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BHA120051)
- 作品数:42 被引量:181H指数:7
- 相关作者:王灿明王灿明钱小龙文云全严奕峰更多>>
- 相关机构:南通大学南京大学启东市大江中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策略探析被引量:19
- 2016年
-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充满着乐趣和创造。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为发展学生创造能力提供了非常有利、有效的空间。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情境引入、民主教学、思维训练、体验成功等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潜能,使学生在探究数学知识的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创造品格、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让创造教育之花在小学生心目中绚丽绽放。
- 薛志华
- 关键词:创造教育小学数学情境教学
- 情境驱动模式:儿童创造教育的一种新探索被引量:1
- 2020年
- 近年来,以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为支撑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激荡全球,加速了创新社会的崛起,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切实加强关键能力培养,并将创新能力列为"四项关键能力"之一,加强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中心议题"。为了充分发挥情境教育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探寻一条新的路径。
- 王灿明
- 关键词:基础教育改革体制机制改革情境教育人工智能大数据
- 情境的哲学意蕴:源自杜威的阐释被引量:1
- 2020年
- “情境”在杜威教育哲学思想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经由杜威阐释的情境,揭示出深层的哲学意蕴:一是批判了形式逻辑的教条式论证,并对传统逻辑进行了科学化的改造;二是重建了经验概念;三是表达了“参与者”知识观对“旁观者”知识观的驱逐。梳理和分析杜威的情境哲学观,对深化理解情境教育的情境内涵,无疑会带来有益的启示。
- 严奕峰李祺
- 关键词:情境哲学意蕴
- 情境教育四十年的回顾与前瞻被引量:38
- 2020年
- 情境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兴起于新时期,发展于新世纪,深化于新时代。李吉林从古典文论“意境说”中汲取理论精华,历经四十余年的不懈奋斗,构建蕴含本土气息与创新精神的情境教育体系,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派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情境教育探索虽集中于小学阶段,但在学前教育、中学教育、职业教育乃至特殊教育领域也得到了应用,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情境教育,应该加强学前情境教育研究,拓展情境智慧教育探索,尽快建立情境教育学学科体系。
- 王灿明
- 关键词:基础教育情境教育
- 依托情境 点燃创造——谈民间艺术情境活动对幼儿创造力的影响
- 2018年
- 民间艺术情境活动能丰富幼儿素质教育的内涵,充分发挥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功能,培养具有'中国情怀'的创造新生代。本文通过对幼儿园民间艺术情境的开发利用的研究,探索民间艺术情境活动对幼儿创造力的影响。
- 陈玲玲
- 关键词:民间艺术情境活动幼儿创造力
- 七巧板不同训练方式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本研究选取157名幼儿为被试,以七巧板为材料,采用教育实验法,对比研究创意拼摆、图谱拼摆、自由拼摆三种七巧板训练方式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影响,以探究优化的训练方式。结果发现:(1)三种训练方式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都有积极影响,且三者的差异极其显著;(2)创意拼摆比图谱拼摆更能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且两者的差异极其显著;(3)自由拼摆比图谱拼摆更能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且两者的差异显著;(4)总体趋势显示,创意拼摆优于自由拼摆,但两者的差异并不显著。
- 周星星王灿明
- 关键词:七巧板创造性思维
- 七巧板不同训练方式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研究选取157名幼儿为被试,以七巧板为材料,采用自然实验法对比研究创意拼摆、图谱拼摆、自由拼摆三种七巧板训练方式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影响,以探究优化的训练方式。结果发现:1.七巧板不同训练方式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效果不受年龄段的影响:2.三种训练方式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都有积极影响.且三者的差异极其显著:3.创意拼摆比图谱拼摆更能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且两者的差异极其显著:4.自由拼摆比图谱拼摆更能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且两者的差异显著:5.总体趋势显示.创意拼摆优于自由拼摆.但两者的差异不显著。
- 周星星王灿明
- 关键词:幼儿七巧板创造性思维
- 美术情境教育与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创造力就是创新的能力。创造力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教育作为儿童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对儿童创造力的发展起着无可比拟的作用。诸多研究表明:幼儿的创造力主要是通过绘画、音乐、舞蹈、手工制作和游戏等活动表现出来,并在这些活动中不断发展。因此,在幼儿园深入开展美术教育,必能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李吉林情境教育理论更关注情境的呈现,问题的开放,材料的适度,内容的选择,倡导让儿童在生动、趣味的情境中进行充分的表达、表现与创造。本文阐述了将李吉林老师情境教育的理论注入幼儿园常态的美术教育中,并探索出情境美术的有效路径和方法,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创造,保持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 张宏云
- 关键词:儿童创造力
- 儿童创造力发展的情境性特征被引量:4
- 2015年
- 儿童创造力发展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奠基工程,促进儿童创造力发展需要创设合适的情境。为提高儿童创造力发展情境创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根据情境目标诉求创设理蕴性情境、向善性情境和审美性情境,根据情境时间表征创设冲突性情境、启发性情境和延展性情境,根据情境空间特质创设真实性情境、感受性情境和想象性情境,根据情境关系纽带创设主体性情境、合作性情境和交互性情境。
- 文云全
- 关键词:创造力发展目标诉求空间特质
- 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路径选择——以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长为例
- 2016年
- 破解"钱学森之问",必须从基础教育开始抓创新人才培养问题。通过对约翰·格登、芭芭拉·麦克林托克、钱永健、莫言四位诺贝尔奖得主成长的案例分析表明,只有激发儿童的创造意向,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儿童的创造性行为,养成儿童的创造性人格,才能形成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的生动局面。
- 王灿明
-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钱学森之问诺贝尔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