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1YBB078)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2
相关作者:吴增礼张坤皮璐璐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遗民
  • 1篇生死
  • 1篇逃禅
  • 1篇菩萨
  • 1篇伦理
  • 1篇伦理困境
  • 1篇明遗民
  • 1篇金堡
  • 1篇尽孝
  • 1篇愧疚

机构

  • 2篇湖南大学

作者

  • 2篇吴增礼
  • 1篇皮璐璐
  • 1篇张坤

传媒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伦理学研究

年份

  • 2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金堡与逃禅——“以佛菩萨之心为心”被引量:2
2012年
金堡是明末清初的著名遗民和僧人。受易代剧变和人生际遇的影响,金堡最终选择了逃禅。逃禅后,与大多数"以忠孝作佛事"的逃禅遗民不同,金堡彻底放弃了儒家立场,转向了佛教人生。他主张"道法不在节义中",用佛法拯救乱世人心,以菩萨之心关怀天下,救助难民。但时人以"遗民之金堡"来衡定"高僧之澹归",对他多有斥责,实在是一误解。
吴增礼皮璐璐
关键词:金堡逃禅
生与死:明遗民的伦理困境被引量:3
2012年
明清易代后,明朝士大夫发生了身份转换,成为明遗民。明遗民忠于故国,但生活在新朝,在这种尴尬的处境中,他们有着严重的生与死的伦理困境。这表现在,他们一致认为殉国尽忠是士大夫义不容辞的伦理责任,殉国"尽忠"就可以"心安理得",但自己却在新朝继续生存;明遗民强调自己继续生存是出于尽孝等现实需要,但他们又以生为耻,有深深的道德愧疚感。
吴增礼张坤
关键词:明遗民生死尽孝愧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