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00172110016)
- 作品数:3 被引量:34H指数:3
- 相关作者:李秀喜钱宇李恒冲杨思宇贾小平更多>>
- 相关机构:华南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间歇过程实时优化被引量:7
- 2011年
- 由于生产过程中参数的不确定性和各种扰动作用,间歇生产过程的最优操作条件需要随时作出调整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和满足生产产品质量的要求。针对间歇生产过程的操作条件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提出一种应用于间歇生产过程中的实时优化策略,其主要构成步骤包括动态模型建立、模型降阶、动态优化、在线监测、模型更新和在线调整,并以一个典型可逆酯化反应为研究对象进行方法和理论框架的运用,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在线测量的实时优化方法能够很好地针对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条件变化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 杨国军李秀喜陈赟钱宇
- 关键词:参数不确定性
- 在线红外结合PLS方法在线测量反应过程中的物质浓度被引量:3
- 2011年
- 物质浓度是对化工过程进行研究和建模的关键因素,对物质浓度进行准确的在线测量是过程研究后续工作(在线监测、动态优化等)的基础之一。本文利用在线红外测量仪,采用部分最小二乘法建立红外吸收光谱和反应体系浓度的关系模型,通过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反应过程实例验证,说明该模型有很好的预测效果,可用于浓度的在线测量。
- 王津津李秀喜
- 能源和化工系统的全生命周期评价和可持续性研究被引量:24
- 2013年
- 在资源和能源日趋紧缺的背景下,开拓替代能源和新的化工产品技术路线势在必行。然而,目前对各种新技术方案的基础数据和系统分析比较薄弱,对产业布局和生态环境的长期影响有待深入研究。对近年来研究资源/能源化工复杂系统的建模、模拟、结构优化和系统集成问题的进展进行综述,运用过程系统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建立化工产品技术路线的全生命周期分析模型与集成的框架平台,研究资源、能源、技术、经济、环境等多因素综合优化评价问题。以煤气化合成气衍生的煤化工系统为基础案例,专门论述了在产品路线规划和过程合成中,集成优化、全生命周期评价和可持续性的研究进展。目标在于推进'技术—经济—环境—产业发展'多属性、多目标、多尺度系统集成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
- 钱宇杨思宇贾小平李秀喜李恒冲
- 关键词:能源化工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