松动发生率较高,因此对于肱骨内、外髁骨块较小者,不宜选用“Y”形钢板固定。
王友华刘璠周振宇吴菊曹毅顾永强侍德
关键词:肱骨髁间骨折粉碎性肘关节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对ARDS机械通气同步性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 探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同步性的影响.方法 盐酸吸入法复制兔ARDS模型,充分肺复张后,随机分为压力支持通气组(PSV组)和NAVA通气组(NAVA组).观察两组在机械通气0、1、2、3 h时的吸气触发、吸呼气转换以及通气支持程度指标.结果 NAVA组的吸气触发延迟时间低于PSV组(P<0.05);在通气0、1、2、3 h时,NAVA组的吸气触发延迟时问均低于PSV组(P<0.05);通气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吸气触发延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V组的无效触发指数为(17.7.4±13.7)%,而在NAVA组未见无效触发.PSV绀吸呼气转换延迟时间明显低于NAVA组(P<0.05);在通气0、1、2、3 h时,PSV组的吸呼气转换延迟时间均低于NAVA组(P<0.05).通气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吸呼气转换延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支持程度:NAVA组气道峰压(Ppeak)与膈肌电位峰值(peak EAdi)呈显著上E相关(r=0.86±0.07,P<0.05);PSV组Ppoak与peak EAdi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与PSV相比,NAVA更能改善ARDS机械通气同步性.
黄东亚黄英姿吴晓燕刘火根杨毅邱海波
关键词:肺通气呼吸窘迫综合征
MNU诱导的大白鼠膀胱肿瘤模型的建立及病理学动态观察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观察N-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发SD大鼠膀胱癌模型的建立及病理学动态过程。方法MNU大鼠膀胱灌注每2周1次,每次2mg,共4次。随机观察实验第3、6、9、12、14周膀胱黏膜的改变,并在9、12和10周膀胱灌注^125I-UdR后行SPECT平面显像。结果膀胱灌注3周出现不典型增生,6周有原位癌改变,9周膀胱内有明显癌性肿块,12~14周膀胱内均出现乳头状癌或浸润性癌,9周的致癌率100.0%,组织学改变及病理学特征与人膀胱癌十分相似。SPECT显像见^125I-UdR膀胱灌注3d后诱癌组大鼠膀胱区放射性浓集。结论MNU灌注诱导大鼠膀胱癌模型为一理想的动物模型。致癌过程经历不典型增生、乳头状瘤形成和癌变动态过程。
杨玉成侯建全周守军袁和兴卢建林刘洪兴康苏娅章斌
关键词:化学致癌剂N-甲基亚硝基脲膀胱肿瘤
计算机辅助正畸托槽间接粘接技术的研究被引量:20
2007年
目的研究计算机辅助下的正畸托槽间接粘接技术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激光扫描仪获取石膏牙颌模型的数字化信息,利用工程软件绘制真实大小的直丝弓托槽,在虚拟模型上实现托槽的定位,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出用于托槽定位的个体托盘,并利用快速成型技术进行加工。结果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快速成型技术可以实现正畸托槽的间接粘接。结论计算机辅助正畸托槽的间接粘接,能够保证托槽的精确位置,同时节约椅旁占用时间,减少实验室操作步骤,可作为托槽间接粘接的新技术。
张文健王林严斌蔡传宝李剑鲍旭东
关键词:正畸托槽间接粘接
血管内皮抑素转基因口服制剂联合5-Fu、IFN-α 2a治疗结肠癌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抑素转基因双歧杆菌口服制剂(ETB-2,E)联合5-Fu(F)、IFNα-2a(I)对裸鼠结肠癌的治疗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人结肠癌细胞LoVo接种于BALB/c裸鼠皮下建立动物模型,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动物,除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外,余分别给予E、F、I、E+F、E+I等药物。6组均于接种后第22天处死动物,计算抑瘤率。观察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微血管密度(MVD)、增殖细胞核抗原指数(PCNA指数)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阳性率,用RT-PCR法检测VEGF mRNA、TGFβ-1mRNA,用DNA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凋亡率。结果(1)对照组抑瘤率为0,E组、F组、I组、E+F组、E+I组抑瘤率分别为47.26%、60.69%、34.68%、71.23%、63.09%,E+F组、E+I组抑瘤率分别与E组、I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2)E+F组和E+I组MV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E+F组、E+I组VEGF阳性率分别与对照组、F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CNA指数各治疗组有降低趋势,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E+F组、E+I组VEGF mRNA、TGFβ-1mRNA较对照组、E组、F组、I组明显降低(P<0.05)。(4)E组、I组、E+F组、E+I组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5)常规病理检查发现,E组血管明显减少,E+F组和E+I组则坏死较为严重,血管明显减少。结论ETB-2分别联合5-Fu、IFN-α2a可更有效地抑制裸鼠结肠癌的生长,具有协同作用。
陈卫昌刘强陈桂林康苏娅马文雄
关键词:结肠癌血管内皮抑素增殖细胞核抗原血管密度
同胞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移植前胸腺近输出功能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2007年
目的通过同胞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受者移植前胸腺近输出功能与预后相关性研究,判断能否将受者移植前的胸腺近输出功能作为预后的指标。方法应用Real—time PCR的方法定量检测64例同胞全相合骨髓移植(MSD—BMT)患者移植前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环(TREC)水平(作为胸腺近输出功能),并对所有移植后病例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通过统计学分析进行回顾性研究,用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同时检测70名正常供者的TREC水平作为正常对照。结果70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REC拷贝数为(3351±3711)拷贝/10^5细胞,年龄与TREC含量呈负相关。移植前患者TREC定量检测结果为(180±332)拷贝/10^5细胞,明显低于正常人。COX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前TREC水平与移植后长期生存、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与CMV感染亦有一定的相关性(P=0.084),而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发生无明显的相关性。COX回归模型多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受者移植前TREC水平与移植后长期生存、cGVHD、CMV感染(P=0.07)等具有相关性,与aGVHD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其结果与单一TREC因素对移植后的预后指标的影响一致。结论接受MSD—BMT患者移植前的胸腺近输出功能与移植预后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以作为影响allo—HSCT后独立的预后因素。
符粤文吴德沛常伟荣朱子玲岑建农邱桥成冯宇锋何军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制备中药复方当归补血微丸的2种方法比较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比较挤出滚圆法和流化床包衣法制备中药微丸的特点。方法:对挤出滚圆法和流化床包衣法制备微丸的原理、制备流程进行比较,并对2种方法所制备的当归补血微丸进行粉体学、收率和体外溶出等考察。结果: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的当归补血微丸圆整度好,大小均匀,收率高,体外溶出快。结论:2种方法均能制备当归补血微丸,但挤出滚圆法优于流化床包衣法。
陈红霞贾晓斌范晨怡施亚芳魏惠华
关键词:挤出滚圆法微丸粉体学性质体外溶出度
胺碘酮对乳鼠心室肌细胞起搏电流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运用膜片钳全细胞技术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研究胺碘酮对乳鼠心室肌细胞起搏电流(funny current,I_f)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乳鼠心室肌细胞,记录 I_f 并测定超极化激活的环核苷酸门控通道(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ation channel,HCN)亚型1、HCN2、HCN3和 HCN4;分别用0.01、0.1、1、10、100 μmol/L 的胺碘酮刺激细胞3 h 和 10μmol/L胺碘酮分别刺激细胞0、0.5、1、3、6 h,观察胺碘酮对 I_f 和 HCN 的影响。结果 (1)心室肌细胞中,HCN1~4在总 HCN 的表达中所占比例分别为(0.23±0.01)%、(83.58±0.04)%、(0.79±0.01)%和(15.44±0.01)%。(2)不同浓度胺碘酮使I_f 电流密度分别降低(3.1±0.9)%、(9.7±2.4)%、(36.7±5.8)%、(80.3±1.8)%和(85.9±3.1)%;HCN2表达减少(2.1±0.8)%、(8.9±3.6)%、(30.1±4.2)%、(78.3±3.6)%和(81.1±1.9)%;HCN4减少(0.5±0.2)%、(2.1±2.6)%、(8.8±3.2)%、(60.1±4.6)%和(59.6±6.5)%。(3)刺激不同时间后,I_f 分别降低(1.1±0.1)%、(12.6±2.3)%、(80.6±2.2)%和(80.1±2.1)%;HCN2减少(1.0±0.1)%、(9.8±3.9)%、(82.9±4.6)%和(83.9±1.7)%;HCN4减少(0.1±0.1)%、(1.9±1.1)%、(59.4±7.8)%和(60.9±3.1)%;对 HCN1和 HCN3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降低乳鼠心室肌细胞 HCN2和 HCN4的表达并抑制 I_f,这有利于其抗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李红霞杨向军韩莲花周亚峰赵欣蒋彬董宁征宋建平刘志华蒋文平
关键词:胺碘酮心室电生理学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