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ZS073)
- 作品数:18 被引量:40H指数:4
- 相关作者:小田汪建红朱小田吴建华张帆更多>>
-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苏州第十中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民众思想史的文艺支撑——以江苏宜兴梁祝故事的流布为中心被引量:2
- 2012年
- 经典梁祝以其虚饰的性格似乎天生地属于文艺而与注重史实的历史无缘。其实,梁祝故事的流布而非故事本身支撑着民众思想的表达,故事的破绽并不影响流布事实的存在。作为历史素材的梁祝故事不仅仅是传说,还包括文献和实迹。故事中的实迹(依附点)让我们发现了民众思想突出的地方特性,固定故事口传者及其地方生活空间成了揭示民众思想的关键途径;通过传说与地方文献的比勘,民众思想的历史脉络隐约可见;普通民众将传说、文献和实迹杂烩为一体,在梁祝故事的流布中,消解着日常生活的负面状态,表达着他们的生活追求,凸显着特定群体活着的意义,从而与精英阶层表达思想的方式区别开来。
- 小田
- 关键词:民众思想梁祝故事
- 江南社会史研究中的东海类型——一个问题的引论被引量:3
- 2015年
- 在江南多样的自然生态环境里,生息着不同的地方群体,衍为各具特色的生活形态,东部岛滩为其一,是为"东海类型"。在江南社会史研究中,东海类型的确认不仅旨在还原地域整体的多面历史,更在于发现一条从共同体到地域社会,最终认识整体中国的现实途径。东部岛滩生活形态被赋予的类型学意义,对社会史研究具有普遍的认识论价值,也有助于推动社会史研究方法的人类学借鉴。关于东海类型的问题意识只是一个问题的引论,问题的解决则有待于江南社会史研究的不断拓展。
- 小田
- 关键词:社会史
- 论租佃关系的日常性状——基于20世纪30年代苏州“打催甲”的考察被引量:1
- 2018年
- 对于租佃关系的性状,不同的生活群体有着不同的体验或认识。作为租佃关系的一方,生活于苏州东乡的佃农,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不景气的境况下,撕破平素温厚的面纱,对强横逼租的催甲发起攻击,衍为生存压力下的集合行为。在佃农看来,租佃关系的日常状态,无论是平素维持,还是一时变故,只是不同个性的地主及其代理人(催甲)与自身生活交往的一部分,而与作为一个利益集团的地主阶级的劳动占有关系不大;是为租佃关系的日常意识,或称模糊的阶级意识,它体现了日常世界的时空观和道义观。与佃农的日常意识不同,社会精英关于租佃关系的阶级意识源自对抽象社会结构的理性剖析;是为租佃关系的非日常认识。这样的认识难以改变佃农的生活选择及其日常逻辑,而后者也是实际历史过程的一部分,值得社会史学者特别关注。
- 小田
- 关键词:租佃关系
- 中央皇朝与江南社会:“苏州织造”述论被引量:2
- 2015年
- 苏州织造的明清演变过程,折射出皇朝政府与江南社会的特殊关系,需要从中央与地方的互动视角加以认识。从经济关系观察,为江南商品经济所催生的明代"领织制"和清代"买丝招匠"制,表明苏州织造中逐渐滋生出新质的雇佣劳动因素。在政治关系方面,苏州织造担负着极其特殊的政治使命,成为皇朝掌控江南官场动向和世风民情的枢纽。就文化关系而言,苏州织造通过昆曲在皇家与江南之间牵系起一条无形纽带,以此一方面应承专制政府的差事,另一方面以雅正之音整肃地方文化。对苏州织造的考察可以从一个侧面认识近世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性质。
- 汪建红吴建华
- 关键词:地方社会
- 论平民女性的日常地位——基于民国时期苏州轿妇案例的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平民的地位更宜在日常生活世界中进行确认,是为日常地位。以民国时期苏州轿妇为案例的考察表明,在影响日常地位的诸多变量中,所谓声望,不是抽象地体现一般社会价值观的社会承认,而是特定共同体中体现"妇道"的村妇名声;所谓财富,不是对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量,而是村妇兼任多种劳作而获得的家庭收入;而特权,不是一般社会结构意义上的控制或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而主要是在家庭关系中村妇决定自身权利、义务的主体资格,或称为人格。与外在的名声和收入相比,对村妇的日常地位来说,内在的人格定位是决定性的。关于平民地位的理论歧见,一旦被置于日常生活运作之中加以讨论,便易于得到比较明确的答案。
- 小田张帆
- 关键词:民国时期
- 论社会史的整体性被引量:4
- 2012年
- 什么是社会史的整体性?言人人殊。但一个明显的趋向是,社会史总是围绕着完善"历史的结构"书写而展开。与传统史学对历史要素的制度性理解不同,社会史更重视个体意义上的日常生活要素,并以此为中心确定社会结构的边界及其核心要素。在社会边界内尽可能多地充实相关日常要素,使历史趋于全面化,成为整体性的第一重要义;在地方世界中(典型的如共同体)更方便地体现诸多日常要素之间的深层结构性联系,使历史趋于具象化,成为整体性的第二重要义;在人物、事件和时空等历史维度内部和之间更明显地建立起呼应关系,使历史趋于谱系化,成为整体性的第三重要义。以整体性为追求的社会史通过这些方面明显区别于传统史学,亦给未来社会史以"理性的指示"。
- 小田
- 关键词:社会史整体性社会结构
- 论江南知识人的清末民国故土记事--从社会史文献生成的角度被引量:2
- 2016年
- 知识人既富在乡的经验,又经离乡后的历练,在20世纪以降的现代性追求中回望故土,留下了堪作社会史文献的故土记事。江南记事所关怀的底层社会,所触及的风土经验,所观照的日常共同体都是社会史特别倾心的生活面相。基于不同的价值观,知识人在对江南底层社会的现代性关怀中着意凸显某种生活状貌;依凭早期积累的日常经验,知识人深度理会江南风土世界的隐秘逻辑;通过对基本生活单元的特别关注,知识人在纵横交错的全盘视野中观照江南日常共同体的内部结构、历史情境及其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作为一手生成的社会史文献,江南知识人的清末民国故土记事以非常个性化的方式,区别于传统时代的文人浪漫书写,不仅在生活素材、历史解释和思维方式等方法层面,更在史实、史料与史家的关系等理论层面,对社会史书写贡献良多。
- 朱小田
- 关键词:清末民国社会史
- 日常史所谓“地方”——由蒋梦麟曾经的日常世界展开被引量:5
- 2012年
- 日常生活总是在地方环境中发生并与之相关。在跨学科视野里,日常史所谓"地方",并非纯粹的地理空间,而是包含着源于空间的日常事件和日常时间,即地方、日常、经历(史)三位一体。从蒋梦麟先生曾经的日常江南铺展开去,我们发现,日常史的地方不仅意味着共同体及其类型和区位,更包含了特定共同体的关系生成和话语表达、某类共同体的地域特色赋予,以及共同体在整体世界中的区位转换。由不同的"地方"出发,便于解析"不足为外人道"的地方性知识和当地人观念,细究普通民众的生活样态,把握地方社会的时代特征。日常史的地方视角,多多得益于人类学以及社会学。
- 朱小田
- 关键词:共同体
- 近代江南村妇的日常空间被引量:2
- 2013年
- 在近代农家生活中,为了满足生计和信仰,以及探访、休闲等生活诉求,妇女们需要与一定地域内的诸多经济结点(主要是市镇)和某些圣址(主要是祠庙)保持着经常性联系,家庭与边缘点之间构成相应的生计半径和信仰半径;村妇的日常空间就生成于这经常性的关联中,显现出日常空间的"理想类型":以村妇家庭为中心的十里辐射范围及其常态。考虑到相关时地因素,近代江南村妇日常空间的实态当比理想类型更为具体而生动。日常空间关乎村妇生活的有效范围,先行的共同体和"××圈"理论有可供汲取的养分,但我们沿着以村妇为主体的思路探究。
- 小田
- 关键词:村妇
- 论近代孀妇的乡居环境——以江南社会为中心
- 2016年
- 对涵盖孀妇在内的乡民生活环境的展示,是具体把握近代中国社会特质的基础。以江南社会为中心的考察可见,冲喜、嫁殇、早婚(包括童养媳)和媒妁等诸多地方风俗历久相沿,人为助成了孀妇现象。孀居一旦发生,家族、乡邻和地方权力等乡里群体或自行其是,或彼此奥援,或相互牵制,共同作用于乡居孀妇,构成其日常生活的基本环境。这一复杂的生活环境隐含着内在的日常机制:以夫族为主体的家族,常常漠视孀妇权益,随意介入她们的生活;乡邻虽能感受寡居生活的艰辛,却总是囿于节操观念,对孀妇闲话聒噪;乡里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家族和乡邻的干预,却难以减轻孀妇的痛苦,更无法阻止因为自身的蛀蚀而对孀妇造成的伤害。江南孀妇的乡居环境是近代中国地方日常面相之一,是整体认识社会生活史不能忽略的方面。
- 小田
- 关键词:江南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