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05014)
- 作品数:41 被引量:1,110H指数:19
- 相关作者:李耀辉王毅荣姚玉璧郭江勇杨金虎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干旱气象科学研究基金甘肃省科学技术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大雨频次演变特征被引量:5
- 2005年
- 利用黄土高原40年降水资料,研究了该区域大雨以上降雨频数演变。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大雨频次是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多;大雨频次存在减少趋势;小波分析表明大雨频数存在4~5年、8年左右和15年左右的周期振荡;大雨频数存在4个特征区域,各区变化幅度和时段明显不同。
- 王毅荣
- 关键词:中国黄土高原
- CO2浓度增倍对西北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
- 本文利用改进了的区域气候模式,以一个全球气候模式GCM(澳大利亚CSIROR21L9)的模拟结果为背景,将中国西北地区为研究的重点区域,进行CO2加倍对西北区域地面气温和降水影响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CO2倍增后,西北地...
- 李耀辉宋连春张存杰高学杰赵建华
- 关键词:CO2浓度倍增
- 文献传递
- 黄土高原植被生长期旱涝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被引量:31
- 2005年
- 为了揭示黄土高原植被生长期降水演变特征,主要采用EOF分解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利用黄土高原区域51站1961-2000年降水资料,研究植被生长期降水旱涝特征,分析和比较了干年和湿年降水。结果表明:区域响应以一致的涝或旱为主,高原中北部为响应最敏感区;时间演变中1971年之前相对多雨,1985年后明显变旱,存在3~5a、8a左右的年际振荡,3~5a周期明显;高原东北部是干年降水响应最敏感区,是干旱最突出的地方;高原北部是湿年降水响应最敏感区,是降水偏多最突出的地方(易涝);旱年降水响应中局地性较强,湿年降水响应以全区一致为主。
- 王毅荣
- 关键词:旱涝EOF分解黄土高原区年降水降水资料年际振荡
- 城市污水回用对水资源的影响与经济效益分析被引量:7
- 2003年
- 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回用对地下水、地表水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在污染物CODcr、BOD5、SS、NH3 -N、和TPpo4排放量大量削减的情况下 ,尾水回用对地下水无影响 ;当尾水回用部分外排时 ,会对地表水造成影响。若将非农灌期剩余尾水 1.84 9× 10 7m3 /a通过架空渠穿越山丹河后 ,再修渠引入红沙窝农灌或林灌 ,不但解决了对山丹河水水质的影响 ,而且可扩大灌溉面积 5 333.3hm2 ,尾水全部回用比部分回用缩短投资回收期 4 .4年 ,经济、环境效益可观。
- 尉元明朱丽霞乔艳君张景平
- 关键词:城市污水回用水资源环境效益地下水地表水资源化
- 基于EOS/MODIS资料的中国黄土高原西部土地覆盖分类被引量:12
- 2008年
- 土地利用和覆盖信息不仅是全球及区域气候模式中所需的重要信息,也是描述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数据;获取其现状和变化信息,对于揭示土地覆盖的特征和变化规律,探讨变化的驱动因子,分析评价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采用多时相和多光谱遥感资料进行土地覆盖分类已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植被类型的差异除了可表现为光谱差异外,还可表现为植被生长规律的差异;植被生长以年为周期,在这个周期内不同植被类型有着各自的生繁衰枯的物候节律,表现出不同的生长规律,其规律性极强,这种规律性也可以作为植被分类的一个出发点。于是,NDVI的时间序列分析成为基于生物气候特征的地表覆盖分类的一种手段。基于MODIS资料,首先对2003年植被生长季内共9个月的NDVI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取得该时间序列的均值和前4个频率分量的振幅和相位后;采用ISODATA算法对中国黄土高原西部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分层土地覆盖分类,并采用现有的土地覆盖数据集,进行了类别归并和精度评估,分类结果的总体精度达到了81.3%,Kappa系数达到了75.4%,结果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 李耀辉韩涛
- 关键词:中国黄土高原MODISNDVI时间序列离散傅立叶变换
- 气候变化对甘肃胡麻生产的影响被引量:19
- 2006年
- 利用1981-2000年甘肃全省71站点胡麻产量和生长期(4~10月)气象资料,用EOF、小波分析和积分回归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胡麻产量的时空特征,以及不同气象因子对胡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胡麻产量分布由北向南依次递减;在降水量变化一定的条件下,胡麻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温度变化一定的条件下,胡麻产量随降水的增加而增加,适时早播可避免胡麻籽粒期高温对产量的影响.为适应气候变化,应积极试验扩大复种面积,提高商品量.
- 姚玉璧邓振镛王润元王毅荣蒲金涌张秀云
- 关键词:胡麻生产气候变化
- 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典型旱涝年降水特征被引量:7
- 2006年
- 利用黄土高原40 a降水资料,采用EOF、小波分析和计算分维数等方法,确定典型旱涝年份,分析典型旱涝年降水量和频次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涝年降雨量自西向东递增,旱年由北向南递增;年降水频次时间分布的分维数涝年大于旱年,涝年降水间隔变化复杂程度超过旱年;旱涝年降水频次变化的周期谱存在较明显差异,涝年周期复杂,以短周期为主要特点,旱年长周期突出;大地形在涝年对降水的再分配能力远大于旱年;旱涝年降水频次的差异上大雨以上降水更为明显。
- 王毅荣
- 关键词:黄土高原典型旱涝年降水
- 甘肃黄土高原气温10℃初日的变化特征被引量:4
- 2005年
- 用1971~2004年甘肃黄土高原39个站的气温10 ℃初日和高空资料,分析了其气候特征和环流背景,并建立了西峰代表站的气候预测方法.结果表明,甘肃黄土高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 ℃的初日有3个偏早区,分别位于北道、兰州、泾川,有3个偏迟区,分别位于华家岭、东乡、岷县附近;最早的是北道为4月14日,最迟的是华家岭为6月5日.其空间分布特征是定西、临夏偏迟,天水、平凉、庆阳早,西北部的白银也较早.总的趋势是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 ℃的初日越来越早,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早的趋势更加明显;70年代大部分地方偏迟,80年代北部偏早,南部偏迟,90年代定西、临夏偏迟,其余偏早.初日早年,甘肃黄土高原500 hPa、700 hPa高度场受青藏高原北部到新疆宽广的高脊控制,温度场受青藏高原北部到新疆为宽广温度脊控制,OLR场受正距平控制;初日迟年,甘肃黄土高原500 hPa、700 hPa高度场受塔里木盆地深厚的低槽影响,温度场受新疆宽广的温度槽影响,OLR场受负距平影响.建立的西峰气温10 ℃初日模式的预测能力高.
- 郭江勇李耀辉
- 关键词:甘肃黄土高原环流特征
- 甘肃黄土高原春季透雨日期的气候特征
- 利用甘肃黄土高原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南部1971-2005年67个站的春季第一场透雨日期资料和美国NCEP/NCAR高空环流、OLR资料,选透雨日期典型早年与迟年对其与高空环流和OLR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部透雨平...
- 郭江勇李耀辉
- 关键词:黄土高原高空环流
- 文献传递
- 中国黄土高原地区春寒时空演变被引量:2
- 2005年
- 利用1961~2000年春季日均气温资料,采用EOFs、小波分析和分维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区域春季春寒变化.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春寒强度大致由北向南递减,又存在东西梯度.春寒强度线性递减率高原中部大于周边,3月、4月变化的线性趋势显著,分别以0.3 ℃/10 a、1.7 ℃/10 a速度减少.春寒强度变化呈现较高的全区一致,高原大部分春寒强度明显减弱,高原腹地易出现强春寒.春寒强度变化存在周期振荡,3月以2~4 a周期为主,4月以3~4 a为主,5月存在2~4 a和6 a左右周期;1990s春寒强度最弱,最强时段在3、4、5各月分布不同;4月春寒强度演变在1980年附近发生了转折,下降明显.分数维D由3月到5月逐渐增大,春寒强度变化复杂程度提高.春寒空间演变中大振幅区在高原腹地,振幅向四周衰减;变化信息,在西部存在东流的趋势,在高原东部存在回流趋势.
- 王毅荣张强李耀辉
- 关键词:中国黄土高原春寒