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州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SS08021)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周云张亚贾立山张婷严向明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苏州市中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苏州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卫生厅面上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间充质干细胞
  • 4篇干细胞
  • 4篇充质干细胞
  • 3篇细胞
  • 2篇血管
  • 2篇脂肪间充质干...
  • 2篇尿道
  • 2篇尿道缺损
  • 2篇缺损
  • 2篇骨髓间充质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损伤
  • 1篇脂肪干细胞
  • 1篇山药
  • 1篇肾缺血

机构

  • 4篇苏州大学
  • 2篇苏州市中医医...

作者

  • 4篇张亚
  • 4篇周云
  • 3篇严向明
  • 3篇张婷
  • 3篇贾立山
  • 2篇张建
  • 1篇王睿
  • 1篇翟景梅
  • 1篇洪志华

传媒

  • 2篇江苏医药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多孔丝素复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支架修复兔尿道缺损能促进血管的形成被引量:5
2011年
背景:应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丝素支架修复尿道缺损,国内外尚无公开报道。目的:观察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多孔丝素支架在修复兔尿道缺损中促进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取兔附睾处脂肪垫组织,分离培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将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设尿道缺损对照组、多孔丝素膜修复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多孔丝素膜修复组。结果与结论:第3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CD44、Vimentin均呈阳性表达。造模后2,4,6周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多孔丝素膜组和多孔丝素膜组较尿道缺损对照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多孔丝素膜组较多孔丝素膜组血管形成多。造模后4周,应用FⅧ-RA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计数微血管密度,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多孔丝素膜组和多孔丝素膜组高于尿道缺损对照组(P<0.05),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多孔丝素膜组高于多孔丝素膜组(P<0.05)。提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型丝素支架在尿道缺损的修复中能显著促进血管的形成、生长。
张亚周云贾立山翟景梅苗小芬王睿
关键词:尿道缺损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血管
山药及干细胞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山药灌胃预处理及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6周龄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正常对照(A)组(n=6),再灌注损伤(B)组(n=18),再灌注损伤移植MSCs(C)组(n=18)和再灌注损伤山药灌胃移植MSCs(D)组(n=18)。D组损伤前山药灌胃5d,C、D组再灌注1h输注BrdU标记的MSCs,B、C、D组再灌注6、48h及2周各采集6只鼠的血并取肾。4组标本进行血清尿素氮(BUN)及肌酐(SCr)、肾匀浆内皮素(ET)测定,常规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MSCs、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阳性细胞情况。结果再灌注6h,C、D组BUN、SCr低于B组,D组低于C组;再灌注48h,仅B组高于A组;2周4组间无统计学意义。再灌注6h,B、C组ET较A组高,D组与A组无统计学意义,C、D组较B组低;48h4组间无统计学意义。再灌注6、48hC、D组于肾小球、肾间质微血管见散在BrdU标记的MSCs,2周则见较多。再灌注6、48h及2周PCNA及FⅧ-RAg阳性细胞,C、D组较B组多,D组较C组多。结论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移植MSCs有保护作用,山药灌胃预处理联合MSCs移植有协同治疗作用。
张亚周云张建洪志华张婷严向明
关键词:山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
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的分化被引量:4
2009年
背景: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已经应用于多种组织血管的修复,但涉及尿道血管组织的报道甚少。目的:探讨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7-07/2008-01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研究所完成。材料:清洁级4周龄SD大鼠4只,由苏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作为诱导剂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为Sigma公司产品。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待细胞达80%~90%融合时消化传代。传至第3代,细胞按1×109L-1密度接种,加入含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的DMEM培养基向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分化。主要观察指标:MTT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表面CD44与Vimentin的表达,光学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诱导后细胞形态变化,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曲线呈倒"S"型,第3代细胞表面CD44和Vimenti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9.3%和85.6%。向血管内皮细胞诱导1~3d细胞呈梭形或纺锤形,7d后变成不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胞浆淡染,胞核较大,核染色质粗,且部分细胞死亡,14d后整瓶细胞呈漩涡状生长,21~25d后细胞密集处呈内皮细胞特有的铺路石样排列。诱导后第21天,细胞浆内可见微管、微丝及W-P小体。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联合诱导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
贾立山周云张亚张建张婷严向明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
脂肪干细胞复合多孔丝素材料修复兔尿道缺损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探索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复合多孔丝素膜(PSFS)对尿道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建立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尿道缺损模型后分为3组,每组13只。A组用PSFS修补,B组用BrdU标记ADMSCs复合PSFS修补,C组为尿道缺损对照。手术前后行尿道造影。术后2、4、6周取修复段尿道行组织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rdU标记ADMSCs、广谱角蛋白阳性细胞及巨噬细胞情况。结果术后C组尿道狭窄和尿屡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6.92%,高于A组的23.07%和B组的15.38%(P<0.05)。组织学观察C组的血管、上皮细胞层、平滑肌重建少;A、B组重建量多、B组多于A组。BrdU标记ADMSCs在3时间点缺损区丝素膜中散在可见;广谱角蛋白染色C组缺乏尿道上皮的复层柱状上皮形态,无乳突状黏膜存在;A、B组与正常尿道黏膜相似,有较多乳突状结构;术后4周巨噬细胞表达B组比A组少[(11.66±1.58)/HP vs.(13.88±2.08)/HP](P<0.05)。结论ADMSCs复合PSFS具有促进尿道缺损修复的作用。
张亚周云贾立山苗小芬严向明张婷
关键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丝素尿道缺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